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向票房杀来,中国游戏电影化的机会也来了
全球游戏业正前所未有地保持一致――牟足劲向电影业冲击。
在万众期待的《魔兽》中国首映倒计时的关头, 6 月 6 日,巨人网络对外宣布成立影视业务子公司巨人影业,成为了巨人回归 A 股后成立的首个业务子公司,此前巨人的名作《征途》很有可能像《魔兽世界》一样经改编登上大银幕。在巨人网络之前,网易、游族、蓝港等游戏公司也早已宣布加入影视阵营。
毋庸置疑,游戏电影化的选择肯定是对的,这是国内外行业的共同大势,最近轻松登顶票房的《愤怒的小鸟》已经证明市场的无限前景。但中国游戏能在这个巨大风口就势飞起吗?
IP 年代“游改电影”利益诱人
如果你的朋友圈有游戏玩家,想必早在 n 天前已经看到他们在《魔兽》电影票,尽管它要在两天后的 6 月 8 日才上映,这在中国电影消费中极其少见。这部改编自知名游戏《魔兽世界》的魔幻电影,被业内预计上映后排片占比将高达 90% 以上,中国票房将有可能达到 20 亿元。
数据显示,截止 6 月 2 日 22 点整,《魔兽》零点场共排映 7123 场,购票人次 51.35 万,累计票房 2563.53 万人民币,数据逼近《速度与激情 7 》去年历史记录( 5246.97 万)的一半。
近几个月电影市场整体低迷,由游戏改编的电影(下简称“游改电影”)却相当风光。手游《愤怒的小鸟》 5 月上映,首周即超过《美队 3 》,轻松登上首榜,同时还在全球其他 48 个国家或地区票房稳居首位。截至目前,“小鸟”在国内上映十多天,已拿下 4.74 亿票房。
由手游改编的电影《愤怒的小鸟》形象激萌
一大波“游改电影”也即将来袭。据公开资料,《俄罗斯方块》将由中美联合拍摄,打造同名“史诗级”科幻、动作、惊悚电影系列,《水果忍者》、《我的世界》、《割绳子》等游戏也将被改编电影,《古墓丽影 3 》也将重启,并计划于 2018 年上映。
“游改电影”并不是什么新鲜名词,且由来已久, 1993 年热门游戏《超级玛丽》就通过借鉴马里奥管道工的概念改编成了电影《超级马里奥兄弟》,这之后好莱坞陆续有“游改电影”上映,但大多数是不成功的。有人统计,好莱坞自 1993 年至 2014 年共有 30 余部“游改电影”,除了《生化危机》系列和《古墓丽影》,绝大部分的票房和投资回报低于预期,其中“超级玛丽”不及投资成本一半。
在“愤怒小鸟”、“魔兽”强势来袭之前,游改电影几十年来一直很难打破票房不佳的魔咒,好莱坞的投资商和电影制作者却前仆后继,原因很简单,背后利益诱人。按照粉丝经济的理想效果,拥有众多游戏玩家的热门游戏,光把玩家吸引到电影院就不得了,还能结合电影做一系列的衍生品,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反过来,游戏改编电影,拓展游戏角色与情节的可能性,应该是能反哺游戏,延长游戏生命周期的。
现在娱乐产业得 IP 得天下。自带故事和人物,题材越来越丰富,又不断经过市场玩家口味考验的游戏,对于电影创作也是不可多得的好素材。原计划 购买电影《魔兽》中国版权的 万达就是看中这一点, 2016 年初 直接把传奇影业收入囊中,当时王健林预言 传奇影业几千个IP知识产权,将来就会变成万达整个旅游行业或者儿童娱乐行业巨大的生命,实现电影产品的延续。
而今年“愤怒小鸟”、“魔兽”的强势来袭,很可能是整个“游改“电影产业复兴,大开挣钱模式的转折点。
游戏电影双风口,中国却没成功先例
不论是电影还是游戏,中国都在前所未有的绝佳风口。
在刚刚过去的 2015 年,中国电影市场创造了近几年来最好的成绩:电影总票房达 440.69 亿元,同比增长 48.7% 。城市院线观影人次 12.6 亿,比 2014 年增长 51.08% ,其中中国影片《捉妖记》以 24.38 亿元收入,超越好莱坞大片《速度与激情 7 》,成为中国史上最高票房电影。
中国的游戏业有多火,不用这样列数据,还是拿《魔兽》举例即可―― 它之所以在中国首映,就是因为中国是《魔兽世界》游戏最大的市场之一。据估计,在全球的 500 万玩家里,中国玩家几乎占据了一半。
然而,史无前例的双风口中,当好莱坞的《超级马里奥兄弟》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愤怒的小鸟”们开心挣钱时,中国至今没有一个将二者结合的“游改电影”来市场赚一把。
中国游戏影视化相对成功的案例还只发生在电视剧中,比如开创了游戏改编电视剧先锋的《仙剑奇侠传》,以及近年比较火的《古剑奇谭》、《轩辕剑》等,但相比国外的游戏改编电影,这些请当红人气明星撑场面的电视剧更像是古装偶像剧,形式和剧情比较单一,与游戏原来的相关度并不明显,对游戏的文化延伸似乎不够,更别提带动游戏周边了。
区别于国外“游改电影”,目前国内影视与游戏的互动,还存在一个问题――不是游戏 IP 孵化电影,而更多采取 “先影后游”,即以热门的影视剧 IP 改编成手游,期望借用影视剧的火热为游戏带来一些人气及用户量,《花千骨》、《爸爸去哪儿》就属于这种模式。
N 个原因致中国难出游改电影
其实更奇怪的是,中国影视市场明明是最容易跟风的。比如李安耗资 3000 万完成《卧虎藏龙》夺得奥斯卡后,过去十多年里,国内导演都是跟风追求高成本制作,电影公司也纷纷以此为宣传噱头,使得整个行业的成本投入一路狂飙,一时间全世界成本最高的非英语电影几乎全部来自中国,如 2013 年《人鱼帝国》制作费超过 2 亿美元;去年 IP 概念流行,《致青春》《栀子花开》等又接连冒出。
而且谁都知道中国游戏产业早已经甩电影一大截,去年中国游戏产业规模达到了 1407 亿元,游戏市场总产值是电影票房的 3 倍多,依托游戏本身所具有的用户基数,可以预见相应的电影市场规模不会小。既然如此为什么没人去将这些知名国产游戏改编成电影呢?
首要的原因,正是之前众多失败的“游改电影”面临的共同难题:门槛不低――游戏本身的交互方式很独特,从玩家的主动参与到观众被动观影,改编成电影需要很高的创意,改编过程中,既不能脱离游戏本身的架构和元素,又需要修改人物设置,重塑剧情,满足非玩家观众的体验。
更加重要的是,不像一般的故事电影,游戏电影要找一个真正懂行的玩家型导演实在太难,这样的情况下,拍出来的作品原本数据庞大的游戏粉丝不满意,普通观众又觉得难以融入游戏背景文化,电影卡在中间不尴不尬,没有市场买账。
当好莱坞的编剧和导演都觉得“游改电影”吃力不讨好时,中国的电影制作、投资方自然也不敢轻易试水。
而且不是所有的游戏都可以改编拍电影。一方面中国本土游戏影响力有限,没有魔兽世界这样流行全球的好产品,没有愤怒的小鸟这样广的粉丝市场,而且最核心的故事可能都有问题,许多涉及暴力、政治的内容在拍摄成电影时会有硬伤。另一方面,中国电影的制作水准也令人担忧,游戏吸引人的互动体验很大程度来自视觉画面的冲击,“古剑奇谭”等游戏改编古装剧里面玩个五毛钱特效,让网友专心看帅哥吐吐槽还好,放到大屏幕上就很难蒙混过关了,此处画面请想想国产电视剧雷死人的特效。
所以中国观众大凡有同类大片,会习惯性选择国外尤其是好莱坞产的,当国际上一大波知名游戏改编电影来袭时,中国制造扛得住吗?与此同时,当现在中国电影行业一片蓝海,随便拍个什么烂故事片,都有人看,简简单单就能把钱挣了,绝大部分电影商们更愿意选择保险的旧套路,除非青春、爱情这些题材实在不好拍了,一般情况下他们没有太强的动力冒险试国产游戏电影。
魔兽会是一个风向标
“游改电影”热潮来袭,中国市场不会被忽视,就看谁先抢滩。
这次打造出《征途》的巨人网络宣布加入影视阵营,已经再次宣布暗战正在进行。在中国娱乐业高速发展,而电影原创故事能力整体偏弱的背景下,随着互联网发展而越来越丰富的各类游戏题材会很快填补市场的多种需求。
实际上, 6 月 6 日巨人网络的表态,也展示了游戏与电影娱乐在中国互相支持的样本和前景。 巨人把自有游戏向其它娱乐内容的延伸称为“产品全 IP 计划”,将开发包括《征途》、《球球大作战》、《仙侠世界》等在内热门游戏的影视剧、文学、动漫产品。这之前,腾讯、网易等也在尝试探索“游改电影”的可行性,《 QQ 飞车》、《天天酷跑》、《 QQ 炫舞》、《天下 3 》、《新大话西游 2 》等都在计划中。
市场没有好的产品,也正说明好质量游改电影的前景无限。可以预见的是,一旦《魔兽》这样的标志性“游改电影”项目最终证明票房成功,将刺激爱跟风的中国市场迎来“游改电影”风口。
南七道:【胡说七道】出品人,微信公众号:南七道。 本文由南七道与苏静共同完成。
商务合作:岑小姐 微信 / 电话:15817288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