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旅行更名“飞猪” 能否后来居上?
品牌更名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这说明企业越来越注重对品牌的塑造,同时,品牌更名也往往是企业在释放某种战略信号。日前,阿里旅行更名为“飞猪”,阿里巴巴在官微自我调侃称,阿里动物园又壮大了。
这是阿里继天猫、蚂蚁、闲鱼、菜鸟、神马之后,又一个以动物命名的业务,此次更名确实也对阿里旅行的辨识度提升有所帮助。对于此次更名,飞猪团队表示,飞猪将定位为面向年轻消费者的休闲度假品牌,与面向企业差旅服务的阿里商旅一起构成阿里巴巴旗下的旅行业务单元。
竞争激烈,但市场足够大,阿里也有足够机会分得一杯羹
阿里旅行作为阿里旗下的旅行业务单元,2014年介入旅行市场,而早在2005年去哪儿就已经成立、2009年携程成立,因此从时间上来看阿里旅游介入市场时间显然算不上早。而从在线旅行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去年携程并购去哪儿之后,携程已然占据了旅游业第一的位置。
在中商情报网发布的今年上半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份额分布中,携程与去哪儿合并位列第一,途牛以21%的份额占据第二,而阿里旅行、现在的“飞猪旅行”已经超过同程、艺龙、驴妈妈等位列第三。
虽然阿里旅行进入旅游市场晚了几年时间,但是,背靠阿里这座大的靠山,阿里旅游的发展速度具有后来者居上的态势。目前,阿里旅行的用户数已超2亿,APP下载量愈1亿,日均访问用户数达1000万。2015年,阿里旅行双11的单日成交额超15亿元,其中出境游预订超80万件。
同时,据国家旅游局本月19日发布的《2015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显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17亿人次,旅游花费104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0%和16.6%。世界旅游组织最新数据也显示,中国继续位列2015年世界第一大出境游消费国家。因此,虽然阿里介入旅游市场其实面临巨大挑战,但是,在线旅游市场这块蛋糕其实很大,阿里也有足够的机会分得一杯羹。
品牌更名,海外业务不断拓展,“飞猪”能否后来居上?
阿里旅游正在快速发展,尤其是在海外市场动作不断。例如与与新加坡合作,以未来酒店、未来景区等模式打造全渠道旅游目的地;与美国多家旅游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并启动上线“美国国家馆”以配合中美旅游年,等等。
除此之外,作为阿里旅行一大入口的支付宝在海外的业务也在不断拓展。例如支付宝已经与慕尼黑机场、东京成田国际机场等全球十大机场达成合作,这些合作机场将陆续开通支付宝,为中国游客提供支付宝支付和吃喝玩乐服务。支付宝这种布局之下,游客们进入机场后,支付宝会通过大数据分析游客喜好,有针对性地推送商家优惠,并且利用定位告知附近有哪些吃喝玩乐场所。同时也为游客的境外游付款时兑换外币和找零提供了不少便利,不仅可以直接刷支付宝支付,还能通过蚂蚁花呗、余额宝的方式付款。
更名后,阿里旅游新的形象确实“充满朝气与活力”。而未来,支付宝无疑是阿里旅行“飞猪”海外市场竞争的一个有力武器。凭借更加丰富的移动支付场景,以及阿里集团的资本和大数据技术,“飞猪”站在海外旅游的风口之上,具有了诸多优势。
不过,“飞猪”能否快追上并超越携程还是个未知数。因为既然称之为风口,出境游市场的竞争必然愈加激烈。对比现在在线旅行行业,同程以“全民出境”为口号,计划通过走老年人市场的道路;途牛也在不断深耕出境游领域,从自采,旅游金融,以及与更多航空公司、酒店等资源方合作等方面全面发力,推出一系列“机票+目的地”、“酒店+目的地”的产品;携程又在不断收购布局线下……“飞猪”虽然已经重新明确了强调年轻概念,采取原产地直供,目的地服务站,互联网创新这种侧重帮助商家连接消费者的战略,但是想要脱颖而出还要花一番大力气。
同时,“飞猪”的实际体验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用户会选择通过第三方旅游平台购买机票。用户之所以选择不在航空公司自己的网页购买,主要是因为同等舱位情况下,航空公司的自己的价格偏贵,而第三方旅游平台就相对优惠许多,除此之外,航空公司的App也不像第三方平台那样完善,付款比较困难,而相比之下,用户用第三方旅游平台的App更加顺手。
但是,用户在使用去啊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抱怨之声。例如在此次更名之前,阿里旅行名称为阿里去啊。就有网友吐槽去啊表示,平台随意改签自己的机票,而自己却没有收到通知,结果导致白跑一趟,极大地耽误了时间。除此之外,阿里旅行等在线企业也因“不合理低价游”受到国家旅游局约谈,在国家的打击之下,在线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会出现一些其他的新模式。例如携程就在不断收购布局线下,阿里旅行又能否在新的竞争模式中取胜?
其实,阿里旅行出现的这些问题只是一个普遍问题。站在风口上的阿里旅行固然有支付宝这一巨大优势,但是否能像“飞猪”一般快速超越竞争对手还有待市场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