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人士创业要迈过哪些坎儿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 作者: 付利军(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曾获上海科技进步一等奖。先后就职于信虹投资、联创永宣和中兴合创等机构)

  • 据华夏基石e洞察管理思想高级群1群第64期付利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潮下专业人士创业要过哪些坎儿》主题分享编辑而成(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 文字整理/编辑:张晓倩

  • 来源: 华夏基石e洞察 (ID:chnstonewx)

  • 从上海说起

   今天的分享题目是“专业人士创业要过的那些坎儿”。为什么要讲这个题目呢?跟我在上海工作有关,上海有太多的专业人士。同时也有机会碰到太多想创业和正在创业的专业人士,有很多共性,值得专门拿出来谈谈。在上海有什么不同吗?确实有。在北京,人人都在谈创业;深圳,人人谈生意;上海,人人都在谈学习,几个一线城市,上海人可能是最爱学习的。上海交大有个海外学院,专门做在职培训,年收入在 10 亿人民币以上。为什么要学习呢?为了更专业?够专业了好找工作。

   创业也好,工作也罢,第一个要回答和解决的是为谁服务的问题。专业人士更多的是为自己服务,这一点恰恰把自己限制住了。反观北京和深圳的创业企业 :北京互联网企业的旗号是――创业为人民服务;深圳的电子企业理念是――生意为人民币服务。北京和深圳培养的是老板,上海培养的是职业经理人。专业人士的专业化恰恰让自身迷失了真正的方向(为人民服务)和动力(为人民币服务)。

   最近和在外企、国企、政府里的同学朋友聚会的话,大家共同会谈的一个课题就是:现在难混了,啥都不容易。国企在审计,外企在裁员,政府在反腐,何处能留人?所以我们都面临“被创业”的压力。曾经,如果你够专业,找一份好的工作很容易,现在专业人士也必须考虑创业的问题

  • 创业是不是天生的?

   专业人士难道就不能创业了吗?我们每个人在不同阶段都可能动过创业的念头。动完念头后接着会有这些疑问――创业需要什么?我行不行呢?够不够格呢?有没有什么专家可以咨询呢?又陷入了专业人士思考的怪圈。

   那些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分享的时候差不多把自己描绘成天生的,就像当年刘邦托梦自己是真命天子一样。举个我身边的例子,迅游网的创始人 袁旭 ,他初中时就赚了第一桶金,创立迅游网的时候是北大大二肄业。

   但是也有宗庆后 40 多岁还在卖冰棍,褚时健 70 多岁才被逼创业。很多时候“被创业”成功的概率高于要创业,牛根生当年也是被创业。我认为创业不是天生的,而是人人可以创业。

  • 什么叫创业?

   创业挺辛苦的。德鲁克说了,未来已经发生。那我们总得做些什么来应对未来。假如我们不得不创业的话,要怎样创业?又回到德鲁克的思想,我们先分析下我们说的是一个什么事情,然后再研究如何做这件事情。

   什么叫创业?这还不简单:就是辞职到众创空间组几个工位,再到工商部门注册个公司呗!还真不是这样,我们还是要从问题开始的地方,即从定义开始。请看下图:

  

   创业包括:发现机会、冒险、创新、资源价值优化等等,唯独没有说开公司。因此,“ Entrepreneurship ”在国外的定义还包括政府创业、企业内创业、社会创业等等。 那么,创业这么定义,一定是包含一些关键元素,并且这些关键元素之间应该有某种关系。

   上图这个模型是创业教育之父杰弗里·蒂蒙斯 (Jeffry Timmons) 提出的, 30 年过去了,依然有用。包括: 机会发现、资源整合、团队建设 等三个关键要素,同样包含 三种关键能力:创新能力 (你能发现大家没有发现的), 沟通能力 (你能把你的商业计划告诉并说服投资人合伙人)和 领导力 (你能够号召一队人和你一起干)。

  • 专业人士的短板:缺乏三种关键能力

   创业三项关键要素,机会、资源和团队,如何有效的组合,专业人士恰恰在这三个要素的组合方面可能不是很足,并且在三个关键能力上也有欠缺。有些人肯定不服,至少将信将疑――我这么专业,能力很全面的。但事实往往并非如此。

   一、发现机会的能力

   第一条是发现机会的能力。我每年参加很多创业竞赛活动。什么样的创业竞赛活动,创业点子最差?往往是 MBA 创业。为什么会这样呢?

  

   如上图所示,专业人士的思维基本还是传统价值链思维,但现在更需要的是现代价值链思维。我们不妨反思下自己是哪种思维模式?假如要创业,你问的第一个问题是自己有什么资源、资格,看自己行不行,还是看有没有这个机会?

   前一段时间读了一本书,沃顿商学院营销学教授写的《由外而内的战略》,思路和这个很像: 战略从需要我们做什么开始,而不是由我们有什么开始。 有些人不认同,认为这只是偏见而已。罗永浩开始做手机时,他的观念就逆转了:认为会做什么不如知道做什么更重要。专业人士的观念太正统,恰恰成为专业人士创业最大的坎,创业要先扭转观念。

   什么是“专业杀手”类经理人?

   我们不妨重温一下三个石匠的故事。有人经过一个工地,问那里的三个石匠在做什么?第一个石匠回答:“我在养家糊口。” 第二个石匠边敲边回答:“我在做全国最好的石匠活。”第三个石匠仰望天空,目光炯炯有神,说道:“我正在建造一座大教堂。”

   现实中,第一、第三种都不多,大部分都是第二类。德鲁克《管理的实践》这本书,重点就在说第二类石匠。这第二类石匠我们称之为“专业杀手”类经理人,他们四处活动,什么都做,但既不是为了满足客户要求,也不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而是致力于到达“顶尖杀手”的水平,从而得到较高的社会地位,拥有特权,享受福利。

  

   创业的核心是更了解客户

   回到前面那个问题:我们是想为人民服务,还是为人民币服务,还是为自己服务? 假如我想创业,我应该到哪里找机会呢?答案是:走进客户。 社区商务就要求我们走进客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今天很奇怪的一个现象是有这么多孵化器,以前没有孵化器不是也有很多公司创业成功吗?

   很多网上的段子会说,投资人一定会问创业者:假如 BAT 做了你这个事情的话你怎么办?没有 BAT 的时候也有很多大公司,华为、中兴创业的时候也有很多大公司, BAT 创业的时候也有很多大公司,他们不是都成功了吗?当年的福特汽车,通用汽车,简直就是垄断,后来不是也有很多公司创业成功了吗?所以,小公司永远有机会。

   我们假想一下在客户端的 PK :假如你是公司的创始人,你懂行,可以做方案、可以定价格、可以定佣金,这些大公司的销售都干不了。你当场就可以签单子,大公司的销售需要回去报告自己领导,领导要在下周的经理办公会上才能提交公司层面讨论,公司层面还得推诿半天,最后给客户的答复可能都两个星期后了,而你当场就给答复了。 小公司决策链很短,胜在效率。

   创业核心是更了解客户,这可能几乎是创业者唯一的机会。 当然技术无比重要,这一点美国多,国内少。但是我们看过《社交网络》或者《硅谷》的话,都会发现比尔盖茨和卡扎伯格都是一流的商人。在发现机会这点上, 专业人士在办公室待时间太久了,需要走出去,走进客户去了解需求,发现机会。

   二、创新能力――创新的三种路径,以上海、北京、深圳为例

   什么是创新( Innovation )?

  

   上图左边是发明,右边是创新。欧洲人认为: Innovation = Invention + Commercialization ;美国人认为: Innovation = Invention × Commercialization ,总结起来他们都认同有商业价值的新发明叫创新。上海人则认为: Innovation = Invention ,可见上海是在发明领域很领先的城市。

   下图介绍 三种创新路径

  

   最上面一个箭头就是上海路径,是维持性创新:更快、更高、更强;下面两条是破坏式或者颠覆式创新,中间一条是深圳路径,更便宜;最下面一条是北京路径:更与众不同。

   上图三种创新路径分别可以举出一些例子。低端破坏式创新以电子企业为代表,比如早期华为、比亚迪,展讯通讯、金风科技等;新市场创新以互联网企业为主,比如滴滴打车、雕爷牛腩、大疆无人机、如家快捷、小米等。维持性创新的例子很多,就不多举例了。

   为何将创新创业划分为上海、北京、深圳模式?因为这三座城市的创业企业刚好代表了以上三种路径:上海的典型公司有商飞、展讯(连续两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这类企业很多。深圳低成本电子企业很多;北京各类新企业很多。所以,我们的结论是 创业要选择颠覆式(破坏式)创新的道路 ,细节大家可以学习《创新者的窘境》。

   三、 领导力――五个方面、四个阶段

   还是按照那个思路,讨论创业的领导力的时候,先弄清创业领导力是怎么一回事,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的。

   有一段时间很多人会说: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但从来没告诉大家创业是一种什么生活方式。 图来自于哈佛教授的《 The Founder's Dilliemas 》,意图说明 创业是一种每天都会遇到两难的生活方式

  

   创业者领导力的五个方面

   那么创业的领导力就应该是应对这种两难的领导力。 Isuppli 的创始人, 10 亿美元卖掉公司后,到普林斯顿大学做创业学教授总结出一个创业领导力模型。 创业者要具备的领导力包括五个方面:

   (一) 自我认知 :充分了解自己,并对他人如何看待自己、对自己如何做出反应,有着敏锐感觉。

   (二) 建立关系 :没有创业者能够独立建立一家公司, Belbin 认为团队需要三类人:分别负责行动导向、人力导向和思维导向。

   (三) 领导变革 :企业从小到大的发展需要组织结构持续调整和变革。

   (四) 激励 :是驱动你和为你工作的人的力量。

   (五) 把握商业的本质 :很多创业者不能很好处理现金流或者库存管理的问题。

   他研究的美国创业者案例比较多,但是对于国内创业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比如了解自己、商业敏感性、连接、变革(因为公司不断成长,就像蝉那样需要不断蜕变,不断变革)等。那么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个呢?

   创业者更需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决策能力

   我发现一个古人讲的领导力的例子非常好。管仲说: 做事要果断,要有敏感性、敏锐度

   ――――――――――――――

华夏基石e洞察(微信号ID:chnstonewx):由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泰斗、咨询业开拓者、《华为基本法》起草人之一的彭剑锋教授领衔,资深媒体人及企业文化咨询专家宋劲松先生联合创办,我们努力提供最具原创性、思想性和实践意义的管理文章,是中国顶尖管理智库平台和原创中国管理思想策源地。权威、理性、睿见,高级管理者必读!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号!

随意打赏

创业人士专业人士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