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缝中前行——审核新政下的手游市场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吴寒雪
■ 迷雾中的开发者
李建华是一个独立游戏开发团队的负责人,这几天,除了忙着准备新游戏的上线外,他也同样被目前手游行业里其他人所关注的事情困扰着——游戏版号的申请。
“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是,不知道到时(7月之后)能不能在国内发行。”在此之前,这个团队像大多数“独立游戏”一样,始终自己运营自己的游戏,“我们不想每个游戏都搞得那么复杂(找渠道代理),所以如果有版号代办,我们还是倾向于花钱申请个版号。有相关资质的CP,主要还是谈代理。他们对游戏上线日期、本身细节都会有一些要求,我们会变得很被动。”
李建华咨询了一些“版号代理商”,“已经有人报价了,1万8,但我们没有ICP证,所以目前打算先上App Store。”李建华说,一些无网络出版资质的开发者与他们境遇一样,都面临着申请版号的问题。
App Store的推荐位,这是很多不被渠道欢迎的题材游戏最好的结果
类似的状况还出现在另一家开发商身上,他们的游戏是不太受渠道喜欢的TCG,因此之前在寻找渠道代理时并不顺利。挣扎过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决定自己独立运营,并将希望寄予App Store的推荐位上,这是很多不被渠道欢迎的题材游戏最好的结果。
但广电总局的《关于移动游戏出版服务管理的通知》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他们的步调。“对上线时间还是有影响的,原定下个月上线,现在来看大概要延迟两个月。”而因为要求版号的原因,独立运营不再是最佳选择,现在只好将希望重新寄托在渠道身上,“第二次测试数据比较好,也有运营商在谈,版号的事情也在想办法办理了。”
这些开发者们对于新政或多或少有一些理解上的偏差。触乐记者发现,除了官方公告外,开发者们主要的信息均来自各家媒体关于新政的解读和报道。
他们大多数在采访中会反复询问触乐记者是否有关于此次“新政”的可靠消息,他们普遍的共识是——App Store应该不会受到审查的影响和制约。
■ “变动”
但就在今天,App Store上的通知击破了这些开发者的希望。
“致中国地区游戏开发人员:根据2016年5月24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布的公告,移动游戏需要通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审批才可发布。”这则通知醒目地出现在开发者后台的顶部,并细心地提示了开发者操作方法。“请在App审核信息部分的备注字段输入游戏类App批准号码和日期。”
“不会是真的吧?”一位开发者问触乐,“苹果要怎么处理?如果不填的话,游戏会直接下线吗?”
在此之前,大多数人认为以苹果公司和App Store市场的量级,开发者将仍然保有在App Store上传游戏的权利。“实在不行,就只发苹果呗”,一位开发者之前对触乐说。事实上,在过去的历次运动中,App Store也始终保持着超然物外的态度。
苹果公司以一种游戏开发者最不希望的方式将事情明朗化了
但在今天,苹果的表态让事态明朗化了,是开发者们最不希望的那种明朗化。
开发者们——主要是独立游戏开发者们——人心惶惶。对于很多开发者而言,App Store是他们最后的选择,他们不想和发行,渠道以及商务进行艰难的谈判,也不需要为游戏上架而付出太多精力,他们甚至可以主动放弃安卓市场,但现在,最后的希望也消失了,他们无路可退。
更让他们头疼的是,苹果的这条公告和之前的通知一样,也存在着千百个解读的可能。“到底是国内开发者开发的所有游戏都要版号,还是在中国地区上线的游戏需要版号?”一位开发者对记者问,“要怎么审查?不填要怎么处理?已经上线的游戏呢?”
很多开发者不得已做出的选择是放弃中国地区:“如果一定要版号的话,只能先上海外了。”但这当然不是一个好办法,立足于本土的独立游戏将面临收入锐减的挑战,与此同时,中国用户将可能无缘部分独立游戏。
一位独立开发者寄希望于苹果官方“代审”,“我们也咨询了一些代理商,但团队人手不够,没时间和经理跟他们扯皮。如果App Store能把这件事搞定就省心了。”
开发者沈青对这些事情充满困惑:“这些问题我不懂,其实本来也不需要懂,现在要求我懂,增加了我的学习成本。我一个天天在家写代码的技术宅,可以说我对政策了解的程度为零。”
他问触乐记者:“您觉得,我的游戏应该下架的话,选在7月1日好还是10月1日好?” 因为担心之后游戏会下架,又寻求“申请版号”无门,沈青决定随时将自己上架在App Store中国区的游戏下架。“收到要求我下架游戏警告之前就冰点促销!”
相对于这些小开发者而言,那些已经拥有足够规模的大公司相当淡定,其中最淡定的要属已经得到了网络出版资质的厂商,一些人完全不关心“通知”是什么,这种不关心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有趣的级别:“没啥关系,我们公司很正规的,什么资质都有,游戏形象也都有授权。”
很多人甚至认为这是一次机会,因为大公司可以利用这种政策优势更轻易地获得优秀作品。“我觉得没差别,小CP受的影响一直都很大。踏出那一步就要承担后面的风险。”一家游戏公司的运营负责人就这样表态,他还认为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为已经具有网络出版资质的公司提供了便利,“在某种程度上让有资质、财大气粗的公司谈代理更容易了。”
■ “代理”
版号中介们已经紧锣密鼓地在QQ群和朋友圈里招揽生意,而苹果的表态则让他们更加兴奋。触乐记者在百度上找到了推广排名靠前的一家中介商。据该机构称,其已经运营了十一年,“传奇就是我们的版号客户。”
他在说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游戏审批结果公示中,盛大游戏旗下的多款“传奇”产品的出版单位均为上海数龙科技有限公司。2003年2月,这家公司已经被盛大收购了。
这家版号代理机构负责咨询答疑的工作人员告诉触乐记者,“正常办版号需要两万人民币,需要60至90个工作日。”
这与通知所述并不一致,对方的解释是:“因为现在出版社,出版局和总署这边版号申请件暴增,政策中规定的时间大多都达不到,只能按照保守估计,在十月份之前下证,因为好多手游来不及么,这不又延后了,我们内部得到的消息,十月份最后期限。”
这些“代办公司”无所不能,甚至提出可以签订“合法”合同
申办价格也千差万别,一家中介机构告诉触乐记者:“版号的费用是我们的服务费用,正常办理政府部门是不收取费用的。”并表示机构本身与北京、上海等都有合作出版社,但因为版号申请周期非常长,所费人力物力均不菲,又因为“新政”原因出现了大量积压造成了价格上涨。
另一家“代买版号”的相关机构相比前一家更低廉——仅一万至一万五。他们说:“我们价格低,是为了扩大口碑,现在代买版号的圈子刚刚兴起,很多小游戏商小CP都不知道谁家价格更低、效率更高,我们希望用这种方式招徕顾客。”
他们甚至还贴心地给出了浮动价格机制:“如果您的游戏是’七大类’就是通知中所说的休闲类,可以快速拿到版号,省却我们审查的人力物力,在相应的价格上会有一定的优惠。”客服对记者说,“如果您再介绍其他客户给我们会给您1%-5%不等的优惠,下次办理其他游戏版号可以使用。”
北京某出版社在其微信公众平台上也打出这样的广告——“代办版号,无中介,快速审查,首单一万八,再次办理均有折扣。”
收费的服务包括初审和代办流程,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将代为初审,不涉及到敏感内容才会送到合作出版社或相关单位进行审查报批。游戏内容不合规也有办法——一位客服人员建议触乐记者,“您可以先用一个‘洁本’去审查,后续更新的时候再添加相关内容。只要不反动,基本没什么问题。”
触乐记者对几家代理商表示自己是独立游戏开发者,团队仅有三人且未成立公司,没有ICP证。其中两家中介均表示可以通过他们来挂靠具有ICP等相关资质的公司,再办理版号。“或者,我们也可以帮您注册公司并申请ICP资质。”
“合作的出版社有很多家,我们也不是第一年做版号生意,费用先付一半,拿到版号结算尾款。”客服人员努力打消记者的疑惑,“其他的,比如我说我们做了多少年,上了新三板估计也没什么意思。资质申请就是我们双方合作的一个关系,我们付出服务,也希望您这边能提供支持和信任。”
这些公司甚至还会提供合同,“合同有明确的权责分配和付款方式,如果您觉得哪一点不妥可以提出建议,我们可以在合同中达成共识,这样我觉得就算我们把您坑了,收钱不干活,您也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但实际上,这种业务本身就处于灰色地带。刑法中明确规定买卖证件违法;而合同法中,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是没有任何法律效应的。更何况,你也很难想象一个独立游戏开发者可以抽出时间和精力来打一场官司。
“我一个做游戏的,这些事情该是我操心的吗?”
“我可能要找到一个挂靠公司了。”一位开发者对触乐说,“但这会付出额外的时间和金钱成本,而且我觉得怪怪的……为什么我要找一个挂靠公司?万一他们拿着版号说游戏是他们的怎么办?”
“中介公司当然不靠谱,但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靠谱的办法吗?还有不会增加时间和经济成本的解决办法吗?我当然不希望游戏给别人审查,但我有办法吗?”他问,“问题在于,我一个做游戏的,这些事情该是我操心的吗?”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