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基亚与阿朗合并:难以成功却不得不为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本文由作者eric授权林紫玉发布

  文/eric

  很多传言在天上飞了一会之后,注定要变为事实。

  2015年4月15日,就在今天,传言了一年多的诺基亚-阿尔卡特朗讯合并案终于水落石出,诺基亚将全资收购阿尔卡特朗讯,新公司将采用诺基亚品牌,阿尔卡特-朗讯从此成为历史。按照2014年财报,收购完成之后,全行业格局仍然没有特别大的变化华为、爱立信位居领导者阵营,新成立的诺基亚位居第三,中兴被动成为行业第四。

  与官方口径表现出的乐观不同,这种体量相当的收购让人难以看好。为什么?按照知乎风格,至少有6个理由让人“我竟无言以对”。

  第一,谈判时间拖延整整一年,说明了什么?

  诺基亚痛下决心割舍了手机业务的时候,账上现金充足,一直就在寻求和阿朗的合并谈判。但是,彼时,阿朗在美国市场相当稳固,4G建设正在高峰,而中国4G市场正在启动,阿朗给出了一个比较高的出价,导致双方谈判迟迟未定。

  就像下棋一样,“长考之下难有妙招”。之所以谈判那么久,就是深知双方实现1 1大于2是极难的,所以才犹豫不决。只有在市场倒逼之下才会最终迟迟定夺,不能说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第二,双方已经是七国八制,整合难度大不大?

  追溯历史,2006年,诺基亚通信设备是由诺基亚和西门子合资而成;同年,阿朗是由阿尔卡特、朗讯合并而成;2009年,诺基亚西门子为进入美国市场还试图收购过北电的CDMA业务,而北电的WCDMA业务就卖给过阿朗;2011年,诺基亚西门子此前为了进入美国市场又收购了摩托罗拉的系统设备的无线部门;而在更远一点的时候,阿尔卡特还曾经收购过比利时贝儿等数家公司……加上阿朗在华合资公司ASB,怎么一个乱字了得?

  诺基亚内部已经是六大阵营、七国八制,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收购从未产生过1 1大于2的效果,特别是阿尔卡特和朗讯的合并最被人们诟病,天下闻名的贝尔实验室从此一蹶不振;而诺基亚西门子合并之后,西门子一直想抽身而去,多年之后才甩掉包袱。今天合并之后,内部的产品、管理、文化融合难度可想而知。

  第三,整个阿朗GSM-WCDMA-LTE产品线和上万人可能要被裁撤

  诺基亚强在无线宽带市场较强,2014年其2G/3G/4G市场份额在全球位居第三,落后于爱立信、华为,4G既LTE营收则位居第二,仅次于爱立信。而阿朗的无线接入收入只位居全球第五,被中兴反超,其主要市场基本在美国、中国、法国和西班牙等少数地区。其中美国市场占据半数——但是美国的4G建设高峰已经过去,在欧洲、甚至法国本土都被华为、爱立信搬迁的所剩无几了——由于二者无线产品严重重叠,处于劣势地位的阿朗无线产品线很可能被全部裁撤,设计近万人。

  在这一点上,官方新闻已经变相说明:“公司将采用诺基亚品牌,但研发部门仍将保留阿朗的贝尔实验室品牌”——言外之意其它业务重叠部门就危险了。而且,官方新闻确定在这期间各个模块会独立运营——意在先完成人员裁撤再全面合并,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正确的选择,可以减少合并后的二次阵痛,但是也是无奈之举。

  第四,合并周期为什么将超过2年以上?

  按照官方预计,双方合并会在2016年上半年完成——但是,这只是物理上的完成。因为在此前,双方要完成无数业务整合需求和人员裁撤需求。比如,阿朗除了在有线设备上和诺基亚完全互补之外,整个无线产品都需要整合之外,双方在美国之外的全球各地的销售网络几乎都是重叠的,大量营销人员需要整合。考虑到二者优势地区不同,哪个地方留阿朗人、哪个地方留诺基亚人极为复杂。考虑到阿朗总人数超过5.2万人,合并后双方超过10万人,营收仍然低于爱立信,保守需要总共整合掉2-3万人。

  如此复杂的合并,即使在2016年上半年完成整合之后,内部消化保守也再需要1年以上的时间。

  第五,法国政府可能是合并而非现金收购的“梗”?

  一个需要注意的细节是,这次合并是以换股方式完成的:“诺基亚将提出要约,全额收购阿尔卡特-朗讯已发行的证券,并在法国和美国以公开换股要约的方式进行合并,每一股阿尔卡特-朗讯股票换0.55股诺基亚新发股票。根据这项100%换股交易,阿尔卡特-朗讯完全稀释后的估值为156亿欧元”。

  很多人会认为,从诺基亚一方这是为了节约现金。但是,也许更大的原因在于,阿朗的股东并不想在这次收购中退出!如公告所说:合并后的公司董事会拟设9或10名董事,其中包括三名来自阿尔卡特-朗讯的成员,且其中一人担任公司副董事长!

  众所周知,法国政府极为反对外国企业并购本土企业——除非保持本土的就业和股权。虽然法国政府持有阿朗的股份不多,但是话语权不小,这种换股的背后是利益交换。但是,也为新公司的人员优化、业务发展制造了障碍,这种障碍也是当年朗讯被收购后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六、未来竞争关键已经不在纯电信技术本身

  虽然在公司公告当中声称:“合并后的公司共拥有40,000名研发人员,2014年研发支出达47亿欧元”,但是其中大量都是重复性研发,除了无线侧的5G、有线侧的100G等,真正需要创新性研发的领域并不多。新的技术在于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双方在这些人才方面并没有优势,合并之后也是无解的。

  正因如此,就算双方选择了合并,所设定的目标不在创新方面,而在成本节约方面:公告称:“合并后的公司预计将于2019年年底实现运营成本协同效益达9亿欧元的目标,合并后的公司预期将于2017年年底实现削减利息支出2亿欧元的目标”。

  那么,第七,为什么双方不得不做?

  既然二者合并有那么多风险和不确定性,为什么还要冒险选择合并呢?

  一方面,全球电信设备市场面临着停滞的结局。4G方面,美日韩已经过了高峰,欧洲、中国可能会延续两年,而亚非拉地区的需求参差不齐,很多3G还没有……这时候,阿朗极度依赖美国市场,诺基亚的利润也比较依赖日、韩市场(对诺基亚,笔者在此前分析诺基亚的文章里专门论述过),而5G还需要3-5年的时间才能规模启动,二者市场份额都在失血。特别是阿朗去年仍然亏损,合并之后9年8亏,股东大为不满。

  另一方面,在5G研发上,二者均已落后爱立信、华为、中兴,事实上,LTE方面阿朗就已经显露出落后态势。这时候,双方合并之后,可以大幅压缩重叠研发的人力、节约成本,虽然坏处很多,但是这个关键的好处也许才是更重要的。诺基亚需要美国市场、需要阿朗的有线和IP业务,而无线成本和营销、管理成本都可以大幅压缩。

  最后,这对行业格局会有什么影响?

  业内将五家电信设备商简称为“阿诺爱中华”,今天已经变成了诺爱中华。阿诺合并之后,二者的营收仍然排名行业第三,落后华为、爱立信,中兴被成为第四。如果不是这次收购,中兴2015年确定会超过诺基亚,甚至是阿朗。

  而对于运营商来说,由于大的运营商都需要有3家合作伙伴,这种竞争数量的减少将会大大降低行业竞争烈度。特别是美、日、韩市场,因为中国厂商缺席,爱立信、诺基亚成为双寡头;而在中国,已经是华为、中兴主导,爱立信、诺基亚补充的格局;至于在欧洲市场,这客观上为华为、中兴获得更大份额带来了更多机会。

  对于全行业来说,竞争的减少会让行业毛利得到提升,对所有人都是好事;只是新的诺基亚要忍痛合并2年,并出让一部分市场份额,以求得更加重要的成本节约和毛利提升,这是痛苦的,也是必要的。对于中兴华为拥有了2年时间窗,不以价格战方式抢占更多一点的份额。

  回看历史,作为电信行业的两家曾经龙头,新的诺基亚成了一个旧电信设备商的大熔炉,也是一个历史的坟墓;看着今天如火如荼的互联网都是基于电信设备的成功才起飞的,而阿朗的市值竟然只与乐视网唯品会这种互联网创业公司差不多——其中还打包了伟大的贝尔实验室,不禁让人唏嘘。也许香浓、图灵这些现代通信和计算技术的大师们在九泉下看到这一幕,也会暗自神伤吧!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本文被转载3次

首发媒体 新浪科技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