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自知之明的长安汽车:无人驾驶时代与你何干?
近日,长安汽车宣布自4月12日至4月16日的五天时间里,旗下长安睿骋无人驾驶汽车将进行从重庆到北京的试驾,这代表长安汽车的无人驾驶技术已经走在了行业前列。更有部分媒体鼓吹称:“此次无人驾驶汽车的试驾活动,是中国无人驾驶汽车真正从无到有的一次突破,更代表着中国无人驾驶汽车技术争取行业话语权的一次实践。”
长安汽车的野心我们看到了,但牛皮未免吹的太大了些。无人驾驶是完全不需要驾驶员干预的,可以看看新华视频提供的记录,听听驾驶员怎么说:“因为光线差,识别不到车道线,必须让驾驶员手动驾驶”。
无畏或许来自无知
不可否认,假如长安汽车这段2000公里的行程能够完成,的确是国内智能汽车在结构化道路实测的一大进步,但无论说“无人驾驶汽车时代真的到来”还是说“长安汽车的无人驾驶技术走在了行业前列”,都还为时过早,我就姑妄指出那些领先长安汽车无人驾驶野心太多的宣传造势的谬误之处吧。
首先来看一下本次试驾中长安汽车高调宣布的几大所谓“突破性无人驾驶技术”,分别是停走型自适应巡航、自动沿着单车道进行自动驾驶、高速公路的交通拥堵辅助和在驾驶员提出请求或确认后主动更换车道,实现超车换道。
而根据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颁布的自动驾驶分级制度,将自动驾驶分为了由低到高的四级:辅助驾驶、半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和完全自动驾驶,即全工况无人驾驶。再加上传统意义上的无智能的汽车,一共是五个层次。具体分级认定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很清楚的看出,长安汽车的所谓“无人驾驶技术”还需要“在驾驶员提出请求或确认后主动更换车道实现超车换道。”这意味着其无法检测环境变化并自主做出决策和控制车辆,无法达到第三级的要求――由汽车自动检测环境并自主判断是否需要驾驶员干预,其技术水平仅处于自动驾驶的2―3级之间,谈何“无人驾驶汽车时代真的到来”。
翻版“特斯拉”妄言技术领先
事实上,在看到了长安汽车的几大“无人驾驶技术”后,让我想起了去年10月份,特斯拉发布的7.0固件更新即Autopilot自动驾驶功能,对比之下发现两者几乎一模一样:长安汽车的自动沿着单车道进行自动驾驶即Autopilot自动驾驶功能中的自动车道保持;停走型自适应巡航与Autopilot自适应巡航功能无异;在驾驶员提出请求或确认后主动更换车道,实现超车换道就是Autopilot的自动变道。由此看来,长安汽车目前掌握的技术路线与特斯拉7.0极其相似,简直就是翻版的特斯拉,并无新意。
然而去年的特斯拉并未像今年的长安汽车一样大肆宣扬“我们已经在行业内技术领先了”,反而表示Autopilot是半自动驾驶(Semi-autonomous),同时反复多次强调“你的手仍然不能离开方向盘”――这个系统能够带来更好的驾驶体验,而并不是取代驾驶功能。而特斯拉官方的宣传口径也用的辅助驾驶而非无人驾驶。
而在4月12日下午传出的一段长安汽车在高速上的超车视频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到汽车在加速超车之前,仍需驾驶员手动变道。
可以说长安汽车展示的多项技术仅是Autopilot的翻版,属于辅助――半自动驾驶级别,和特斯拉去年宣发的技术一模一样简直毫无新意可谈,更不要说达到在行业内技术领先了。
自吹自擂前应睁眼看世界
事实上国内外很多车企都在研究、宣传自动驾驶技术,而长安的宣传确实过头了,不知是不是被所谓的“国内首个实现长距离无人驾驶的汽车企业”的光环冲昏了头脑。
其实,长安汽车宣称的无人驾驶车辆安装的高精度GPS系统、单目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用于检测道路状况的装备早就不是什么新鲜玩意了,就拿我所知的SVW某款15万价格车型为例,其就配有上述这些依靠传感器与机械协同的技术配置。
据独立汽车咨询顾问张翔指出,此次长安汽车所要测试的无人驾驶功能实际上都属于先进驾驶辅助技术ADAS(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的范畴,目前ADAS技术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部分功能早已在整车中实现运用。
此外,据悉长安汽车还表示,预计在2018年可到达高度无人驾驶,并实现部分量产任务,要比奥迪公布的在2020年之前完成量产早了整整两年。长安汽车认为这说明了其在无人驾驶领域至少领先于行业水平2年时间,也说明中国的无人驾驶汽车技术走在了行业前列。
以当前公认的在无人驾驶技术方面最为领先的谷歌汽车为例,其通过车载雷达、激光测距系统、立体视觉、惯性导航系统等多个配置构成的无人驾驶技术,从谷歌今年三月份的报道来看,目前自动模式下完成了近150万英里的测试,仍然只是宣布在2020年进行量产。不知仅仅实测2000公里(尚未完成)的长安汽车何来领跑行业技术水平两年时间的自信,就凭一段豪迈宣言吗?
至于宣称要实现无人驾驶汽车量产的厂商,同样不胜枚举。除谷歌、奥迪之外,丰田无人驾驶实验车已能通过无人驾驶实现并线、车道保持、变道和分流等操作,并计划于2020年实现无人驾驶实验车的商品化。沃尔沃早在去年在北京六环高速公路上就完成了累计行程达1200公里无人驾驶测试,而搭载沃尔沃无人驾驶系统的量产车将在2017年正式上市销售。
互联网+传统才是无人驾驶的未来
目前业内公认的无人驾驶有两条发展道路,其一是互联网企业使用激光雷达+高精地图+人工智能实现无人驾驶,其二则是传统汽车企业从辅助驾驶逐步进入自动驾驶。
但无人驾驶的实质是需要汽车综合信息做出判断,所以汽车要深度学习应对各种路况,只有经过大量实际测试才能带来无人驾驶最核心的人工智能系统所需要的数据。而互联网企业有着传统企业所没有的人工智能技术,传统企业又具备互联网企业缺乏的量产汽车经验。事实上,所有无人驾驶领域的参与者,也很少有看到一家公司在闭门造车。无论是百度还是谷歌,更或是一众汽车厂商,都积极的在各方面展开合作。
所以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汽车企业,想要真正实现无人驾驶汽车的量产,最终都需两者合力为之,单独一个领域的闭门造车势必会走向失败。
就目前来看,长安汽车或许稳健的走在发展无人驾驶汽车的道路上,但是想要真正的实现自己所喊出的那句“无人驾驶汽车时代已经到来”,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