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迪在港上市,雷军风口论已成过去时
如今是一个充满互联网迷信的时代,只要是与互联网沾边的都是先进成功的,只要不是秉承互联网旨意就是落后失败的。不过,经过了互联网的繁荣,除了资本市场上的股价繁荣,剩下的却是一地鸡毛。
很多人是这样形容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的:传统企业没有产品社区,单一信息推送,盲目的硬性生产,工艺封闭,无用户互动体验;互联网企业,有自己的粉丝和专业维护粉丝的自媒体部门,产品迭代速度快,个性化定制,即时对用户需求做出反馈,充分发挥客户创造力。
我们必须承认,传统的企业与互联网企业之间确实有不同。比如传统企业,厚重、稳定;互联网企业,灵活、快速。但是,从全球来看,制造业回潮是大趋势,在一批互联网企业崛起之后,现在活跃在最前沿的却正是一些吸收了互联网思维的传统企业,比如苹果、华为,也包括其他行业,比如刚刚上市的电动车行业巨头雅迪。
互联网时代,成功者要素不变,是否传统企业无关
如果在两年前,智能手机领域最活跃的无疑是小米。这家以互联网思维著称的新兴手机企业在短短几年时间之内就跃升到国内销量的第一位。正当大家都惊叹不已而顶礼膜拜的时候,小米却意外快速跌落。最新数据显示,小米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已经被挤出国产手机前三甲,被其寄予厚望的智能电视和其他可穿戴产品等销售情况也不理想。
与此同时,在通信行业浸淫多年,将科技研发和产品质量始终摆在首位的华为异军突起,以稳健的脚步超越对手,成为世界上智能手机领域成长最稳定的厂商,逆市实现强势增长。作为传统企业的代表,华为成功让很多互联网公司汗颜,也让很多互联网人表示看不懂,一家传统的科技企业竟然给新生的互联网力量上了生动的一课。
可以这样讲,在任何时代,扎扎实实做研发,勤勤恳恳做市场、老老实实为客户,都不会过时。不管互联网虚拟经济多繁荣,都不能替代好的产品。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企业还是要练好内功。
以雅迪为例,作为现在世界电动车的龙头企业其一,其前身是一家摩托车企业,在1997年进入电动两轮车领域后,不断整合全球资源,与意大利天才设计家乔凡诺尼、德国汽车级油漆巴斯夫等展开世界级高端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科技,始终注重品质及技术研发,坚持高端路线,如今产品出口美国、德国等66个国家,连续十年高端销量遥遥领先,即便在国际资本市场低迷的当下,仍有不少国际投资人愿意抛出橄榄枝,成为全球首家登陆国际资本市场的中国电动两轮车企业。
传统企业吸收互联网思维后后来居上,互联网企业往往成为开路先锋
互联网企业确实有自己的优势,特别善于抓住消费者敏感神经,擅长营销炒作,在营销推广上占据优势,能够靠不断的大手笔的烧钱在短时间内聚集人气。在这方面,小米的互联网营销被奉为经典,也确实借助线上渠道实现了市场突围,可之后却发现忽略了传统渠道、忽略了产品创新和技术积累,即便是看起来再忠诚的粉丝也总有被榨干透支的一天,神话破灭也只是早晚的问题,成也忽焉衰也忽焉。
同样,在电动车领域,也同样产生了一家号称要做“小米”的公司,这家公司以“电动车生态圈”为口号,那特斯拉作为炒作的标杆,依靠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宣传迅速抓住了年轻人的眼球,取得了相当的“成功”。可是,正如有网络评论所说,“倾其资源打造一款车,传统企业可以做到更极致,3000加盟维修店,传统企业更容易做到,传统企业可以在一年内做上面的事,一年后通过这些企业对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培养,说不定可以更容易进行互联网销售”。
确实,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很容易被传统企业学到精髓,然后稳固企业基础,将自身的研发技术优势、企业管理优势、供应链和销售渠道优势等加以融合优化,从而迅速获得综合竞争力胜势。小米就通过互联网营销为智能手机打开了一片新天空,但随后被以技术和产品见长的华为超越,随后又被OPPO等扎实营销渠道的企业超过。互联网概念公司的运作对市场有好处,就是可以教育用户、拓展市场、提升产品的影响力,但最后的赢家却往往不是自己。
现实也是如此,像某些号称互联网思维电动车的公司,依靠互联网概念炒热,但到底产品几何,还需要市场的检验,倒是雅迪这样的企业通过不断的努力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成功上市。资料显示,雅迪拥有天津、无锡、浙江、广东四大高端制造基地,销售及售后网点多达8622家,遍布全国,这些积累绝非一日之功。
因此,我们看到,虽然互联网概念流行,但传统企业并非如很多想象的那样悲惨,相当过的有实力、有技术、有人才的传统制造业企业都借助互联网的影响甚至是对手的开路而生活的越来越滋润。正如一位现在非常火热的O2O 企业老总所说, “ 互联网企业要放下以互联网为中心的傲慢,对制造企业和工业家 抱持更多的尊重和敬畏,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跨界合作,也许真是会是双赢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