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差点被历史抛弃的自行车重新变成潮流?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刘以秦(华兴有个Alpha ID:hxalpha)
1986 年,北京有超过63%的人使用自行车作为最主要的交通出行工具。
2013 年,北京使用自行车出行人群的比例降至 14%,事实上,从1990年开始,这个比例就以每年2%——5%的速度下降。
骑自行车的人越来越少的原因不是秘密,汽车数量的不断增长,公共交替网络的不断完善,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让大家对于出行方式有了更多更舒适便利的选择。
如今,又到了变化的节点。
大城市的交通拥堵、汽车等尾气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城市规划的进一步扩张(住房离地铁站越来越远)等原因,普通民众、政府以及企业都在寻求新的出行方式。
毫无意外,自行车火了起来。
自行车的发展史
纵观自行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清朝末年已经有明确的记载,末代皇帝溥仪收到一辆自行车礼物,他在《我的前半生》中回忆道:“为了骑自行车方便,我们祖先在几百年间没有感到不便的宫门门槛,叫人统统锯掉。”
民国时期,自行车被视为一种奢侈品,是财富和身份的象征,那个时候就有潮流的“玩车一族”,会把自己的车捯饬的特别酷炫,比如加各种反光镜,装饰,甚至在车轮上加上会发光的“摩电灯”,曾经都是京城的一大亮点。
到了 6、70年代,自行车更是成为家庭生活的奢侈品,那个时候的“四大件”,自行车排名第一,那个时候的“永久”、“凤凰”简直堪比现在的特斯拉。
公共自行车由来已久
而现在火热的“共享单车”也不是新鲜事,早在 1965 年阿姆斯特丹就开始实验“公共自行车”的概念。
这个项目当时被称之为 Witte Fietsen(翻译成英语叫“白自行车”),他们收集了大量的自行车,并把它们喷绘成白色,然后就这样放在街上供市民使用。没有任何付费系统和专用的锁,因此许多自行车都被损坏、盗窃,迫使这个项目中止。
虽然这个项目看似失败,却给公共自行车的普及开了一个好头。
尤其是近十年来,公共自行车变得越来越流行。从2004年13个城市增长到2014年的855个——同比增长了64.77%。
虽然目前拥有公共自行车最多的国家是中国,但在所有公共自行车系统当中,巴黎的 Vélib 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其在法国拥有 1205 个站点和近 2 万辆自行车,每年约有 2.53 亿次的出行——平均每天8.6万次。在起过去8年的经营中,平均每辆车一天要被使用了8次。
巴黎不仅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公共自行车系统,但它也同样可能是最富有创造性的公共自行车系统。2014年6月,城市实施了Ptit Vélib 项目,这是一个专为儿童提供公共自行车的创新性项目。针对不同年龄段的群体,设计了四种不同模式的自行车,甚至每辆车都有它专属颜色的头盔。这个项目不仅满足了各个年龄层对自行车需求,同时也帮助营造了一种开放的、包容的自行车文化氛围。
自行车要解决的是“最后三公里”
而今天,中国很有可能要打破这个现状。
在过去几周里,中国规模最大的两家共享自行车公司总共获得了2亿美元的融资,使得成立两年、总部位于北京的共享单车平台ofo估值达到5亿美元。中国最大的打车平台滴滴出行对ofo投资了 1亿美元,正在探索是否把ofo的7万辆自行车和每天50万车次的用量整合到其业界领先的应用程序中。
ofo的投资人,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徐传陞认为,像ofo这样的单车租赁公司解决的是“最后3公里”的出行问题,而对于这段出行距离的解决方案,全中国目前都处于一个“非常初级的状况”。
除了资本市场和创业公司带来的发展,由于政府的支持,公共自行车在中国的发展速度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2015年中国共享单车数量远远超过了全球其他所有国家数量的总和。杭州、太原和上海运行公共自行车系统分别位居全世界第一、第二和第四位。
这个规模令人震惊:杭州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是2008年与当地政府合作建立的项目,目前在 2000多个租赁服务点投入了7.8万辆自行车,计划到2020年增加到17.5万辆自行车。平均而言,每天租借自行车的用户达到24万人次。
而与市政府项目相比较,共享单车创业项目在三个环节有了创新:
1、App支持单车联网并进行了用户身份认证;
2、摆脱停车桩,改进了车辆丢失与寻找程序;
3、支持移动支付。
而政府也在一定程度上开始鼓励类似的创业公司,Mobike单车CEO王晓峰就介绍说,政府为平台提供了电子发票,规划更多自行车停车位,以及帮助丢失的车辆找回,同时,Mobike 也为政府提供更多自行车出行的数据,帮助政府进行城市规划。
骑自行车出行已经开始变成一种潮流的生活方式,而就在不久前,中国的相亲市场上还流行这样一句话:
“我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后座笑。”
回顾过去,也是步入未来的方式
为了帮助人们出行,ofo为自行车配备了二维码标识,用户可以扫描二维码支付,轻松解锁用车,价格便宜(每小时 1 块钱人民币)。上海的摩拜单车为自行车配备了 GPS 定位设备,因此自行车不用归还给服务点,可以留在任何地方,用户很容易就能找到(虽然目前还有不少吐槽的声音)。
不仅如此,据说颇受欢迎的电动自行车很快也将加入共享自行车的行列。
当然,质疑声也不绝于耳,有人认为国民素质导致车辆的损毁率居高不下,另外,城市的基础设施并不到位,独立的自行车道以及白线停车位还需要进一步普及。
目前,ofo与Mobike的激烈竞争会带来市场在短期内的快速发展,除了这两家,2016年9月底,优拜单车宣布获得千万元天使轮融资,领投方为中路资本。2016年10月8日,小鸣单车也宣布获得了 1亿人民币的A轮融资。
这个形势像极了当年滴滴与快的的竞争场面,我们当然也有理由相信自行车出行也会变成未来生活的一部分。
出行作为人类社会中最大的市场之一,企业、政府与个人都在积极寻求更多的解决方式,近几年来,自动驾驶一直备受瞩目,很多人认为这是解决人类出行的最终步骤。
而今天,互联网让自行车这一差点被历史舞台抛弃的出行方式又重新回归潮流,也许,回顾过去也是步入未来的另一种方式。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