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盈利仍成功融资 共享单车投放量之争谁能胜出?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就像当年的共享汽车一样,共享单车正处于关注的焦点。目前的共享单车市场,与其说是摩拜单车与ofo两家之间的竞争,倒不如说是共享单车与这种模式能否生存下来并具有长远发展的竞争。

不盈利仍成功融资 共享单车投放量之争谁能胜出?

   盈利与不盈利有没有那么重要?

找不到盈利模式依靠融资发展是互联网企业的共同套路,但其最终目的自然是实现盈利。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特定规律,就现阶段来讲,共享单车盈利与盈利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探讨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先来看一下目前共享单车的市场现状。目前的共享单车市场,摩拜单车与ofo发展势头最猛,二者担任着探索出成功的市场模式的重任。摩拜单车采用的是自主生产单车的模式,而ofo一开始专注于校园市场,具有较明显的分享色彩,不自己生产单车,而是以用户分享和回收旧车为主。

虽然2016年是共享单车的爆发期,市场上出现了小蓝单车、优拜单车、小鸣单车等品牌角逐市场,即使是领头者摩拜单车与ofo,也没能逃出如何盈利的困局。但就在大家在为共享单车如何才能找到盈利模式“出谋划策”的时候,摩拜单车CEO王晓峰公开说,现在的摩拜单车暂时不去想怎样盈利。

企业能够盈利对投资者来讲,意味着投入的钱不会打水漂,甚至还有可能赚一笔。而对一个互联网企业来讲,意味着他们有了能够持续实现吸引投资者注意的能力,进而实现业务范围的扩大。对于共享单车来讲,目前的投资者看中的只是“烧钱”模式的创新。因此,依靠各种“烧钱”模式的创新,无论是摩拜单车还是ofo的目的其实都在于想要向投资者表明它们具有了实现盈利的可能而已。

   继续烧钱,谁更具有吸引投资者的能力?

目前,摩拜单车与ofo都已经完成了几轮融资。在已经完成的C+轮融资中,摩拜单车虽然没有公布具体数额,但是在C轮融资中,其获得了1亿美元的融资,而其主要竞争对手ofo 共享单车也已经完成了 1.3 亿美元 C 轮融资。

不盈利仍成功融资 共享单车投放量之争谁能胜出?

虽然二者都没能找到盈利模式,但资本市场依然追捧。为什么即使不盈利,这两家企业也能够找到源源不断的投资者呢?自然是因为目前的共享单车领域正处于资本疯狂布局的时机,谁也不愿意错过这个风口。因此,与其说能不能盈利倒不如说是二者之间的运营模式之争。

摩拜单车的模式是利用手机APP进行手机绑定和实名制注册,新用户需要缴纳299元作为押金。完成注册之后,打开APP就可以寻找附近的单车,扫码进行租借。用户使用之后将摩拜单车还至只要在马路边、政府规定的停车区域的任意地点,锁上车锁即可完成还车,系统会自动计费。价格方面,摩拜单车目前一般用户的使用费用为1元/半小时。

ofo也需要下载安装ofo共享单车APP,注册时需要99元押金。用户在使用时只需打开手机,输入身边的专用自行车的车牌既能获取车锁密码,骑行费用为1元钱/60分钟,学生0.5元/60分钟。

ofo与摩拜单车最大的区别在于摩拜单车是完全自营,自主研发生产的单车造价3000元;而ofo是连接剩余资源,就是所谓的搬运,成本仅有200元、300元,例如用户可以把自己的自行车分享出来,通过分享自己的自行车到ofo平台,获得其他所有自行车的使用权。

落脚到用户的体验上面,与用户对于共享汽车的关注属于价格敏感型不同,用户对于共享单车的要求不仅仅是价格这么简单,用户最关心的是离得最近的车在哪里何。

这对平台运用调度的能力就有很大要求。摩拜单车使用GPS定位搜寻功能,采取的是几乎不投入人力运营的思路,但是随着投放量的增加,很容易出现乱停乱放的现象。而ofo更倾向于科学的人力调度方案,通过观察城市人群的用户行为、使用场景、需求变化等,建立起密度合理的网点,并针对性地增加投放量,以实现区域内及时的供需平衡。长远来看,ofo这种模式其实能够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

ofo的低成本运营的方式更容易收回资金,让资本看到盈利的希望之后更容易受到投资者的青睐。而依靠运营模式的创新吸引来的投资,最终目的还是要拼市场投放量。也就是说,谁的产能跟得上,谁能形成规模网络效应,谁就有了取得最后胜利的可能。就目前的投放量来看,据摩拜单车负责人介绍,预计到今年底,摩拜单车保守估计有望在沪完成10万辆的投放规模。而根据ofo介绍,目前ofo单车投放量已超过11万。从数量上来讲,其实二者不相上下,但就模式来讲,ofo这种不生产车,而只是将资源聚合到一起的方式增速其实更快。

目前的共享单车之战仍然是烧钱的战争,谁拥有更强的烧钱能力,谁至少会在目前的拼量市场抢占先机。而共享单车的市场模式之争,也将很快见分晓。

随意打赏

ofo共享单车成都共享单车上海共享单车小鸣单车融资摩拜单车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