Blu可穿戴手机,暂时只能是个梦想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陈根 微信公众号:陈述根本

  科技领域的新奇特事情可谓是应接不暇,天天有新闻,前几天科技圈又被一款叫Blu的可穿戴手机给刷屏了。今天,我想与大家谈谈这款手机,尽管登陆了众筹网站,但到底这个理想照进现实的时候是丰满还是骨感?

  看图识Blu


  关于Blu,我觉得用太多的文章描述比较麻烦,各位直接看图就明白了。简单点讲,就是这款手机是可以任意弯曲,即可以戴在手上,也可以拉直了当正常的手机使用。

  据开发者介绍,Blu采用了眼球跟踪技术。即针对佩戴在手腕时的环形状态,Blu开发了一种“GO UI”,能够跟踪用户的眼球而调整画面显示位置,以获得最佳阅读体验。另外,这产品还防水,不论你洗澡还是游泳都可以戴着它。Blu还采用了无线充电技术,是一款仅有Wi-Fi支持的智能手机,它没有外接端口,因此手机充电也是依靠无线充电或通过NFC技术来完成的。

  其他的“牛逼”技术就不一一介绍了。总结一句话,就是我们梦想中的那块高科技手机,集成了当前所有的超“牛逼”技术。

  Blu上众筹:一场玩笑

  这款叫作Blu的产品,在我看来要想真正实现它在众筹网站上所描述的这些技术功能,并且进入商业普及阶段,可能还需要3-5年的时间。

  严格意义上来说,Blu并不是最早提出这种手机概念的。最早提出这种手机构想的是工业设计师,差不多在10年前,也就是2005年左右,由当时的手机霸主诺基亚所设立的设计大奖“Nokia Benelux Design Awards”,在那一年的设计比赛中,由Tamer Nakisci设计的设计作品Nokia 888获得了胜出。

  这款在当时被称之为概念设计的手机,可谓是轰动一时。按照当时的设计理念,诺基亚888是一台专门为自由和乐趣而设计的移动设备。它使用液体电池,支持语音识别输入,配备可弯曲的触摸式屏幕。它还可以根据用户不同场合的使用需要,进行造型的改变。只是当时没有用可穿戴手机来表达,而是称之为手镯手机,也就是集成了各种“外星”技术,然后可以像手镯一样戴在手上。

  站在今天来看,时间才过去10年,这款曾经在大家看来是个未来遥远的科技手机,今天竟然近在咫尺。之后,在2010年1月,诺基亚又申请了柔性液晶屏的专利;同年6月,Sony 提出了Nextep的概念机,并且通过概念设计图的方式发布了基于柔屏技术的手机。

  而在随后的这几年时间里,基于柔性屏幕技术手机相关的各种技术开始形成,包括线路板、屏幕、电池等一系列的产业链技术都在朝这个方向上发展,并在实验室中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进展。不过这种实验室中的实质性进展,距离商业化应用还有一段距离。

  因此,当Blu在众筹网站上发布这一信息时,在我看来这更多的只是一场玩笑。至于为什么Blu能登陆众筹网站,可能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众筹网站希望有个高冷的玩笑来提升他们的曝光率;二是众筹网站负责审核的人那天喝多了;三是众筹网站的人员对当前的技术发展水平了解有限。于是乎就让这个笑话开成功了。

  但是,这个玩笑没活过几天,就被众筹网站Kickstarter给终止了。我并不是认为Blu的这个想法与构思有问题,而是当前的产业链技术根本就无法满足与支持。这从以下两条关于相关产业链技术的新闻中,便可见一斑:

  1、2014 年10月韩国电池展览会上,三星 SDI 推出第二代柔性电池,这种电池的突破可以说让可穿戴设备成为了最大的赢家,并且加速可穿戴设备取代手机成为生活的中心。不过,三星 SDI 的工作人员表示,这些新型电池目前还未能达到量产的标准,需进一步提升稳定性。最快在未来三年内,三星柔性电池将会正式投入商用。LG那个可弯曲电池就不提了,相比于三星的这项技术而言,LG的更向是进化初期的产品。

  2、根据国外媒体报道称,LG将于今年7月份量产可任意弯曲的塑料柔性屏幕,这种屏幕最大的使用领域就在可穿戴设备上。只是这种卷轴式显示器最终能否投入到市场仍需观察,毕竟OLED的成本、产能、技术稳定性都还有一些问题。

  Blu手机实际面临的六大问题

  可想而知,要实现Blu这种高逼格的技术,所面临的产业链技术根本不只以上两项,还有更多的,诸如芯片、电路板、传感器、触控技术等一系列的技术问题。在我看来Blu的设想要想进入商业化应用,至少还面临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1、当前基于平板触控的灵敏性都还经常出点问题,那么基于这种经常在弯曲与直板之间来回变化的屏幕来说,如何能保持触控的灵敏性,这将不是一个技术方面的小问题;

  2、如何满足不同手臂粗细的人舒适的佩戴,这也是个现实的问题;或许关于尺寸大小的问题可以通过推出多种规格来进行满足,但这种直接将屏幕弯曲起来的佩戴方式的舒适度也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况且,按照Blu在众筹网站上公布的重量是170克,苹果iPhone 6 Plus的重量是172克,将这么重的一款手机整天佩戴在手上,佩戴舒适性是值得商榷的;

  3、按照Blu的介绍,它通过眼球追踪技术的应用来保障用户使用时的阅读舒适度。但问题来了,这戴在手上的敞开屏幕如何保护个人阅读隐私呢?我们在公众场合使用手机时,一些私密的信息还可以用手遮一遮,或者倾斜个角度,而这戴在手上的360°敞开屏幕又如何是好;

  4、Blu手机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出在硬件本身的技术上,一方面是前面所说的产业链技术不能有效支持;另外一方面则是,就算这些技术能勉强支持了,那么在使用过程中,反复的弯曲对于屏幕、电路板、电池、传感器等都有连锁性的影响,也就是说相比于当前手机的“静态”使用场景下,Blu在“动态”场景下如何能保障不给用户添堵

  5、相比于手机而已,佩戴在手臂上的Blu,其受碰撞的可能性会更大,此时如何保护OLED屏是个问题;另外,如果不佩戴在手上的时候,如果想放在口袋里,这“柔软”的身体如何是好;不仅如此,还得确保他们在不同形态下的使用都不会出现重影和叠加的问题;

  6、Blu还缺一样技术,就是语音识别技术,要想真正的实现人性化便捷的交互方式,最重要的就是让用户从当前的手指触控交互中摆脱出来,直接借助于语音的方式进行交互操作,这样至少可以确保在开车时比当前的手机更有优势。

  不靠谱的Blu为何受热捧?

  基于以上问题,我认为Blu这款可穿戴式手机要想实现商业化的价值,可以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个不靠谱的产品会受到关注,甚至说是受到了热捧呢?通过这件事件,我觉得至少给我们带来了关于用户消费的两方面启示:

  1、对新科技事物的向往。也就是说通过Blu这样一个事件,我们看到尽管很多的技术并不靠谱,但是大家还是向往这种新科技所带来的改变;

  2、对未来科技的信心。从Blu在众筹网站上受热捧的程度来看,很多参与者对这种新技术的难度并不了解,但他们却选择相信未来科技的力量,这些看似遥远的科技在这个时代是可以实现的。

  尚不靠谱的Blu也需要支持

  最后,我再讲讲是否应该支持这个“不靠谱”的Blu。无论是从个人还是科技发展的角度来讲,我都认为对于这一类的新科技事物需要支持,就如同我们支持智能穿戴产业的发展一样,不能因为这个产业当前的技术存在着一些不足就“讨厌”这类产品,我们更应该看到这种新技术在我们大家的支持下,将会以超过我们想象的速度进化,并且带领我们进入一个“科幻”的新时代。

  如果失去了资本的支持,很多美好的想法都将被扼杀在摇篮里了;如果失去了资本的支持,很多创新的想法都将失去探索、尝试、体验的机会,伟大的颠覆性技术就很难发生。因此,我认为大家需要对新科技事物报以更多的包容,其中包括对智能穿戴产业,需要更多的支持,支持创业者们进行探索、创新,这些新技术的进步最终将造福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人。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本文被转载2次

首发媒体 新浪科技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