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董明珠“拼了命”,也要搭上这辆“新能源汽车”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文媛媛
砺石导语:从宣布收购失败到成功投资珠海银隆,发生在短短的一个月之间,这次董明珠还带着王健林和刘强东一起出场。在追逐新能源汽车的路上,董明珠决不言弃,是什么让她决定押上全部资产,甚至是拿出全部的个人信用来为银隆背书?
董明珠对珠海银隆的投资,可以称得上是 “孤注一掷”。
2016年,董明珠在经历了格力收购珠海银隆的议案被股东否决,被免去格力集团董事长的职务,野蛮人虎视眈眈已然站在格力的门口之后,依然决定倾尽个人之力造车。
当然,王健林的“友情赞助”才是最感人的。在媒体一再追问其投资细节的时候,王健林的回答简单而随意:“就是信任董明珠”、“没有调研,董明珠调研就好了”、“董总说投我就跟着投,我就没考虑那么多”,不可否认,这些回答赢得了大量好感。
看似简单的回答背后,王健林支持董明珠造车的逻辑可不简单。新能源电动汽车既是未来汽车产业转型的发展方向,也是政策扶持的重点,这或许才是大佬们“拼了命”也要搭上这班顺风车的真正原因。
造车计划一波三折
关于董明珠和格力一波三折的造车计划,经历的时间并不长:
2016年3月:格力电器发布停牌公告,称近期正筹划发行股票用于资产购买,而交易标的为一家同在珠海的新能源公司——珠海银隆。
2016年8月:格力电器拟以发行股份方式收购珠海银隆100%股权,交易价格为130亿元。完成收购后,珠海银隆将成为格力电器的全资子公司。
2016年10月28日:2016年格力临时股东大会上,针对相关收购议案进行投票。结果显示,其中15条议案未获通过,收购事宜搁浅。
2016年11月16日晚间:格力电器发布公告,宣布收购珠海银隆并定向增发的重组方案彻底告吹。
但是,董明珠的汽车梦并没有因此画上句号。
12月15日,中国制造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制造论坛“制造”出一个大新闻:董明珠个人携大连万达集团、中集集团、北京燕赵汇金国际投资公司、江苏京东邦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珠海银隆签署增资协议,共同增资30亿,获得珠海银隆22.388%的股权。董明珠个人投资约10亿元,获珠海银隆约7.46%的股权。
在论坛过程中,董明珠接受媒体采访时,对自己造车的决心再次表态。
“我愿意拿我所有的资产投入到银隆里面去,因为我看到它是未来对我们中国制造将起到成为中国制造强国之梦的一条必经之路。”
“我相信从今天开始,全中国都用了新能源的银隆电池,我们的雾霾天气少掉一半。所以,我更看好的是它给我们中国乃至于世界带来的环境保护。所以我们现在用新技术、用科学的技术,利于人类环保,能够生存的技术才是我们最有价值的技术。”
背后的逻辑
情怀是不错的,但是作为企业家,仅仅靠情怀还不足以支撑资本的逻辑。董明珠为何对造车如此热衷?
在说格力造车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格力电器2015年财报显示:营收977.45亿元,同比下滑29.04%;净利润为125.32亿元,同比下滑11.46%。在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的情况下,我们不难理解董明珠的急迫心情。
目前,格力集团的空调产品已经占到整个市场的 40% 左右,很难再有增长的空间,必须要扩张,而这也是当初董明珠为什么要跨界做手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董明珠自己也解释得很清晰:处于市场与技术瓶颈的空调业,已经不能与格力发展的体量相匹配,必须要寻找突破的行业。
但董明珠治下的格力经过了各种多元化尝试,仍然困难重重。格力近年来先后涉足冰箱、空气净化器、净水器、电饭煲、加湿器、手机等众多家电品类,但多个产品线都达不到预期,包括格力手机、晶弘冰箱在内的产品市场占有率都非常低。从2015年财报来看,格力家电制造业务总营收为879.3亿元,其中空调营收约837.2亿元,生活家电和其他品类营收分别为15.2亿元和26.9亿元。
从本质上说,格力还是一家以空调为主业产品结构非常单一的上市公司,在家电范围内的多元化并不成功。
另一方面,从中国整个大环境来看,新能源汽车是目前为数不多的高速增长的风口。根据资料显示,2016 年1-9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售209473台,同比增长高达122%。在这样的背景下,董明珠跨界选择汽车,希望通过收购珠海银隆进入电动车制造领域存在一定的合理性。所以董明珠最为重视,也是拼了命要拿下的新能源汽车业务,正是被其视为格力多元化品类扩张最大的希望所在。
在互联网企业都喊着打造生态圈的时候,董明珠也有这样的梦想和野心。
早在2014年,格力就将智能家居产品研发作为2015年的重点工作:将建立格力智能环保家居控制平台中心,将格力光伏空调、热泵热水器、中央空调新风换气、空气净化器、饮水机、格力智能移动控制终端等一线打通。格力近几年正在致力于建成以家庭为单位的能源管理系统,而珠海银隆的钛酸锂电池核心技术正是打动董明珠的关键。
董明珠认为,钛酸锂电池可以有效弥补格力光伏空调的不足,“储能设备+光伏”模式建立能源管理系统,就可以摆脱城市供电的弊端。钛酸锂电池就是她梦寐以求的能源储能关键。
在董明珠的未来设想中,格力将建立以手机为控制平台的智能家居系统,将以家庭为单位将建“储能设备+光伏”能源管理系统。光伏系统为家庭供电,所有家电能源来自清洁的太阳能。而钛酸锂电池可以将闲时的太阳能转化而来的电能储存起来,今后的家庭将不再费电。平时可以用格力手机远程操控家中家电,下班可以开格力纯电动车回家。
从这张未来蓝图中,与其说董明珠是有一个“造车梦”,不如说她想要的是一个全新的生态圈,一个以格力能源管理系统为核心的生态圈。
只是恰好,这个生态圈里需要的储能设备来自纯电动车的电池技术。而且恰好新能源车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此时投资收购新能源车厂,从长远来看可能会带来丰厚的利润回报。
至于这次王健林对董明珠的“友情赞助”,其实也没那么简单。格力和万达的合作很早就有,而双方看中的最大市场是智能家居,但迟迟没有下文。对于珠海银隆,王健林看的很清楚:“它的前途我倒不觉得在新能源汽车上,我觉得更多是在储能上。”王健林认为,全中国能耗的一半是被房地产消耗的,而在将储能技术做到商业化这一点上,珠海银隆让他看到了可以期待的前景。
跨界造车热
在格力宣布造车之前的十多年前,一众家电企业已经经历过一波造车热。2003年开始,家电业进入微利时代,汽车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包括春兰、美的、奥克斯、宁波波导等众多家电企业都把前期在家电企业赚到的利润投入到了汽车产业。但是最终结果是,集体冲动拥抱汽车业的家电行业并没有捞到好处。
奥克斯2005年宣布退出汽车业;最早进入汽车业的春兰,2008年也把自己打造多年的重卡业务出售;美的集团在2004年至2006年初先手收购了云南客车厂和云南航天神州汽车有限公司以及湖南三湘客车,但美的三湘客车于2008年年底全面停产,并于2009年以600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比亚迪。
近几年,在“互联网+”的浪潮席卷下,跨界造车的互联网企业和科技企业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最受舆论关注的当然是乐视汽车。一直以来,贾跃亭的“造车梦”就饱受争议,“乐视能否造出汽车”也被媒体与业内同行质疑。
不过贾跃亭对其造车梦是一路坚持到底。他的眼里,汽车是一个交通互联网生态系统。“当有一天我们让它集电动、智能、共享与互联网于一身的时候,它将颠覆整个汽车产业。当汽车和互联网将要融为一体时,将会出现超越苹果的公司,而乐视将最有可能成为那家公司。”
“将在未来的汽车上看到很多乐视今天业务的缩影,乐视电视将成为未来汽车的显示系统,乐视手机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大脑,EUI将成为未来汽车的神经中枢,乐视影视、体育、音乐、车联网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娱乐服务系统,乐视云平台将成为未来汽车的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平台,易到和零派乐享将成为未来汽车共享的平台。”
如果乐视利用自己的生态产品优势,可以想象和打造出这么一个互联网汽车,那汉能利用自己在光伏发电领域的优势声称要做太阳能汽车就顺理成章了。
2016年7月,汉能正式发布Solar系列全太阳能动力汽车,并宣布汉能控股以太阳能动力汽车的方式进军新能源汽车产业。
直接利用太阳能来源将光源转换为电能,摆脱传统电动汽车对充电桩的依赖,这颠覆了传统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短板,在未来真正能让汽车进行不插电无限行驶,这样的概念听上去确实很环保和炫酷,但惊喜过后的疑惑也随之而来。
太阳能汽车一直都以一种前沿的姿态存在于汽车界,是汽车界所仰望的图腾。如果说每个行业都会经历“萌芽期、成长期、繁荣期、衰退期”,现在太阳能汽车行业可能连萌芽期都算不上。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汉能的太阳能汽车不仅要面对根基健稳的锂电池垄断,还要直面以氢为代表的新型燃料电池动力汽车更快一步商业化成熟。光伏行业专家对太阳能汽车更是鲜有乐观,“目前来看如为纯太阳能汽车价格会非常贵,且太阳能以外的辅助能源必不可少。”
汉能太阳能汽车目前也还没有量产的具体时间表,具体的价格仍然还是未知数,而汉能李河君“只是想要这个世界变得更干净” 。
中兴通讯也是一家正在追逐新能源汽车梦的通信公司,并已进入实质性造车阶段。一家成立近30年的通信公司,为什么要进入汽车领域?中兴智能汽车副总经理田锋的说法是,汽车技术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传统车企技术创新已经比较守旧,未来汽车趋势是电动化、智能化,这是中兴通讯的优势。“我们的视角是未来汽车就是带着四个轮子的智能手机,运输系统会融入到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物联网,包括大数据、云计算,都会进行无缝融合。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兴通讯进入新能源汽车的逻辑就非常强了。”
不过,不管是互联网企业还是科技企业造车,他们与传统汽车厂商相比之下,短期内在汽车产品本身的短板仍难以克服,这也许是外界质疑的根本。即便是已经先试先行的科技企业造车的代表特斯拉,虽然风头一时无两,但是伴随着自动驾驶系统致死事故和太多的产品瑕疵,它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也正在大跌。而苹果日前也正式放弃了自己亲自造车的“泰坦”计划。
结语
科技企业和互联网公司想把汽车变成智能移动终端,但从用户的角度,首先需要的一辆设计合理、安全性和可靠性有基本保障的汽车。
未来的汽车产业,不管是电动汽车还是无人驾驶汽车或是新能源汽车,都是传统汽车与现代科技的结合。这就必须从最底层的技术开始全面布局,对于电动汽车来说,攻克电池技术无疑是最核心的一环。
当初李书福决定造车时,外界一开始也是质疑不断,连跟他合伙的自家兄弟也不赞成。他还说“汽车有啥了不起,不就是四个轮子、两部沙发加一个铁壳吗?”因此他还挣得了“汽车疯子”和“汽车狂人”的外号。王传福决定造车时,大多数人也都认为他不会成功。
贾跃亭说汽车是一个交通互联网生态系统,中兴通讯的视角是未来汽车是带着四个轮子的智能手机,李河君只是想要这个世界变得更干净,董明珠说,“全中国都用新能源的银隆电池,我们的雾霾天气会少掉一半。”
事实一次次证明,往往所谓的颠覆者,都是来自体系外,因为外来者没有包袱。
姑且不去论董小姐为何一心要收购珠海银隆和造车有多少成功胜算,但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编辑|付迎爽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