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大分化背后的产业园区发展趋势
经济转型带来的区域经济分化
前几天朋友圈有一篇被刷屏的文章,大意是说目前各大互联网直播平台上的主播最核心人群就是东北人,也从侧面反映了东北经济在转型中面临的窘境。事实上,今年上半年整个以资源型和重工业为核心的城市都出现了GDP负增长。另一方面,代表新兴产业的深圳,杭州(分别有两大互联网巨头)出现了超过10%的名义GDP增速。冰火两重天背后是经济转型已经开始。过去20年的10%名义GDP增速是完成一个从无到有过程,消费,制造业,服务,科技都是如此。未来十年5%名义GDP是新常态,但会出现很大的结构性变化。从低端制造转向高端制造,金融和服务。而笔者发现这些新经济的崛起,往往和背后的产业支持分不开。深圳,杭州能保持快速增长来自于其早年对于互联网行业的扶持和布局。产业园区会在整个经济结构调整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产业园区鲜明的行业特征
作为一个万亿级别的市场,中国的产业园区虽然只有二三十年发展历史,但已经有了其鲜明的行业特征。首先,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样化的投资主体。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实体企业,资本市场都构成了园区投资的共同体。其次,产业和城市的融合越来越紧密。如同开头说的,产业园区代表着城市经济模式的方向。第三,中国有数以万计的产业园区,单一园区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精准化和差异化定位。第四,智慧城市和科技生态成为产业园区新标准。数据化管理服务,人流,智能,低碳环保等。最后,一定是园区的平台化。从生态体系,规划体系,招商体系的平台一致性。
那些成功的产业园区模式
从商业模式看,笔者也选取中国最成功的几大园区做简单的分析。
中关村是排名第一的产业园区,给北京的互联网崛起提供了大量人才和技术支持。北京的中关村是中国排名第一的产业园区,大量的科技,互联网人才输送给了当地企业。京东的刘强东当年也是中关村出来的。关于中关村产业园区,我们会在后面的篇幅详细介绍。
苏州工业园区:扶持华东三省一市的高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1994年成立的苏州工业园区,最早引进了新加坡的先进经验。以高端制造业为主,给予人才和税收的福利政策。如今,苏州工业园区以全市7%的工业用电量,创造了苏州15%左右的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以及25%左右的注册外资,到账外资和进出口总额。
张江高科技园区:从半导体IC代工,到软硬件支持。1999年成立的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是最早启用PPP模式的园区。在资金落实到位后,引进了英特尔,联想,英飞凌,芯成半导体,中芯国际等多家创业孵化企业。以半导体IC代工,软件硬件支持为产业核心。税收从2000年的2.6亿发展到了2014年底的170亿。
昆山产业园区:受益于第一波台湾半导体行业向内地迁移,获得了台湾的人才和管理能力输出。昆山产业园区的台湾人比例大概是国内所有城市最高的。大量的台湾人才和管理能力的输出,帮助昆山产业园很早就开始将台湾优势企业转移到昆山。强大的昆山产业园成为了该市最核心的经济支柱,也帮助昆山排名所有县域经济第一名。
丰台园产业园区逆势增长
我们这里具体说说中关村的丰台园产业园区。受益于新兴经济体的增长,丰台园产业园区在2015年实现了4000亿的总收入,同比增长8%;财政收入近90亿,同比增长1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3亿元,实现开复工200万平米。全年新增上市公司13家。而4000亿的总收入中,有25%以上来自于轨道交通产业。其中,收入超过百亿元企业有2家,收入超过10亿元企业有15家,收入过亿的企业达到了42家。此外,上市公司有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有38家。
基于前面对于产业园区的分析,我们发现产业园区对于当地经济推动有重大意义,而且成功的产业园区都提供全产业链布局。丰台园的轨交产业链也完成了上下游全面布局,在整个园区形成了良性循环。从产业链上游的科技研发、产品设计、测试实验、工程勘察,到产业链中游的轨道施工、场站建设、车辆制造,再到产业链下游的科技服务、工程服务、运营调度、场站管理等,均有国际国内知名的代表性企业,且具备全国领先的科技研发能力。中车集团,中国中铁,中国通号,中车研究院等大企业均来自产业园区。
那么轨交行业的前景又是如何呢?这个问题也决定了丰台园产业园区的未来。纵观全球,高铁是中国在制造业环节可以领先全球的技术。主要受益于铁路大发展的国情和过去几年高铁提升带来的技术升级。丰台园的高铁产业链具有国家战略。2014年开始实施的“一路一带”计划,也是让中国输出其轨交制造业技术。目前,全球已知规划的高铁项目超过5万公里,在建里程超过2万公里,年均投资超过1万亿元,潜力巨大。依托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中关村丰台园积极参与轨道交通产业的国际化行动。整个产业园区的布局,完全符合经济向高端制造业转型的大格局。
丰台园产业园区:定位科技创新中心
园区定位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一核心目标。商业模式上的独特性包括:
1. 发展四个平台,统筹资源提高创新力 。丰台园园区致力于四大核心平台的发展。除了之前说的铁路轨道交通外,还发展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孵化中心以及石墨烯产业创新中心。每一个产业都能互相扶持,产业协同效应。
2. 从政策,到产业链,到服务一体化的配套。 我们都知道产业园区的强大,从政策,到产业链,到服务一体化缺一不可。丰台园能够提供全产业链的配套服务。除了政策扶持外,园区还主动与企业对接项目,实现线上和线下同步运营。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上,打造了“1334” 工程。以重点专利为突破口,同时培育一批优势企业。避免了技术创新企业专利保护不足的问题。形成了“产业创新联盟+研究院+专利池+交易平台+基金+特色产业园”六位一体的知识产权创新运营模式。
3. 构建生态体系。 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是生态圈,园区的发展也需要生态体系。以轨交为例,我们看到丰台园建立了公共服务平台和工程数据中心为重要资产的轨交创新网络。通过轨交设备,发展了轨交智能控制集群。同时建立大数据信息库,实现共性技术协同共享,发挥公共服务的平台效应,达到各专业、各领域的互联互通,促进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技术集成应用于轨道交通领域。在轨道交通产业领域的招商引资方面,结合北京以及丰台区的资源禀赋,着重以处于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的企业为主要招商目标;同时注重以商招商,以引进行业龙头企业或者是围绕龙头企业转型升级,规划建设中铁诺德中心、中国通号产业园、中车二七创新产业园等轨道交通专业园,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
产业园区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基石
中国有超过上万家产业园区,然而产业园区未来必然伴随着区域经济分化而走向不同方向。从一个最大的趋势看,产业和城市的融合是必然,产业园区的兴亡也将和城市的发展相辅相成。中国经济转型已经正式启动,从增量经济向存量经济转移阶段,必然伴随代表新兴经济的产业崛起,代表旧经济的产业衰落。从中国第一园区中关村的丰台园中,我们看到了代表高端制造业方向,融合上下游产业链,提供生态圈的园区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而这些提供新经济的园区,也是中国经济转型成功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