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体育联手巨人网络打造移动电竞新天地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电竞行业最火的一件事莫过于“电子竞技进校园”。9月5日,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这份目录中新增补了13个专业,电子竞技作为体育类专业位列其中。
这一消息曝出后,迅速发酵并引发了电竞行业对此的讨论。在笔者看来,这对于电子竞技未来的发展是一件不折不扣的利好消息。但,即使是对于已经形成了电竞氛围,并成立了部分职业联赛的国内电竞产业来说,这一切才刚刚是个开始。
从NBA 说起,完整的电子竞技产业包括什么?
让我们暂且将目光从电子竞技移开,来看一看美国篮球成功的奥秘。美国篮球之所以发达,绝不仅仅是因为星光璀璨的NBA。其从小学开始便有篮球人才培训计划,而在各个年龄段中其有一套颇为完整的人才培养计划。这种系统化的基础培养造就了美国篮球成功的基石。
回过头再来看我们的电子竞技产业,自从2003年被国家广电总局设立为第99个竞技项目之后,各级的电子竞技赛事纷纷展开。但在杯赛之下,针对于这一产业的人才培养体制却一直未能建立,无论是选手、裁判还是相关的管理人员,更多是基于兴趣的“半路出家”,难提职业化。而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电竞产业在历经十余年之后仍未登大雅之堂,也几乎是一个必然。从整个产业的体系来看,他几乎是一个没有底层也没有上层的怪胎。
基于这一原因,笔者对于电子竞技进校园持乐观态度。从专业名称上来看,此次新增的电子竞技专业全称为“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换言之,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培养电子竞技专业选手的专业。而是一个从整个产业出发,立足于行业的整体规划与长远发展的人才培养专业。这种立足点甚至并不满足于某一比赛项目本身,完全是以一个高度的大局观展望全电子竞技产业全局的发展。这恰恰是当前底层基础薄弱的中国电子竞技,特别是移动电竞所格外需要的。
从不缺少群众基础和社会关注度的电竞赛事
当然,仅有基础人才的培养并不足以撑起中国电子竞技产业的全局。在这一方面仍然需要长期的、有效的、富有规划性的联赛体制出现――否则人才培养出来之后将会陷入“空有一身本领”的境地。而就整个行业来说,由于联赛的缺乏也使得其无法刺激观众热情,继而循环形成有效的造血机制。那么,来自上层的利好有了,但是底层基础如何构建,则是一个实际而又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课题了。
仰望星空之后,如何脚踏实地建筑电竞产业?
当行业都在探索如何构建自己的电竞产业链的时候,巨人网络已经在大步探索着另一条不一样,但是却能为整个电竞产业建筑基层的事了。今天,也就是9月8日,巨人网络与阿里体育召开发布会,双方正式宣布将围绕《球球大作战》移动电竞赛事体系搭建,赛事全球化战略部署,移动电竞用户平台及增值服务,选手晋级和俱乐部商业运作,明星培养打造,赛事联盟生态构建,赛事全球化战略部署,IP衍生品开发与销售等七大层面进行合作与规划。
在笔者看来,这次合作对于中国的电子竞技产业来说,是一次标志性事件。它的意义已经超出了两家高市值企业达成合作本身,也超出了赛事本身。之所以这样讲,是从合作双方的性质与合作的内容来看,二者正在共同尝试使中国的电子竞技产业从“核心用户”逐渐辐射和普及到“泛用户”。而恰恰是当前的中国电子竞技产业如欲再想迈上一个台阶,而必须去做的。
阿里体育则在体育领域拥有相当大的话语权,拿其建立的世界电子竞技运动会为例。自2016年3月项目启动至今,全球已经有28个国家超10,000名选手参与到赛事之中,总计赛事线上观众超过千万,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大的第三方独立电竞赛事平台。凭借与阿里体育强有力的合作,巨人网络现在与未来的电竞赛事会得到更广泛有效的传播。而另一方面,阿里体育也将借助巨人网络的电竞赛事来吸引电子竞技用户,发展、巩固自身在这一领域的影响力。放大来说,这对于社会各界去了解电子竞技,扩大电子竞技的社会影响力也具有一定带动意义。
从合作的内容来看,阿里体育在这次合作中所扮演的并非仅仅是一个类似于CCTV5的“转播平台”角色。双方在发布会中已经明确表示,阿里体育投入的1亿资金将围绕“移动电竞用户平台及增值服务,选手晋级和俱乐部商业运作,明星培养打造,赛事联盟生态构建,赛事全球化战略部署,IP衍生品开发与销售”等七大领域来进行运作。而将目光从电竞移开,可以看到这七大领域其实基本上涵盖了传统体育赛事内一套完整的商业包装体系――这也将对随后更多观众、运动员加盟等一系列动作造成影响。
从传统体育赛事经验来看,对于联赛成功的包装运营可以使得联赛、俱乐部与运动员获得巨大的品牌增值。而在过往的历史中,这一部分同样是中国电子竞技产业因各种原因而空缺的领域。而通过阿里体育在这次合作中扮演的“经纪公司”的形象,对联赛整体形象的包装与运作,一方面可以为电子竞技赛事的整体运作提供一条可借鉴的思路。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电子竞技在社会范围产生更广的影响。
当然,需要思考的一点是,由于游戏本身的成绩不同,因此并不是每一个游戏都有上升到电子竞技的可能。也正因此,在这一方面任何一个能够上升到联赛高度的游戏,首先必是一个在市场上经过证明成功的游戏。如腾讯的LPL联赛,据《英雄联盟》国服制作人肖秀全透露,《英雄联盟》的官网PV达到1亿,而拥有智能手机的LOL玩家则高达4000万。这种游戏在市场的成功证明其有足够的群众基础。另一个重点是,中国的电子竞技产业在当下所要做的必须是从“核心用户”扩展,将用户群体进一步的辐射至“泛用户”群体中去。也正因此,仅仅依靠原始的游戏用户是远远不够的,从这一角度来说。巨人与阿里体育的合作,将会为电子竞技产业探索可行性与可能性。
我们可以这样想象,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用户的习惯培养的不断深入,此后每逢周六的下午,BPL联赛的忠实用户群体会坐在显示屏前观看直播,并为自己所喜爱的队伍加油投票。这就如同足球联赛一样,它是一名“电竞观众”一周的期盼。
完善:理想状态下的中国电子竞技产业的状态是怎样的?
在一切好像都在步入正规的同时,我们要面对的下一个问题是,理想状态下中国电子竞技产业的状况是怎样的?
“万人空巷、红旗招展、锣鼓喧天、微信疯转”未免太虚。但可见的一点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伴随着电子竞技产业中的基础层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优秀人才开始逐渐投入到专业赛事工作中,其必将给像BPL联赛为代表的新兴移动电竞联赛注入更新鲜的活力,与更为专业理性的规划与发展。
而这种专业与理性必然也会促进中国的电子竞技进一步持续前行,体现在市场上,即是类似于BPL联赛这种富有规划性、体制完善的电子竞技联赛越来越多,且持续火爆。而这又进一步刺激了观众的热情,并直接带动他们的参与度。在这种热情与参与度之下,他们又会进一步的投身到电子竞技运动中来,除了专业的运动员之外,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投身于电子竞技专业选择成为产业内不同链条的人才――通过这种方式,产业的两极基础人才培养与职业联赛相互反哺,互相促进,互相宣传。
在这种完善的机制与持续的,循环的“可持续发展”之下,必然也会使得中国的电子竞技在数年之内成为与足球、篮球等项目并肩的主流竞技项目。甚至更具有全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