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半年三起海外收购进军国际化市场
媒体训练营7月4日报道 文/赵述评
美的今年上半年,连续完成三起海外收购,这意味着美的国际化战略更进一步,根据已经披露的交易金额,美的已经为自己进军国际化市场斥资了325亿元。
方洪波在掌舵美的四年之时,大手笔的出资,大刀阔斧的力度有点让外界目不暇接,也耐人寻味。
半年三笔收购
2016 年上半年,美的很忙跑的很快,因为半年之内完成了三项跨国收购,从国内收购的步子迈向了国际收购。
7 月5号,媒体训练营的记者采访了家电中国网的总编张大海,“美的半年来的密集收购,动作之快,频率之密集业内罕见。在国内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大环境下,美的急欲摆脱国内市场的缠斗,布局海外市场,抢得先机。”
7 月4日,美的以12亿欧元(13.4亿美元)从德国机械工程集团Voith 手中,收购持有的机器人生产商库卡(KUKA)25.1%的股份,再加上美的原本持有的13.5%股份,美的的持股比例达到38.6%。收购完成后,美的将利用库卡的技术扩展自身家用机器人领域,并提升库卡在中国消费市场的知名度。
6 月30日,美的与东芝签署了一份股权转让协议,美的以总额约为514亿日元(约人民币33.20亿元)收购东芝白色家电业务80.1%股份,完成实质性交割,同时,美的将获得40年的东芝品牌的全球授权及超过5千项与白色家电相关的专利。这将有利于双方进行技术互补,并加强以家电起家的美的在此方面的实力,借助东芝品牌更好地进军发达国家市场,填补国产品牌在此方面的市场短缺。
6 月21日,美的收购意大利著名的中央空调企业Clivet的80%的股权,尚未对外透露收购的金额。将进一步提升美的中央空调在欧洲市场的影响力及综合竞争力,双方形成优势互补与资源协同,在产品、市场、供应链以及制造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
美的的国际化征程
可能对于每一家企业,多元化、国内收购、国际并购是一场三级跳,每到一个阶段的发展瓶颈期,自然会向下一个阶段起跳,跳得好就是把握住了新的发展机遇,跳得不好就是一次跳崖运动。
当美的处于多元化时期,从电风扇产业白手起家,为打破单一产品有限的市场份额,美的不断补充产品,进行多元化扩张,线逐渐成为综合性白电产业集团。此后,美的进行国内扩张,先后收购了小天鹅、华凌等企业,让美的快速开拓市场的速度增加,但是快速收购也带来强烈的水土不服,高层频繁更换,员工流动性加剧,让收购之后的企业发展一度不稳。
经历迁两个阶段后,突破市场饱和的需求让美的寻求国际化的战略。当2015年,美的营业收入实现1384.41亿元时,方洪波就表示过要凭借科技创新能力和海外市场本土化布局提升实力。
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今日接受了媒体训练营的采访,对于美的近半年的三次收购,梁振鹏说:
“ 美的收购东芝和Clivet意在加强自己在这个空调领域的布局,有利于美的白色家电业务的发展,加快国际化的步伐。收购库卡利于提升美的工厂的自动化的效率,进而降低成本,也会提升生产的精度。美的收购库卡公司之后,首先可以满足自身工厂自动化升级的采购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同时可以借此机会进军中国乃至全球发展市场前景非常好的工业机器人市场。”
美的借助国际化的东芝和Clivet的人才经验、技术渠道、国际市场,加速美的进军国际白色家电市场,加速国际化进程。
虽然,对于企业发展,国际化是一种趋势,但是并不意味着国际化这条路一帆风顺。
1996 ,TCL就开始了国际并购,成为吃螃蟹的第一企业,几年时间就发展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国际化企业。2003年11月,TCL与法国汤姆逊公司正式签订协议,重组双方的彩电和DVD业务。2004年,TCL又收购了阿尔卡特手机业务。这两项并购不但没有给TCL带来欧美市场的机遇,反而让TCL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到2005年底,这两项收购给TCL造成了巨额亏损,并拖累企业陷入了经营困境。
再如,进行国际化的联想。2004年联想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为联想提供了对PC市场的定价权的优势,但是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说“不是飞上天,就是被打下地狱”。
美的连续收购三家发达国家的企业,在整合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壁垒。
当记者问其美的收购会有哪些弊端时,梁振鹏反复强调最大的问题是企业文化磨合:
“美的作为发展中国家去收购发达国家的企业的过程中,双方员工进行合作时就要进行磨合,自然要面对由于国家社会制度不同带来的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的不同,双方的理念会产生分歧。”
对此,张大海也表示融合是中国企业收购海外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就,“当地的法规、文化、人员、市场等,走出去是好事,但如何适应和融合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
因此,如果美的要想不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行,就必须克服磨合期的困难,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双方的员工相处的更加融洽,这是美的收购后必须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