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供应链,两个姑娘在纽约建一个快时尚版丝芙兰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开放供应链,两个姑娘在纽约建一个快时尚版丝芙兰

左为王婧漪, 右为朱颜

   文/小饭桌新媒体记者 郭文俊

   17岁的时候,朱颜想去服装学院,想法一提出来,就遭到了父亲的强烈反对:“如果你去学服装设计,就别想我出学费。”

   后来朱颜顺从父亲的想法,去美国读完了金融专业本科,在华尔街投行工作。

   和创立自己的服装帝国这一梦想擦肩而过十年后,今年26岁的朱颜终于创立了自己的服装公司――她变成了一个快时尚女装品牌FEW MODA的创始人。FEW MODA自2015年10月在纽约创立以来,受到美国多家主流时尚媒体的注意, 包括VOGUE、Refinery 29、Marie Claire等,以及美国社交媒体多位百万级时尚博主支持。

   和ZARA类似,朱颜也想做一个针对23―38岁年轻女性的时装品牌: 对时尚反应迅速、性价比高,又能恰到好处地表达这些消费者的态度。

   但和ZARA不同的是,朱颜想做的FEW MODA是个更开放的品牌: 上游对设计师和柔性工作室开放,由自建的买手团队进行选款,统一打上FEW MODA的品牌和印记,然后分销到美国的电商渠道和自建的线上商城中去。

   去年9月,在FEW MODA官网上线一个月之后,这个诞生在纽约的快时尚品牌就先后拿到了来自滴滴打车天使投资人王刚、真格基金、麦包包创始人叶海峰共百万美金级别的天使轮投资。 目前,FEW MODA正在启动A轮融资,由小饭桌担任财务顾问。

把全世界的设计师联合起来

   直到现在,坐在小饭桌记者对面的朱颜提到和自己父亲的那场争执,仍觉感慨:“之前他说我想读服装只是一时兴起,到十年之后我发现自己还是对这件事充满热情”。

   2014在,在华尔街工作的朱颜遇见了曾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做同声翻译,后来在硅谷做网站以及科技产品本地化的王婧漪,两个爱美的姑娘一拍即合:朱颜热爱服饰和产品,王婧漪则对市场和品牌充满热情。创始人团队在2015年中开始推动FEW MODA在纽约的创立。

   开放供应链,两个姑娘在纽约建一个快时尚版丝芙兰

   即使在快时尚品牌竞争激烈的年轻女性市场,朱颜仍然觉得自己能找到一片相对空白的地方: 细分到职场的使用场景,现有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莫过于诸如ZARA等业务线、生产线都已非常成熟的品牌。 但在朱颜看来,ZARA仍代表着一种传统服饰品牌的发展路径,从线下店开始做起,逐渐打出品牌影响力之后,也需依靠线下门店的重度复制来增加辐射密度。ZARA目前年销售额为1000亿人民币左右,以线下为主。

   如果说ZARA所代表的是一种消费型品牌的生长路径,朱颜更多想做的是一个渠道型品牌,像个护用品里的屈臣氏或者做潮牌代理的I.T,汇聚符合卖场定位的相关产品,统一以渠道的品牌形象对消费者输出。但和屈臣氏和I.T又有所不同的是,朱颜要做的是一个生于互联网的品牌: 从自建B2C商城开始,通过线上社交网络、时尚杂志等进行品牌推广,并通过B2B的模式成为美国NEIMAN MARCUS、NORDTROM百货市场等诸多北美一线线上线下大型销售渠道的宠儿。 在朱颜看来,美国的线下零售业态发展成熟,但电商仍处于上升阶段,线上线下都需要迭代速度快的电商型品牌,而有能力做全球供应链,选品和品牌的公司非常少,市场存在不少机会。

   这样做的特点是轻,但难点在于搞定好的设计。和别的服饰品牌自建设计师团队不同,FEW MODA的设计师团队是“众包”得到的――也就是说, 任何气味相投的设计师和工作室都有可能成为FEW MODA的款式来源。

   上线接近8个月之后,FEW MODA整合起了一条以美国的洛杉矶、纽约和中国的杭州、上海等地为主要阵地的设计师线,既有服装学院的学生,也有风格新颖或是运作成熟的设计师和服装工作室,直接向他们购买或者进行合作生产。

   据朱颜介绍,目前FEW MODA和设计师团队的合作主要三种方式 :一种是对那些有生产能力的设计师和工作室,FEW MODA会直接采购成衣;而针对那些风格突出、尚无生产能力的小型设计团队,FEW MODA则会负责后续的生产、销售环节。

   开放供应链,两个姑娘在纽约建一个快时尚版丝芙兰

   对这两种合作方式获得的新款,由于来源的国家和产地过于复杂,FEW MODA会统一打上自己的标签、进行统一的品牌包装,再对外进行销售,以便快速进行平台化扩张。

   而针对那种已经形成较强品牌能力的设计师品牌,FEW MODA还可以通过为其提供跨境的市场拓展,将国内的设计师品牌推向诸如北美等境外市场。

   对于这些合作的设计师供款,FEW MODA则自建了一支全职的买手团队进行选款,通过制定每人每周提交100款新款式的考核方式来保证平台上大量新款的更新迭代。

爆款中国下的新品牌机会

   在生产环节,FEW MODA同样采取“众包”方式 ,对接来自中国和东南亚以及洛杉矶等地的生产工厂,建立了一个能够快速反应的供应链条,据朱颜介绍,从下单到交付,FEW MODA目前款式的更新周期也被控制在了15天以内。

   去年10月,FEW MODA的B2C商城上线。这个客单价在1000元人民币左右、面向年轻职场女性的新品牌很快就受到了一些时尚媒体和潮流人士的关注。不到六个月PV达到600万,广告投放ROI高达7倍。

   紧接着,美国大型连锁百货商城一些嗅觉敏锐的买手也开始找上门来,从今年3月份开始, FEW MODA开始建立起自己的B2B销售体系――百货商场的买手按月为周期向FEW MODA采购,后者再进行备货或者向工厂下单。 在美国,除专柜形式,女性成衣品牌多会被大型连锁零售商直接购买后进行线下和线上的销售。而单个连锁百货的线上线下的购买深度可达千万美金。在美国销售渠道相对分散,并不是集中在几个平台上,因此迭代速度快的电商品牌以更短的时间打入多个渠道是很有机会的。FEW MODA在短短三个月内拓展到了北美五级B2B渠道中,包括一线大型零售连锁百货商场NORDSTROM, NEIMAN MARCUS等,大型综合性电商GILT, AMAZON FASHION, HAUTELOOK等,以及垂直型电商NASTY GAL, REVOLVE CLOTHING等,一线大型品牌,以及覆盖多个洲的全美50家线下精品店。这些成就是传统品牌3年都不一定能达到的。

   截止到现在,根据朱颜提供的数据,FEW MODA的月均销售额在400万人民币左右,其中B2C(与2015年10月开始)渠道销售的占比为60%左右,B2B渠道的销售占比约为40%(于2016年3月开始),而在之后,朱颜表示将把更多的业务重点放在B2C的渠道上,打造自己的集合品牌。

   开放供应链,两个姑娘在纽约建一个快时尚版丝芙兰

   两种不同的销售渠道之间,其实有着可以流动互动的地方。 朱颜介绍,在FEW MODA上,B2C渠道获取的数据可以提供给B2B所面向的百货商场做选款参考和分析;而在众多通过B2B方式所进入到的B端平台上,FEW MODA的品牌又能得到多次曝光,进一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

   从纽约逐渐下沉到北美的二三线城市之后,朱颜下一步的计划是把FEW MODA带到国内市场,创始人团队事先找了一些渠道做投放尝试,发现效果非常不错,“开始有人通过海淘来买我们品牌的商品”。

   和美国市场不太一样的是,中国的年轻消费者正在创造一个不断兴起的新兴市场。消费升级给品牌带来了机会, “其实现在很多时装有时会存在用力过猛的现象,女生穿起来也不自在” ,在朱颜看来,这正给创立于纽约的FEW MODA留下了进入空间,在爆款之外,大众级别的消费市场是否需要一个主打随性,性价比高,又自带设计性细节的新女装品牌?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