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限20万,微信红包1000元,实名制后如何应对
从6月27号开始,很多支付宝用户开始收到提醒,“当前余额支付额度为20万元/年”,并在查看详情之后会看到“根据监管部门的要求,用户根据账户的身份信息完整程度不同,享有不同的余额支付额度。
其中,I类额度1000元/终身,支持余额转账、提现、消费,通过余额支付共享此额度;II类额度10万/年,支持余额转账、提现、消费,除提现外,个人所有账户通过余额支付共享此额度,提现不受此额度限制;III类额度20万/年,支持余额转账、提现、消费,购买投资理财等金融类产品,个人所有账户通过余额支付共享此额度,提现不受此额度限制。
根据有关方面的解释,根据央行的规定,7月1号开始执行支付新规,根据验证等级的不同,对支付账号做了分级,不同级别的账号拥有不同的权限。目前是灰度阶段,会陆续对所有用户展示,到时候在余额的页面上都能看到自己当前的额度,也可以根据页面提示提升额度。
我们做了一下试验,在账户余额为10187的情况下,看到现有额度为20万/年,将其中10000元转入到余额宝,结果,剩余额度变成了19万,等于是减少了1万元。
然后,我们将剩余的187元中的100元提现到自己名下的银行卡中,看到,剩余额度没有变化。
央行的规定是这样的:[一]对于以非面对面方式通过至少一个合法安全的外部渠道进行身份基本信息验证,且为首次在本机构开立支付账户的个人客户,支付机构可以为其开立Ⅰ类支付账户,账户余额仅可用于消费和转账,余额付款交易自账户开立起累计不超过1000元[包括支付账户向客户本人同名银行账户转账];[二]对于支付机构自主或委托合作机构以面对面方式核实身份的个人客户,或以非面对面方式通过至少三个合法安全的外部渠道进行身份基本信息多重交叉验证的个人客户,支付机构可以为其开立Ⅱ类支付账户,账户余额仅可用于消费和转账,其所有支付账户的余额付款交易年累计不超过10万元[不包括支付账户向客户本人同名银行账户转账];[三]对于支付机构自主或委托合作机构以面对面方式核实身份的个人客户,或以非面对面方式通过至少五个合法安全的外部渠道进行身份基本信息多重交叉验证的个人客户,支付机构可以为其开立Ⅲ类支付账户,账户余额可以用于消费、转账以及购买投资理财等金融类产品,其所有支付账户的余额付款交易年累计不超过20万元[不包括支付账户向客户本人同名银行账户转账]。客户身份基本信息外部验证渠道包括但不限于政府部门数据库、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商业化数据库等。其中,通过商业银行验证个人客户身份基本信息的,应为Ⅰ类银行账户或信用卡。
所以,我们用“人话”做一下解释:
以后,每个人的支付宝支付限额将有差别,根据用户身份验证的差别而不同,最差的一共只能1000元,第二档次是一年10万,最高是一年20万,不到20万的,可以通过增加信息验证来提高额度,但20万就到顶了。
根据规定,如果是用支付宝转账、消费、购买理财等,一年20万,这就是最高限额,超过之后就无法继续支付,但是将这些钱取现,也就是转存到个人名下的银行卡里,并不受这个限制。所以,如果你支付宝里的余额数量太多,或者用途很大,就可以先把钱转到自己名下的银行卡,然后从银行卡将钱直接余额宝,既不会消耗你的支付额度,也不会影响你的现实支付。另外,蚂蚁花呗也不会影响你的支付宝额度,但需要注意,不要用支付宝余额来还蚂蚁花呗,一定要用余额宝。
当然,也不要忘记了,各个银行对支付都是有限额的,如果资金比较大,看来需要开多个银行账户了。目前多家银行对于通过第三方支付进行充值的单笔限额均设定为千元级。其中,建设银行对于单笔的限制控制在1000元左右,中国银行控制在5000元/笔,而浦发银行、广发银行的单笔充值则控制在3000元以下。用起来麻烦,也会有总额限制。
总之,在新规的背景下,支付需求比较高的用户应该尽量减少使用支付宝的余额来支付,而是使用余额宝,从这个角度来看,虽然支付余额受到了限制,不仅不会对支付宝的运营造成影响,相反会促进余额宝的使用和其他支付工具的普及。
第三方支付和大部分理财平台将遭受打击
当然,因为蚂蚁金服产品体系丰富,支付方式多样,这个支付新规并不会对其发展构成负面影响,但其他的多数第三方支付可能就没有这样幸运了。很多中小第三方支付公司,可能最多只能是每年20万,一些通过第三方支付来接入的理财产品可能遭受打击。
比如,微信支付也会深受其害,因为很多微信用户的验证并不丰富,甚至很多只能是终身1000元的额度限制,以后发红包都可能受到限制。没有绑定银行卡的微信用户可通过微信零钱包收发累积1000元以内的红包。如果发红包金额已经超过1000元,还想再发就得追加身份认证。
即便经过增加验证之后达到10万的限额水平,因为没有其他的替代手段,一些需要大额支付的微信支付用户就会在限额面前不得不被阻止,这对雄心勃勃的微信支付可能是巨大的打击。
因此,面对7月1日的限额到来,使用杠杆资金及信贷融资在各互联网金融平台之间进行操作,存在资金链问题的投资者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和应对,否则有可能遭遇困难。
【每日一文,超过十年,欢迎业界读者沟通交流,请微博 @马继华 或加微信公众号“北国骑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