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是星辰大海?VR将如何改变太空探索

VR虚拟现实第一媒体VR日报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在4月13日的微博上公式了这么一则消息。

   “我在纽约向中国的各位问好!在纽约城的一号楼观景台,我和尤里·米尔纳启动了“突破摄星”计划 (Breakthrough Starshot),马克·扎克伯格也加入了该计划的董事会,为“突破摄星”助一臂之力。”

在霍金的描绘中,“突破摄星”计划如若成功施行,一台质量克级的纳米太空探测器将会以五分之一光速向半人马座阿尔发星迈进。如果中途没有发生什么意外,我们将在二十年后收到来自于那里的图像。

扎克伯格此次入股“突破摄星”自然是别有用心,在梅森堡举行的Facebook F8开发者大会上,他就公布了一套造型像飞碟的3D全景摄像设备――Surround 360。从公布的数据来看,这款产品总共配备了17个摄像头,侧面一圈有14个广角摄像头,上下总共覆盖了3个鱼眼摄像头,以保证设备能完备的记录整个空间的场景。对比诺基亚OZO和Jaunt ONE,Surround 360有更好的机会与oculus rift联动,而且它将是开源的。

一旦“突破摄星”计划成功,facebook的全景摄像技术极有可能运用在后续的太空探测器上,通过镜头捕捉的全景画面,将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科研方面的某些棘手问题,诸如探测器的维护或是周遭环境的取证与研究。不过不是只有扎克伯格一个人这么想,此前创业公司SpaceVR就考虑过如何把太空景色搬到室内以供应用,SpaceVR设想在未来的10年内将他们的摄像头带到月球,小行星和火星,不过这要视获得的投资金额来决定,或许和经常爆火箭的space x联手是个好主意,毕竟他们的发射费用比较低廉……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就意欲将VR作为太空探索的一部分,并于1990年建立了自己的虚拟现实研究实验室。然而除了几张像模像样的概念图外,当时的研究实验室并未有太多的作为。

(NASA当初的概念图)

不过今年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将有一些不同寻常的体验,NASA向游客提供了一个使用HoloLens来探索火星表面的机会,作为OnSight的附属产物,它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让科研工作者更好的操纵探测器以规避泥沼,细致的3D图像在地形的判断上通常比以往的2D拼图更为优秀,但是,由于需要工作人员要在观察的同时进行其他操作,对于NASA来说,AR技术还是比VR技术方便那么一点。

即便暂时还无法体验上述的这些设备也没有关系,Three One Zero开发了一款重视太空探索的生存类游戏――ADRIFT。在多数玩家的提议下,ADRIFT更新了一个名为“EVA FREE”的模式,允许体验者剔除主线剧情,在宇宙空间中自由行走。不过开发者Adam Orth并不是很满意这种模式的出现,“我们不想制作一个漂浮太空的、观赏性的游戏。”

可见的是,在未来的数十年中,AR/VR技术将会代替目前太空探索的一些老方法,例如星球地表的细节绘制,异地的环境探索等。虽然目前虚拟现实在宇宙中的应用还未大规模铺展开来,不过随着消费级设备的增多,将高端的科研技术普及向民众也不是不可能。

  原文《 下一步是星辰大海?VR将如何改变太空探索 》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搜狐科技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