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收购Uber中国两个月 柳甄终于决定离开了?
搜狐科技 文/崔鹏
9月30日消息,Uber中国区高级副总裁柳甄向Uber员工发出内部信,暗示自己已经离开Uber。在今年8月1日滴滴收购Uber中国之后,柳甄的去处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热点。
滴滴收购Uber中国的事情,柳甄并没有得到Travis Kalanick(以下简称“TK”)通知,后者与另外两位高管直接主导了该并购,在TK发出的感谢信中,也将柳甄排在了三位大区高管之后,柳甄在Uber中国的发展算不上“春风得意”。
2015年4月柳甄进入Uber中国时,职位是Uber中国区战略负责人,主要负责Uber在中国的职能部门以及战略布局工作。但Uber中国区一直在寻找合适的CEO,TK也并未将柳甄“扶正”为中国区CEO,其级别最高只是Uber中国区高级副总裁一职。
相较于柳青进入滴滴之后连续的高额融资案例,柳甄在Uber的工作可能并未获得TK的完全信任。Uber中国区单独融资能力与滴滴相比处于下风,此前Uber的几次巨额融资案例均由总部完成,TK本人也一直扮演着Uber中国区隐形CEO的角色。
但柳甄在Uber中国的初创阶段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传统Uber的扁平化架构曾制约Uber中国业务的快速发展,糟糕的政府关系也让Uber在国内的扩张非常艰难,柳甄的到来解决了Uber中国区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很多问题,Uber中国也首次采取了分大区的架构。
内部信全文如下:
给所有关心我和关注我的人,
我是2015年4月底加入优步中国的,从开始谈到决定加入,只有短短20多天,我就告别了九年多的律师生涯,坦率的说,我没有得到太多的祝福,是的,这是个有争议的选择,创业本身,这个行业,包括我的家庭――对我而言,决策的时间短,反而因为这只能是个感性的决定。
充满了不确定性,生存和竞争的残酷,让每一个加入的人,都因此而生机勃勃,战场上的人,
往往是最简单的,最激情的,最团结的。合并后,总有人找我来推荐人,我想优步中国的很多人就像特种兵,需要有特别准确的定位,才能有他们超常发挥的空间。
在我做律师的阶段,其实做过很多项目,融资,并购,我还亲历过董事会上把创始人赶走的情景,一周多的快速交易,以至于这次,我也多次告诉自己,要在一个律师的“MODE” 里面。但看到刚下飞机的Travis满脸憔悴,亲口告诉我,我们才是BUILDER, 他只是董事会成员而已时,我告诉他,他远远不只是个董事,就像我,不是,也无法胜任在过程中作为一个“outside counsel”。
一同经历过的人,不一定非变成朋友,但确实是最感同身受的战友,合并前后,我看到的,是一群学习和适应能力极强的年轻人。现在,他们中有的人带领优步这个品牌在变化中坚守,有的人继续在互联网行业延续他们的梦想,命运把五湖四海不同背景的人编织在一起,
在UBER CHINA 的熔炉里历练后,打着烙印的我们将会在新的疆域里再续征途。
感谢Travis, 他对于我的信任和信念,确实是我一直能够面临所有挑战和危机的最大能量源泉;
感谢我的家庭,他们的包容和支持,是我能够无后顾之忧的支柱;
祝福所有UBER的人,因为你们,才有UBER CHINA两年的辉煌岁月, 我为曾经和你们一起并肩经历过起起伏伏感到深深的幸运,骄傲和自豪!
合并是插曲,不是结局,衷心期待滴滴出行演绎更壮丽辉煌的乐章!
不久前,去了趟雪山,有一句话不断涌现我的脑海:可惜了那些不抬头看星的人,错过了多少诗酒年华….
送给所有看星,摘星,追星的人 �
你们的故事,远远还没有结束!
柳 甄
2016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