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大街”提升发展进程再加速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4月8日,北京中关村大街运营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运营公司”)作为项目的运营主体宣告成立,同时,修改完善后《中关村大街提升发展规划》也一并对外公布,标志着“中关村大街”提升发展工作进入快车轨。

仪式上,“中关村大街”沿线大中院校、企事业等22家单位,国内15家金融机构以及5大中关村区域协会,分别签署共建倡议书及合作协议,承诺将通过优势互补、资金支持、资源整合等多元化协作手段,携手运营公司加速推动“中关村大街”改造升级,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根据《中关村大街提升发展规划》,将在京津冀的区域层面、北京市层面、海淀区层面和大街地区层面逐步建设中关村大街。一是构建“一轴、双核,四带、八片”的总体空间框架,突出大街建设的街区效应。通过中关村大街核心发展轴的要素集聚,带动中知学地区的整体发展,进而带动大上地软件城的发展,实现地区整体互动发展。

  二是强调分段协同与节点突破相结合,发挥大街建设的示范集聚效应。 依据中关村地区的整体布局,将中关村大街沿线地区划分成创新源创区、核心功能区、专业服务区、科技金融区、特色创新区等五个功能区段,明确各区段的相对分工与定位,引导创新要素的合理集聚,综合施策。同时,着重培育清华西门-北大东门地区、中关村核心区(西区-东区)、海淀黄庄、四通桥、魏公村、首体等六个节点地区,重点突破。

   三是强化大街提升改造与非首都功能疏解相结合,彰显大街建设的转型升级效应。疏解外来人口、引进高端人才,按照适度增量、盘活存量、优化变量、突出减量的原则,推进多元创新资源和空间的统筹发展。

   四是强调大街宜居与创新集聚区的双重作用,实现大街建设的民生改善效应。通过构建动静相宜的立体交通,完善绿色与漫行交通体系,优化静态设施;同时,努力满足多元需求,推进科技创新服务节点与15分钟生活圈的建设,优化整体环境。

   五是强化大街的示范引领作用。突出国际引领、科技转化、创新策源地和科技人文四大核心价值,努力将大街建设成为全球重要科技创新中心的领跑者,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示范地。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