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个美女遇袭都会成为新媒体焦点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前几天在酒店美女遇袭案件有了最新进展,相关人员归案,审讯也有了初步结论,基本和此前坊间传言的逻辑吻合。一场发生在隐蔽酒店过道里的“意外”认错人造成的“驱逐”闹剧因为微博微信的快速传播而成为全民关注的社会热点事件,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在事件发生后,网络上大量的借助此事件进行营销的活动展开,一些大V开始传播防身术,一些更为不靠谱的各种分析吸引眼球,目的都是为了借此为自己的新媒体账号导入流量。更有甚者,把社会治安抬高了不安全的程度。殊不知,每天每时每刻在社会的各地都在发生各种案件,这次的美女遇袭,只不过是千百案件中极其普通的一个而已。

新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强。有专家认为,新媒体带来前有未有之传播革命,由精英化传播向大众传播演进,从中心化广播向互动传播演进,在新媒体上,不再是精英把控舆论,而是每个人都有发声的机会与能力,在新媒体上,不在是内容伟光正,也不再是政治正确,而是有多少人参与,没有人关心你说了什么,而是只关心自己认同或反对的评论和观点。

很多人都希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公能够借助新媒体的去中心化传播开来,从而引发社会关注,然后得到官方重视和解决。实际上,不是每个遇袭都会成为焦点,每天那多案件,极少被新媒体关注,被传播的那些,都值得我们深思。

从目前的现实来看,新媒体的中心化趋势也许比所谓的传统媒体更严重。在传统媒体主导的时候,虽然是中心化的,话语权垄断在各种报社、杂志或者广播电视台,但这些中心化的媒体至少还会有媒体的职业操守和社会底线管制。不管如何,总还是顾及脸面,有一定的行业规矩可遵循,媒体非常重要的正向引导社会的能力依然是主流。

自从新媒体流行,在每个火爆舆论事件的背后总会有各种大V的身影,特别是一些资本力量控制的营销号。在很多情况下,为了赚眼球赚流量赚钱,根本不会去顾及社会心理负面,不讲社会公德,不讲公序良俗,不讲正面引导,一味媚俗,只是取悦,在看似公正的传播中充斥阴影和负能量。

从春节前的过年农村见闻,前不久的疫苗之殇,到这次的酒店遇袭,共同点太多,但如果透过这些新闻热点时间看看给社会造成的隐蔽性伤害,绝对应该是让人毛骨悚然。

移动互联网流行,我们每个人都有了自由发声的机会,也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传播到朋友圈、群或者是关注者,每个人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是否进行传播,是否传播多少次,这对比传统媒体时代对小人物小事件的“冷漠”已经是很大的进步。

在新媒体、自媒体当道的时代,看似新媒体都是在关注大家想关注的,体现的是民生民意民怨,报道的都是一些传统媒体刻意低调的“事实”,可实际上却是地地道道的喂新闻。网民看到的,只是对某些营销大号有利的,而不是对社会有利的,更不是媒体应该大书特书的。

所谓的社会热点新闻,大多数是抓住典型案例,无限上纲上线,强化个人危机感,让受众感同身受,用目标正义来充当事实正义,在“不转不是中国人”、“有良心的一定转”、 “为了自己和孩子一定要呐喊”等口号下,整个社会网民处在群体低智商(群商低)的思想控制之下,最终的结果是传播者大大的得利,而社会却遭受了难以愈合的创伤。

幻想中的完美世界是不存在的,总是有很多罪恶和垃圾。如今,整个社会面对新媒体都是在防守,不知什么时候谁又会成为被挖出来的倒霉蛋,但防守总是被动,处处漏洞,被抓住一个就满盘皆输,很多企业成惊弓之鸟,个别偶发事件也被当成了普遍存在而人心惶惶。

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成为了主流,一些传统媒体也在转型,但不管是什么样的新媒体,还是现在很流行的自媒体,都依然是媒体的一种,不会关注到所有人所有事,也不会让每一个遇袭的美女都成为舆论焦点而得到帮助,我们每个人依然是信息不对称的受众,何苦去嘲笑新闻联播?

【每日一文,超过十年,欢迎业界读者沟通交流,请微博 @马继华 或加微信公众号“北国骑士”】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搜狐科技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