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新品Project Soli是在重走谷歌眼镜老路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陈根 微信公号:陈述根本

  前几天谷歌I/O大会上展出了一款可穿戴设备——Project Soli。这项技术是来自Google的颠覆式创新,是一种60GHz毫米波技术。也就是说,我们要控制设备,不论是手表,还是平板,还是手机界面,我们将不再受制于屏幕。不再需要通过接触触摸屏来实现触控,借助于脉冲雷达波,可以在任意空间捕捉用户的手势,实现对设备的控制。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体感交互,而现在谷歌在这当中应用了更为精准的新技术。

  目前,就单一的体感交互技术而言,已经在部分领域得到了一定规模的应用,这当中尤其以游戏娱乐领域为甚。主要是因为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屏幕与体感交互的空间比较大;二是对于精准度的误差值要求相对比较宽松。而若应用于智能手表、手环或者眼镜类产品,由于设备本身的形态较小,对于灵敏度和精准度的要求显然就与当前游戏娱乐领域的技术要求不在同一层面上。

  现在制约着智能手表类产品发展的要素中,除续航等问题之外,最关键的一个要素就是用户的交互体验感受。由于屏幕偏小,在当前的屏幕触控技术下,难以有效的识别一些精细的触控动作。包括苹果Apple Watch在内,尽管它在屏幕的触控交互上使用了很多先进的技术,但还是难以满足被大屏幕手机“惯”坏了的用户。

  而在语音交互、虚拟现实等可穿戴设备的核心技术还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依赖于当前屏幕,并借助于触控技术来实现对设备的控制,显然是当前比较理想的选择之一。那么,如何摆脱屏幕“小”的限制,精准地捕捉与识别手指的活动,也就成为当前智能手表交互场景面对的一大挑战。而谷歌这次I/O大会上所展出的这项60GHz毫米波技术,可以说,在当前的技术环境下,是摆脱屏幕限制而带来的用户交互体验困境的一种有效技术手段。

  那么问题来了,谷歌为什么要抛出这项技术?按照通常的商业竞争逻辑来看,比如苹果要推出Apple Watch,它采用了很多不一样的“先进”技术,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尽最大可能做好技术的保密工作。而谷歌却反其道行之,将这些“牛逼”的技术,提前给剧透了,难道是谷歌为了推动科技进步而无偿的贡献自己砸重金研究的技术成果吗?

  显然不是。可以说,谷歌抛出这项技术的目的,其实和谷歌眼镜一样,并没有想通过将这些技术产品化、商业化之后来赚钱,而是为了引导可穿戴设备产业的发展。而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谷歌眼镜的出现引爆智能穿戴产业;Project Soli则更多的是为了引导智能穿戴的产业技术方向。

  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就在于谷歌希望借助于谷歌眼镜引爆智能穿戴产业,然后图谋物联网时代的大数据搜索平台。结果呢?产业是火爆了,产业链与产业技术方向迷失了。因为对于一个新兴产业而言,我们没有技术积累的经验,也没有技术参照,此时大部分的人就会根据自己以往的技术经验与产业认知,来探索智能穿戴产业。

  而这样的结果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产业局面,整个智能穿戴产业陷入了困境,不论是智能手表、手环、衣服、鞋子等,都只是现由的技术层面进行跨领域组装。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智能手表,可以说大部分的人都在延续着智能手机的思维,做迷你版的类手机产品。

  要想让智能产业突出重围,并让我们尽快的进入智能穿戴时代,除了产业链形成之外,其中一个很关键的要素就是产业链技术的发展路径要正确,要按照新产业特点进行技术研究。

  而这其中交互技术的创新,对于当前之前穿戴产业的从业者们来说,是直接关系到用户的使用体验,可以说是关系到当前产业“生死存亡”的大事。

  做为图谋物联网时代大数据平台的谷歌,面对当前的产业困境,必然不会坐视不管。他抛出这项技术可以说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正如之前的谷歌眼镜一样,借助于新产品、新技术的引爆,吸引更多的资本、人才来共同推动这些新产品、新技术的发展。

  谷歌之所以又是奉献系统平台,又是奉献技术的忙活。关键原因就在于只有产业的发展步入了正轨,只有我们真正进入了智能穿戴时代,谷歌为我们所奉献的系统平台才能真正为它贡献大数据价值。可以说这只是谷歌的起点,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智能穿戴产业技术抛出。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