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二手车平台都是耍流氓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科学家种太阳 (公众号:sunplantist)
前段时间成天在电梯间里被某二手车网站的广告轰炸:
“个人车主直接把车卖给个人买家,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然后一男一女就跟刚车震完似的从一辆车里眉目传情地走出来。这个广告诉求,真的特别打动人。给你营造一种他们在做公益事业、完全不赚你钱的错觉。其实就是抓住了人性的弱点,想要不劳而获。
既要享受便利,又不愿承担成本,不要脸。
为什么这么说呢?
先看下“中间商”这东西是干嘛的。
存在即是合理
中间商、中介、媒婆、拉皮条的、猎头、broker……随便怎么称呼吧,这行当几乎从人类文明最初就已经存在了。
严格来说,人类生产力水平的逐渐提高及其带来的生产成果相对富足使得生产者个人慢慢拥有了私有财产,从而为后续个体间通过资源交换以提升整体效用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客观条件,随着这种交换的日趋频繁和复杂而引发了新的社会分工导致有一部分人摆脱了最初的生产劳动而专门从事帮助别人完成交换过程的工作,他们一手找卖家一手找买家从中牵线匹配需求居间调停创造价值并最终实现为个人牟利。
上面那些是屁话,简单来说:
就是你需要交易一个东西,但自己搞太麻烦。有人说给我钱我来搞,他收的钱比你自己搞成本要低。所以你愿意给他钱,让他来帮你搞定。
这就是中介存在的合理基础,也是中介所创造的价值。
那在二手车交易里,中间商创造了什么价值呢?信用保障带来交易效率提升,风险控制带来交易成本下降。这些价值在不同类型的中介行当里都差不多,但二手车市场里尤其明显。
怎么讲?
二手车柠檬市场
因为二手车市场是典型的“柠檬市场”,大学本科微观经济学教材里最喜欢用它举例。The Market for Lemons又叫次品市场,“柠檬”在美国俚语里有“次品”的意思,经济学中管这个叫阿克洛夫模型。
这都不重要。
大概意思是说,由于买车的人并不知道这些二手车实际车况如何。哪些进过水、哪些出过事、哪些里程表动过了、哪些车身被改装了。于是买车的人怎么办?只能在外观差不多的车里,优先选便宜的。这样万一被骗了,损失也能小点嘛。
但卖家不这么想,卖家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车好不好,所以不会随便让步,除非是那些真正有问题的车。于是最后二手车自由市场上成交的,大部分都是烂车,真正的好车没人要。
经济学里还有个词叫“劣币驱逐良币”,事例不同,原理一样:
都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效率低下。
中间商的出现是必然
于是二手车中间商这个角色就应广大群众的呼唤而生。中间商通过专业手段鉴定车辆的状况,明确价值,出钱收走,卖给需要的人。然后中间商基于自己提供的服务和创造的价值,赚取费用。
听起来蛮理想化的,但问题在于:
中间商抽取的费用,似乎有点太多了。
原因有二:
第一、买卖二手车对普通人来说是一个非常低频的行为,而汽车方面的专业知识其实有很高的门槛。因此,个人不太可能对中间商提供的专业服务的价值,有客观评判的能力,于是这进一步加剧了信息不对称。
第二、基于信息不对称和逐利的本能,中间商收取了过多的份额、太多的差价。然后“中间商”就变成了一个贬义词。
凡是在历史上出现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恩格斯说的。任何时候,只要获取的利润超过创造的价值,就会吸引其他竞争者进入。
现在“互联网 ”来了,要使用他们最擅长的降维攻击,干掉线下的二手车中间商。“个人车主直接把车卖给个人买家,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这句话说得特别好,切中要害:卖家,多赚了,买家,省钱了,皆大欢喜。
可是买卖双方的交易风险谁来控制,如何避免出现“柠檬市场”上的问题?原来这些问题是由收费的中间商来解决的。现在有人说,大家既能继续享受这种便利,同时又不需要付费。说白了就是有便宜不占,蠢货王八蛋。
这听起来非常打动人,同时也非常可疑。
找到说话人的脑子
我小时候看过一本书,《哈利波特与密室》。故事本身趣味性很强,更重要的是里面的一个人生道理,一句台词:
不要相信自己会思考的东西,除非你能看清它的脑子在哪里。
Never trust anything that can think for itself if you can't see where it keeps its brain。
这句话特别赞,应该裱起来。
回到互联网二手车C2C平台这个问题上,同样的:
永远不要相信一家商业公司的让利声明,除非你能弄明白它的盈利模式是什么。
正着推,它提供了车辆鉴定、售后保证,创造了价值,它必然要赚钱。
反着推,它铺天盖地打广告,投资人的钱不能白烧了,它必须要赚钱。
赚谁的钱?当然是二手车交易双方的钱,实在没有别人了呀。只不过他们给这笔钱换了个名字,不叫“差价”,叫“佣金”。
如何隐蔽地“耍流氓”
传统意义上的二手车中间商,是这样的:他们从卖家手里,使劲压价把车买回来。找到买家,使劲抬价把车卖出去。利润主要就是其中的差价。
而C2C二手车平台,是这样的:他们不关心卖家买家到底怎么谈价格,反正最后按成交价收一定比例的费用。
但事实上,卖家是很清楚的:我本来想卖5W,结果平台要收我5000佣金,那我只好标价5W5。买家也不傻,这佣金不能我一个人出,各让一步5W2吧。最后可能52500成交。任何一项税收最后都会摊在每一个人的头上。C2C二手车的佣金也必然是由买卖双方共同承担的。
C2C二手车平台本质上就是“中间商”,他们赚的佣金本质上就是“差价”。
文字游戏而已。
那句广告词完整的说法应该是:
“个人车主直接把车卖给个人买家,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因为我们重新定义了中间商,并且重新定义了差价”。
利益是最终的衡量标准
但即便如此,在目前二手车交易领域里,互联网平台仍然最优解。
首先,中间商确实创造了价值,为用户提供了便利,应当获得相应回报。
其次,传统的线下中间商,让人糟心透了。先是收车时得罪一次卖家,再到出车时得罪一次买家。这笔“服务费”不仅收得很粗暴,份额也不合理。
而反观互联网平台,则更可能和用户达成共赢:
一方面,车辆成交金额越高,收的佣金越多,这确保了平台会为卖家争取利益。
另一方面,售后投诉及索赔越少,整体成本越低,确保了平台会为买家争取利益。
左右互搏的设定,有利于最终成交价格逼近真实价值。同时,互联网渠道相比于线下的优势在于,成本低,效率高。这些都使得互联网平台,相比于其他渠道,能拿出更多的利润来分享给用户。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弄清楚别人的利益动机,才不会吃莫名其妙的亏。哪怕最后外显的行为决策看起来一样,但充分了解现状、分析利弊、权衡得失之后再做出的决定,和“先做后想,屡试不爽”的拍脑袋式的决定,毕竟不是一回事。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