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穷空间:物联网也许将掀起互联网后的下一波浪潮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2016年 11 30 搜狐科技举办了第 期无穷空间活动。 本期沙龙围绕物联网应用,软件,硬件等多方面展开讨论。Broadlink CEO 刘宗孺,日电通信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 丁伟 Ruff CEO厉�,乐视云副总裁吴业翔,Sensoro CTO赵东炜 分享了他们对于 物联网 现状和发展的思考。

   以下是本期活动演讲整理:

无穷空间:物联网也许将掀起互联网后的下一波浪潮

Broadlink CEO 刘宗孺

   刘宗孺:Broadlink主要是从智能家居、智能家电这一块入手做IOT互通的平台公司。

   我们从智能家居开始,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第一个事业部,就是to C的事业部,通过单品打造轻智能家居。早期是做一些单品、小套装来引导这个市场,那是我们的第一个篇章。在第二个篇章,我们开是做互联互通,也就是说当家里面的这些产品越来越多,要联网的设备越来越多,那怎么让他们互通呢?那就是我们做的第二个事业部,to B的事业部,我们给他们做芯片、模块,从云、APP打包的服务,帮助这些产品快速地智能化,同时做跨品牌、跨品类产品的互通。今天我可能更重点要讲的是IoT的人工智能时代,智能家居怎么能够让用户满意呢?我们觉得AI的介入是一定的。

   这是我们早期的时代,我们做了很多产品,有WiFi插座、安防传感套装等等,其实大家可以到往上搜索一下,我们的产品卖的还是不错的,包括用户活跃度、出货量。第二个时代我们做了很多家电,我们帮家电企业做智能化的同时,帮他们做互联互通,大概合作了有二百多个品牌,这些都是我们的重要客户。互通的产品就更多了,基本上把家里面您能动的产品都做了,包括扫地机器人,空调、冰箱,小厨电,甚至像松下的马桶盖这样的产品,都可以在同一种语言下去讲话,就同一个协议下同化,在一个家里面都讲普通话。

   那互通能干什么呢?互通完我可以拿一个超级APP控制家里所有的产品,这是最简单的理解。但是它的深度含义更多,也就是说让这些产品真正智能起来,是需要这些产品之间信息的共享,后面我会有更详细的分析。

   那我们当然也合作了很多平台,我们云用的是阿里、微软和亚马逊,实际上大的平台也都在做IoT互通的工作,我们帮助厂家做这样的平台,像京东、阿里、海尔、美的、华为、微信、电信这些大的云平台,我们相当于一个中间键,我们帮助厂家连接各个不同的平台,我们是做了一个中间第三方的互通。

   这是6月份的数据,全球有几百万的设备,就是常连接在线的。这里面其实还是有一点技术可以讲一讲的,IoT时代的云和以前的还是有一些不一样的,从芯片端、云端、App端要做一些优化,我们优化以后可以进行500万台的连接,其实每天都在搜集大量的数据。

   我们从今年开始进入了智慧地产的解决方案,我们先期连接了很多设备,正好2017年开始,一二线城市都是要标配精装,我们在今年开始帮他们做系统的集成,除了把这些产品的协议连接进来,我们还要帮他们把地产APP打包进去。同时也互通了很多现有的稳定系统,包括KNX等等不同的协议。我们真正有一个楼王双喜公寓里面有一个标准件,大家有机会到深圳可以参观一下,我有一个早期的视频待会给大家放一下。

   最简单的超级App可以控制整个家里面,大部分的用户在现在这个阶段还是满意的,我可以在App里面做一些场景,做一些设备之间的联动,大家还是满意的。但在我们从业者来说是不满意的,因为智能家居这个东西,它不像我们的手机是一个刚需的东西,真的对你们的生活经商天花的影响没有。那什么时候让用户接受呢?第一个是产品的智能化能真正达到消费者的疼点,那你怎么样让这个产品为人思考,为人解决问题,这是我们可能在第三个阶段要做的事情。

   这里面肝胆看一下,我们的超级App里面在招商蛇口公寓里面可以全局操控。我们合作的地产商也比较多,这都是已经有整栋楼,包括整个园区落地的项目。今天不是打广告,我可能把重点时间放在后面这一部分。

   智能家居从传统的控制方法,最早期的时候是一个面板,家门口有一个平板或者场景开关,到现在手机控制。慢慢的用户需求已经改变了,语音控制,以及机器人控制,等等可穿戴设备来控制,这些已经变成用户的直接需求了。要做这些控制的前提是什么呢?首先这些产品还是要互通,这是基础,互通了以后,我们要把一些人工智能最基础的能用到的手段用上去,比如语音语义的识别,人脸识别,以及传感器和设备之间的互动,这些都要加进去。我们也成立了一个AI联合实验室,专门研究AI在家庭的落地。

   这是我今天要讲的一个重点,前面是一个简介。我们人实际上是生活在两个世界里面,一个是现实世界,当然我们同时也生活在一个虚拟世界里面,我们生活在网络世界,数字的世界,不管是手机的移动互联网,还是传统的PC互联网,我们生活在虚拟世界里面。现在的大趋势是两个世界在融合,我们从真实世界往虚拟世界这个方向去演进是现在很火的AR,增强现实,我们从虚拟世界往真实世界靠拢是VR。那它们中间,现在大家定义它叫MR,那我们想要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呢?在物联网这个概念早期的理念里面,物联网就是物去联网,以及物和物的联网,那我们觉得这是不够的,我们希望做一个什么样的实行呢?物去联网的时候,只是把它从真实世界放到虚拟世界,或者放到中间的这个混合世界里面的一个工具,我们的空调联网,我们会让它在虚拟世界里变成一个虚拟空调设备,我们叫虚拟设备。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样的虚拟设备可以有很多个,所有的真实世界的设备都可以映射到虚拟世界里变成一个一个的虚拟设备,同时我们可以把很多已经有的信息,物联网的信息,移动互联网的信息,也抽象到虚拟世界里变成一个虚拟设备。这么多虚拟设备在AI大脑里面,就可以任意地自由组合,帮你去做很多智能的判断,我后面会举例子,这里讲的比较抽象。

   还是回到我们刚才讲的物联网的三个时代,第一个时代就是最早期的IoT的智能硬件设备,我们通过手机App控制它,从虚拟世界转了一圈再回到真实世界,这就是早期的单品时代。到了第二个时代,互联互通的生态时代,有很多设备去联网,我们会通过一个超级App控制它,或者通过手环控制它。

   现在我们要做的一个事情是什么样的呢?这些设备去联网了以后,它会存在在我们的虚拟世界,不管是空调、窗帘联网以后,我们会在虚拟世界让它存在,变成一个虚拟设备,这个虚拟设备会跟很多不同其他虚拟的数据,发生一个化学反应。那我举个例子,比如说你回家了,跟机器人说我热了,以前的做法是什么呢?打开空调,调到25度,这是我刚才讲的一对一的智能化。第二个时代是什么呢?可能传感器,你说我触发一个恒温恒湿,到了这个温度自动帮你打开空调。现在是你说我热了以后,会把这个我热了变成一个大的抽象设备抽出来,你可以脱衣服,可以开空调,可以开风扇,甚至可以打开窗户,让自然风帮你降温。那这时候应该做什么样的事情呢?不需要人来判断,你说热了的时候,我们会根据室内室外的温湿度情况,室外的空气情况,做一些综合的判断,如果秋高气爽,外面的天气又很好,我可能会帮你打开窗户通风,空气不好肯定不会做这样的事情,那温度不高我用风扇还是空调帮你强降温呢?这里有一个算法,这个不是固定的,是演进的。那如果我帮你开了窗户了,你还是打开空调或者风扇,那你就告诉我要不你就是一个很爱出汗的人,要么就是希望快速降温的人,那下次他就会先帮你快速降温,再帮你自然降温。

   当这些设备足够多的时候,我们其实还有很多数据分析在里面,比如说我们现在有大概上百万台的空调数据,这上百万空调数据能帮你做什么事情呢?我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每一个地区,比如北京这一个地区,在夏天某一个温度下,大部分人的使用习惯,当然是一个模型算出来的,有一个贴近80%人的喜好。下次回到家开空调的时候,也不用担心调温度,开空调的时候我们就会用这样的一个80%人用的这个模型帮你自动运行。同样你可能还是不喜欢,你会调节温度,或者按你喜欢的模式,那下次你再空调的时候,这个空调又按照你喜欢的模式,为你个人定制化的模型,无限逼近你的模型,最终这个空调要懂你,为你服务,这是我们在里面强调的,AI在家居里面可能更多是一个机器学习,当然没有那么多高深的,像机器人管家这样的,更多我们是希望横向设备和设备之间数据的交换,以及纵向,每个设备使用的习惯,定制一套为你服务的算法,这是未来AI家居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

   同样我刚才讲,有了虚拟设备以后,除了联网的硬件可以抽象成一个虚拟设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也是虚拟设备,人体同样是虚拟设备,你的心情、体温,你身上的体征,都可以作为一个虚拟设备,然后在空间里面做综合预算。也就是说我们的虚拟设备是可以自由地任意组合,然后可以去做物联网,不光是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上的延伸,就是IoT,它是下一个大的风口。

   当然虚拟世界有很多,我们现在做好的虚拟设备有这些,恒温恒湿、空气,我再举个上班的例子,可能大家理解得更清楚。以前这些设备,比如说恒温恒湿,以前这个设备要做恒温恒湿的时候,用户需要做很多设置,温度达到什么样我要上它干什么事情,湿度什么样了我让它干什么事情,你要做很多这样的设置,但实际上对普通的客户来说一个是烦琐,他不一定会设;第二个,你设了这个也不一定是好的。现在是你只需要下载一个恒温恒湿的虚拟设备,它会自动指挥所有这些设备做这样的工作。我还可以再无限添加,可以把它做成一个智能环境的虚拟设备,在恒温恒湿系统中加起来跟环境有关的虚拟设备,就变成了一个新的虚拟设备叫智能环境,所有的设备会做一些运行和运算,而且根据我说的算法去不停演进,这是比较重要的虚拟设备的点。

   同样你说我上班,以前我们做智能家居的产品,你说我要做一个明天早上上班的场景,我要先把闹钟设以下,几点钟把热水器打开,甚至有的人说豆浆机帮我干什么事情。现在我们要做的是,我明天早上9点钟要开会,虚拟设备能做的事情是,帮你预估一切的实行,当然这个是要有一些数据习惯的分析。你平时上班要多长时间,是怎么去的,是开车还是打滴滴,你是男生还是女生,上班要做多长时间的准备。你说我9点钟要开会,他自然会帮你把该做的事准备好,甚至帮你把滴滴都叫好了,当然这是未来的事情,我们不想做那么多复杂的事情。当然这是一个理念,你只需要解决我明天早上9点钟开会这件事情,剩下家里的设备,或者移动互联网的数据,能够帮我全部准备好就行了,解决的是我的一个生活场景。

   这里面当然有很多概念,大家可以发挥想象,但是最终的目的是,IoT的时代,如果光是靠物去联网是不够的,要把已有的数据和将来更多的数据,去做一些AI算法的模型,才能让这些设备变得更聪明,主动为我们服务,这一天AI还是智慧模型才会大爆发。

无穷空间:物联网也许将掀起互联网后的下一波浪潮

日电通信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 丁伟

   丁伟 :感谢大家,今天很高兴受到搜狐的邀请来参加物联网沙龙。跟刘总刚才讲的不太一样,刘总讲的是针对个人用户,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企业客户,就是说在企业里头我们现在在物联网的一些应用,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一些经验和认识。

   NEC是1899年建立了,我们员工有将近十万人,应额额每年有将近300多亿美金的营业额。我们NEC在前几年大家有很多了解,有很多个人的设备在使用,包括手机、计算机这些。在最近几年,我们公司也在进行转型,把很多个人的设备逐渐都剥离出去了,更多侧重于企业端。NEC从很多年开始就强调CMC的观念,我们不光是做IT的公司,也是做通信的公司,通信可能是我们NEC的特长,从最早的卫星,到后来的移动设备。

   目前我们主要是在四个方面做一些产品,包括公共事业,就是和政府相关的公共事业;整个企业的解决方案;第三个方面是运营商,包括国内国际上的运营商提供服务;最后包括智能的能源,因为能源整个地球稀少的物质,所以我们在所有尼桑电动车的电池都是NEC研发的,在能源方面我们有很多投入。整个公司的产品线很长,有很多种产品提供给不同的企业来使用。

   有关物联网,这个也是我们很多年前公司就开始有了很多相关的研究。物联网我们看到,现在的发展是很快的,也有一些相关的数据,研究机构的一些数据。物联网到2020年,整个市场规模会有1.9万亿美金的市场规模,而且每年都在以20%、3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市场需求是越来越强劲的。

   整个的市场需求包括我们大家知道物联网可以用各种技术来进行实现,WiFi、蓝牙,各种技术进行跟设备之间的连接。因为我们原来是一家通信公司,所以我们从通信这边来拿到这方面的数据,到2020年通讯回路会有将近3亿回路进行连接。

   在物联网的发展上,我们觉得从最开始的物联网的设备之间的连接,逐渐在向服务跟平台整合发展,这是我们的一点认识。最开始我们看到所有的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应用,都是随着每个不同的应用而纵向组合的,比如说一个电力的企业,和一个运输型的企业,生长的需求可能会不一样,他们会建自己的物联网平台、控制端,连接自己的控制设备,给它终端服务,这是最早的物联网服务。但是在这几年的发展中,整个控制端有一些融合,包括运营商他们都推出了自己的物联网平台,中国三个大的运营商都推出了自己的物联网平台,比如联通在南京有物联网基地,移动在重庆有物联网基地,控制端融合在一块了,然后针对不同的企业类型再进行服务。除了控制端进行融合之外,个人终端和用户也有一个融合的趋势,这个终端除了为你这个应用提供服务之外,我可能还搜集了别的信息,我还可以为被的类型进行服务。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的手机除了可以提供位置信息,还有好多别的信息也在通过手机报告给运营商,这个是终端的一个发展。在之后我们可能看到,除了不同的应用之外,包括平台,不同的云之间也有好多互相的交流和融合,甚至不同国家,我们可能在不同的云服务之间,也会产生一些交流。在整个的物联网发展趋势上面,融合是一个方向。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公司开发了一个物联网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接入各种物联网应用,包括农业的、工业的,各种传感器接入的数据都可以进入到我们平台上来,我们提供一个统一的API借口,再把这些应用进行整理,给不同的应用者使用。

   目前我们已经在几个方面提供了相关的一些成功的应用API,有些是在日本实现的,有些是在中国实现的。包括工厂内的数据检测,包括他们的一些厂房之内的叉车,各种设备,远在设备商,全部都有传感器。包括中国的各种药企运输的车辆上,全部都有各种传感器,能够对整个从生产到运输流程来进行检测。还有包括像农业上面,比如说在大棚里去生产,农业的植物在不同时间可能需要不同的温度,不同的湿度,这些所有的数据搜集上来进行控制,什么时候该浇水,多长时间日照的控制,都可以来做。包括一些企业办公的应用,还有环境的一些检测,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在物联网上进行实现的,一会儿我可能会讲几个案例,和大家一起分享。

   刚才我说到NEC公司原来是一家做运营商,通信很强的公司,所以在我们的物联网上跟总统的通信物联网平台进行了互联互通,比如联通的物联网平台是在南京,所以我们也跟他们进行了互通的测试,所以联通在发放物联网设备的时候,包括他们的SIM卡的时候接通他们的设备,然后来进行使用。

   下面我想分享两个简单的例子,在企业中使用的。每个公司都会用到打印机,原来都是把打印机销售给公司,不管是油墨和纸张进行销售,得到一个汇报。一般打印机卖得比较便宜,但是他们实际上的利润点是在油墨或者纸张这些方面。但是这种模式可能在中国,或者在很多国家现在越来越难以得到成功,为什么呢?因为打印机我可能从你这个公司买,但是很多公司从另外的渠道购买油墨跟纸张,所以原来生产打印机的这些公司很难拿到一个很好的利润点。所以这种情况下,他们就来买我们,说怎么能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我们现在的一些做法,包括在国内也已经应用了,是怎么来用呢?我们把每个打印机都装上通信模块,不管是联通或者是移动的SIM卡,使打印机都成为智能终端,它会把这个报告反馈给打印机公司,他们根据使用量,每个月每个公司要打多少张纸,他们根据这个使用量来进行收费。公司不需要花费一定的费用买这个打印机,只需要根据使用量去付费。如果没有油墨了,或者没有打印机了,会把这个情况报给打印机公司,打印机公司就会派人来更换油墨和纸张,因为他们也是统一管理,大量节省了费用,所以公司里也不会有很多人员对这些设备进行管理,所有的设备都是由打印机公司进行统一的管理,可以进行成本的减少。

   另外一个案例,现在我们在中国国内使用,有一些公司有气罐,这些气罐他们提供给客户使用,但是气罐的状态,经常到没有的时候他们会说我的气罐没有气了,需要你们来更换,这个时候有一些流程,这个时候气罐公司派人处理这些事情。现在把这些事情也都做成了用物联网管理起来,每个气罐都有监控设备,气罐公司会有统一的管理系统,当气不足的时候他们就会主动更换气罐。把原来花费很多人力、物力的事情,现在由生产方来控制这个环节。

   除了刚才的两个例子,在其他方面我可能还会介绍两个应用方面。其中一个就是人脸识别,这个实际上是我们通过终端设备对生物信息进行抓取,然后来进行一些处理之后,产生一些附加的价值。我们NEC是在人脸识别有30多年的积累,人脸识别国内有很多公司在做,但是它的观点点一个是精度要高,在几百万中图片中准确地抓取一个人;第二个是速度,要很快地把有特征的这个人抓取出来。我们在全球有一个评测,这些年来都是第一名,这是一个比较权威的机构来做的。这个我们用在物联网的哪里呢?人脸识别有便携式的,有固定式的,我们在海关、通关系统有很多的使用,当海关到了香港的时候,这时候用的都是识别系统自动进行的,我们可以对牌照、司机进行比对,然后来通过。包括香港机场和澳门机场的海关,身份识别系统现在都是用的NEC的人脸识别系统来做的,这样就可以节省大量的通关时间。原来可能有很多海关人员进行检查,现在如果用自动通关的话会很快,单位时间内可以通过很多人。

   另外一个物联网的应用,我们知道北京,包括中国的空气是越来越差,尤其PM2.5的值,今天可能还稍微好一点,但前两天经常会爆表。这时候我们如果用物联网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能够去反应这个问题的严重程度,能够找到源头来处理,这是我们这几年来做的研究的一个重点之一。我们对这个空气要进行实施一个监控,通过固定的测试检测站的数据,还有一些移动设备,哪些车在不同地方跑,他们也会搜集不同的数据,运动之中的数据,把这些数据都搜集上来以后,报给处理中心,向监管相关的人报告,哪些地方会出现雾霾,或者这个雾霾的原因是什么,对数据进行分析。这个也是包括我们用运营商的网络,不管用3G还是4G进行搜集、处理。

   我们现在可以做到网格化的处理,能够缩小到1公里的范围之内,所有的都进行网格化的监测,对最近的,最实时的空气数据进行一个检测。除了监测实时数据之外,我们还可以预测空气往哪方面发展,今天上午PM2.5可能是100,但是今天下午可能会更好或者更差,我们会有一个预测,就根据它的一个是对历史数据的分析,还有一个对附近周围空气的分析,根据天气预报的分析,对空气质量进行一个预测,也是我们做的一个方向。

   另外我们能够找到污染源到底在哪里,因为我们对整个城市,比如说北京我们进行了网格化的分析,这个城市中的哪个点空气质量最差,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因为这个地方有工地在施工,还是因为这个地方有人去烧一些污染物质,造成了空气不好,这些都可以进行污染源的分析,给环保和政府机关提供一些数据,这就是我们相关的设备,这个设备比较便携,比较小跟专业级的环境检测站的设备价格更低,但是功能是很类似的。我们有一个数据对比,跟环保部门的数据对比,能够达到完全符合的相似度。

   在家里、学校也有一些应用,比如说学校之中也有很多空气需要新风系统,因为原来的空调,包括现在有好多净化器只是对屋里的空气进行净化,但是如果有新风进行循环,这个可能也是我们现在在做的一些事情。

   上面是我讲到的在物联网方面的应用,我们总的感觉,不管是AR、VR,还是最近说的AI,实际上大家都是对原始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然后大家更好的应用,实际上它的基础应该是一个物联网一些不同的应用。我们NEC作为一个为企业提供主要服务的公司,我们在物联网对企业的应用上现在有很多的探索,并且除了这个平台之外,包括相关的服务,我们都提供了很多服务给企业,把物联网的数据真正给应用起来,从服务上面去发展,我们可能觉得是物联网发展的一个方向。

   上面就是我今天的分享,谢谢大家。

无穷空间:物联网也许将掀起互联网后的下一波浪潮

Ruff CEO厉�

   厉�:首先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公司,我们公司是Ruff,我们已经做了差不多两年半了,我们做的是物联网的操作系统,今天是讲物联网的吗,所以我们在物联网里面其实是一个用户普遍难以感知到的层次。前面两位讲的都是说怎么把网络连接起来,怎么去面对应用场景。那做应用或者连接的这些,要么就是我的合作伙伴,要么就是我的客户,所以今天基本上每一位演讲者都是我潜在的合作伙伴或者客户。我们的操作系统解决什么问题呢?操作系统是一个四个学分的课,我在复旦大学教硕士生,有的时候我的学生没开课的时候就来问我,老师你的操作系统到底讲些什么东西,因为我教物联网概论吗,第一节就是讲操作系统的重要性。那操作系统四个学分,它用一句话概括的话就是打通软件和硬件之间相对封闭的技术体系之间比较难以互联互通的问题。

   那么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们现在这里门的开关或者灯的开关,你们身边有做手机APP的,有人能做网页的,你们有谁给你这样一个开关,能把它就直接物联网化了,让它可以产生一些行为,比如感知到你人进来了,还没进来的时候,就能把开关开开,你们身边有没有人能做到这样的应用?比较少吧,为什么这么少呢?因为开关本身涉及到一些电子电路工程,所以你要有这方面的技术。另外上传到云端之后,你还要写一些软件方面的编码,两边技能都非常好的人非常好见,所以往往一个团队做物联网的时候,他需要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团队,要有做硬件的,也要有做软件的,两者之间还比较难以协作,这个就是操作系统要解决的问题。

   前面两位演讲者说把一个设备如何连入网络,加一个模块,这个通信模块要把给定的设备连接到云端,连接到云平台,你其实要做一层适配,比如你写一个固件,然后连接到云。如果你把云平台换一个厂家的,你又得重新做一次适配,你又要写相应的部件。比如我前面讲的这个开关,如果你连接的是Broadlink,你就能进行操作,但是如果还没和Broadlink接入的话,那可能就需要一个相应的中间层,比如像Windows、或者安卓,那它就是把开关的能力抽调出来,写应用的人就写就可以了,这个是我今天要讲的。

   这个行业现在发展的情况,前两年我听大家演讲的时候,还没有演讲到现在的程度大家就开始讲应用了,前两年还是都讲物联网得先把东西连起来。那么嘎纳(音)预测,截止今年已经有70亿的设备连接网络了,也就是说比全球的人还要多,到2020年会到200多亿设备联网,这是非常庞大的数字。嘎纳预测,到2017年做物联网的公司有50%的公司是新公司,不是老牌的那些,不是你们所能想象到的长虹、美的、格力或者海尔,它可能是新的,可能它做物联网也能做得风声水起。

   但是我们今天讲物联网的冷思考,都已经这么热了,你为什么还要用冷这个词,你觉得我们已经生活在物联网高速发达的时代,物联网已经跟互联网一样发达了吗?没有。原因是因为应用,应用还没有起来,这些东西都能联网了,但是你并不能做到这个程度,所以你能做的事情非常有限,这个东西只是联网了而已,但是并没有跟应用连接起来。所以我们操作系统做的事情,就是将物联网的设备跟应用场景连接起来,并且是做到应用化、标准化。

   现在我们看,我们想要连接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们是一家技术公司,而且我们服务的对象都是应用开发者。下面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我们这家公司可以存在,为什么那些做应用的人做不出这个东西来,前面那位说我们在企业里面有大量的需求,这些需求大家都能理解,我要监控耗材,监控设备运行状况,尤其中国制造业企业都不赚钱,以前是产能越大、规模越大,靠这个东西获取利润,现在是产能越大越亏钱,大家都需要物联网,但是应用开发不出来。那么应用开发不出来,我们能解决的问题就是这三个。

   第一个就是硬件碎片化很严重,芯片、模块都不用说了,大家都知道,不同的方案公司做出来的方案都不一样。第二个通信标准不统一,前面Broadlink说他们兼容了很多通信协议,有485、有WiFi、蓝牙这些东西,但是蓝牙的BR和BRE这两个都是不兼容的,有很多私有协议你跟不知道是干什么的,我们的一个合作伙伴三一重工,它的客户是做缝纫机,那个缝纫机走的就是私有协议,外面的人完全看不懂那个东西在讲什么,所以这是协议之间不能兼容的问题,大家说的都是各地的方言。第三点,有一些厂商比较忽视的,但现在开始越来越重视的,就是我们的应用业务逻辑部署,物联网的部署环境非常复杂,有一些业务是要在本地的,比如酒店里感应到我起来了,给我开个小夜灯,这个是要在本地完成的,不能传输到一个大的数据服务器上,有些是在私有云完成的,有的需要在公有云完成,有的数据还不能上到公有云,为了安全性和保密性,所以这就造成了现在你想开发一套应用,你得集成软件工程师、硬件工程师,集成写驱动的能力,还要有运维能力的工程师,能做到的都是非常珍贵的人才。

   三大痛点,如果都能解决掉的话,我们会迎来物联网应用的爆发。如果物联网的应用像写移动互联网、PC移动互联网应用那么简单的话,有很多行业投入汇报比非常明显油和电,离散制造业、工业、农业,还有一些能源管理,还有就是一些商用物业,这些里面有大量的应用开发需求,但是这些应用开发需求由于门槛太高,它的难度比当年开发手机还要难,所以这就造成了我们现在物联网应用没有起来,导致大家还觉得物联网喊得那么热,东西都联网了,联网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得有应用,你的应用开发必须得让它的门槛降的足够低才能做这时间。

   那我们Ruff做的是什么呢?我们做了一层叫OS的东西,OS的出现会完成一件事情,就是将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分成两类,一类叫做硬件集成商,一类加快软件开发者。你们看PC是不是这样?PC惠普、联想、IBM做笔记本电脑,戴尔这样的,在上面开发软件的不是这批人,是另外一批人,迅雷、腾讯、金山。手机是不是也一样,华为、联想、OPPO、小米、锤子,都是去做硬件集成的东西,软件是它做吗?你们做的软件也不是小米做的,总有人在上面写软件,有微信,有大众点评,有京东。那做软件的这批人,他们需要懂得手机怎么做吗?好像不太需要。而且还有一点,不同类型的手机,可能都需要完成同一样功能,比如说拍照,比如说扫二维码,他们用的摄象头供应商都不一样。OS就是让未来物联网分成两类,硬件集成好了之后软件开发师进行开发,软件开发商去开发相应的软件就可以了。我们现在的自行车,做锁和生产自行车的也不需要是运营共享自行车的,也不需要是同一批人。所以我先将软件、硬件分层,这是OS一定要做的事情。

   那么Ruff怎么实现这一点的呢?我们先适配尽可能多的硬件,他们用的指令集不一样,方案、厂商不一样,比如有高通的,有MPK的,我们先把它们全部兼容起来,反正在我们的OS里面都是给我提供一运算能力的。另外我有驱动库,只要跑我这个驱动的,你这个设备就能用。中间我做了一个仿真的抽象层,比如我写了很多年硬件,我拿一个真实的硬件去调控的话有可能把板子烧了,现在手机开发有一个模拟器,你开发出来是这个样,放在手机上也是这个样。所以我们现在把东西都抽象出来,让你基于一个虚拟的硬件方案,去开发你这个功能,比如说我给你一个虚拟的门锁,智能考勤的方案,或者是工业里面一个虚拟的流水线的监控。最后我们给了一套混合云的架构,有的应用应该跑在本地,有的跑在网关,有的跑在服务器上,但是未来的趋势是,就像你用阿里云,你用阿里云你需要知道内存和CPU在哪吗?不需要,你写一个应用就帮你搞定了。那我也是在这个层次虚拟化,你只要老老实实写虚拟逻辑,写完之后我就给你布置到想要的节点上。

   目前来讲这套体系是全球首发的,像华为、百度、Google都在买我的产品,照着我的产品研究我的产品,他们不见得用我的产品,但是在研究我们的产品。为什么我知道他们会用呢?因为他们买的时候会开发票吗,我就知道他们在用,其实我们也愿意他们会用我们的产品,然后给我们提意见,我们再进步。

   然后我们再回到OS,我们在做OS的时候,我们讲了前面要把整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分成三类,一类就是在中间做平台的,可能有人做云平台,有人做芯片;还有一类就是做集成的,比如说整机ODM的;最上面一类就是应用开发者,这一点历史上有没有可以参考的?因为我们今天探讨这个行业,我也不想说太多我们公司的事情,那我就说为什么我们需要一个应用生态,物联网为什么要把这些东西给那些不太懂硬件的人去做这件事情呢?就是因为每一个行业,一个应用生态,我们讲生态的时候,一个生态的爆发它必然要带来一件什么事情?就是它要让能参与的人变得越来越多。比如说,我说安卓和iOS,移动互联网2003年的时候就开始说,但是为什么大家感觉2010年、2011年的时候大家才感觉真正开始。那是因为2011年的时候,一个中学生,一个大学生也可以开发这样的一个软件,他也能靠这个赚到钱。所以做平台、做操作系统,最重要我们是让这个行业的门槛变得非常低,让大家都可以来做这个事情。可能你原来是做iOS的,是做安卓的,那你也可以做物联网。我跟我的学生说,你如果希望起步高一点,你可以来学物联网,因为它的缺口会非常大。我们希望成为一家与众不同的公司,我们希望看到我们的开发者获得成功,包括我们的合作伙伴获得成功,最后我们这家公司能做多大,就看天意了。

   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就到这里,你们对行业都是比较有关注的,也希望你们多关注一些这个行业里面做底层技术的公司,因为只有底层技术堆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才会迎来真正想要的物联网。所以热和冷这个东西是相对的,冷就是在于我们想的太超前,但是技术和工具跟不上,热的时候就是工具跟得上,想法也能跟得上,想到就能做到,这个才是真正的热。

无穷空间:物联网也许将掀起互联网后的下一波浪潮

乐视云副总裁吴业翔

   吴业翔: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来的比较仓促,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仅供大家一起探讨。今天范围比较小,大家可以提问,共同探讨,看看在IOT整个商业化的过程中,如何共同革新这个产业。从整个生态的该度来说,大家对于乐视应该并不陌生,乐视一直都在讲生态。从我们的观点层面出发,觉得IOT所谓物联网它更加注重生态,如果说没有一个生态整体构思的话,实际上很难在IOT领域里形成一个影响力。乐视云是乐视的一个字生态,我们承担了乐视生态的联网,整个底层架构和顶层部分。

   在IOT领域,我们一直在探索怎么来打通整个生态,今天拿出来的东西并不完整,我们还在进行非常多的革新。我们跟业内的很多伙伴也在进行合作,大家都围绕着在这个生态中如何把更多的方案堆叠起来,为用户提供一个服务模型。

   前面几章是比较宏观的,我也不想花太多时间,大家也看的比较多。但物联网作为一个技术题材,不仅仅从政府的角度还是从市场的角度,已经探讨了很多年了,各个维度有很多创业工作、技术同事也好,都会理解到我只要能联网,那事实上它就是一个物联网的一个模型。其实联网只是一个必然表现,那如何能够联网之后再把它形成一个网状的生态圈,让物与物之间能够交流,让整个系统能够更好地提炼出来数据,数据转化成价值,我觉得物联网要解决的很多商业问题还是有待开拓的。我觉得未来五年,这个领域会慢慢趋向成熟。

   单单从市场规模来说,已经是非常大的一个量级。今天大家接触的物联网,因为在座的都是业内人士,我们体温一个简单的问题物联网代表什么,绝大部分人会说可穿戴,或者家居里头可联网的设备,智能开关,所有带智能的都被定义为物联网。但智能实际上是一个伪命题,联网并不代表智能,大家把联网当成智能,它可能只是其中一部分。那2020年看到10个亿的联网设备中,我相信当中会有非常多的需要共同解决和探讨的问题。当所有的东西联网了以后,它形成一个云化的网,我们一直探讨M2M,在物与物之间能够交流,如何管控,形成安全的防护。因为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大家在文章上看到很多,物联网的安全开始提上日程,这是非常大的一个问题。在美国一个月以前,就出现了物联网大量入侵的事实,入侵门锁。那物联网的时代,这个安全问题被放大了,如果联网了,那如何确保安全的连接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从乐视云的角度,我们做IOT的基础构思是基于云化,因为我们本身是以云为基础,我们在物联网设备当中投入最大的目前来说还是基于带有视频类的、摄像头类的设备,目前是我们接入最多的。当然在近几年,乐视涉足的领域已经开始多了,乐视也做了些VR设备,包括可穿戴设备等等,甚至在未来的智能家居,其实乐视还是有一些布局和想法。因为本事乐视有一个很核心的部分,如果一个家庭有一个核心的大脑,我觉得电视机应该是其中一种形态。为什么说乐视会在整个IOT布局中考虑到家庭的物联网,甚至我们已经围绕整个家庭物联网延伸到了AI这个层面,是因为在未来物与物相连之后需要智能管控,而不是需要人工使用它。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今天所有智能硬件设备,绝大部分是需要拿起手机或者其他遥控的东西,然后通过手动去指挥这些设备,严格意义上不能叫智能,这是在过去几年发展过程中大家看到的。未来每个家庭都需要一个大脑,它是一个AI的原形。在国内上是刚刚开始,但是在国外从亚马逊和Google,包括苹果从Apple TV开始,本身这些原形是希望在未来的物联网时代针对家庭的物联网有一个IOT的,那这些会形成一个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提供非常多的智能化的想象空间。

   这张图比较形象,用了GE的CEO,GE已经在这两年部署IOT,所以他们做的云很大程度上是工业物联网的模型,它当中会更多地涉及到机器层面、生产层面,包括隐形数据等等,包括数据如何提炼出来整个商业价值。物联网太大了,那今天探讨的话我只会把它缩小到几个跟乐视生态相关的。

   其中一个是跟车相关的,因为乐视造车,可能大家都会了解,所以车联网其实是物联网的一个分支。在车联网的这个环节,从乐视云的角度,我们会部署整个物联网,围绕车联网的解决方案。第二个就是我刚才提到的OAI,因为乐视在做整个硬件,也有家居的一些产品,以电视为主,所以未来在家居中,可以提供各式各样的针对智能家居的解决方案,这个也是我们未来去解决的一个方向。所以本身云化的环境,我们会围绕这两个环境去做。

   第三个大的体育是乐视体育相关的,也是物联网设备中的一个细分领域,叫可穿戴吗。过去几年教练型的可穿戴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了,原来的做法是从造鞋的厂商,大家穿的运动鞋Nike本身就在球鞋里植入了物联网芯片,达到一定的数据搜集的功能。但是这里有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是,传统的制造商去创造的物联网模型都是不完整的,因为它本身只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想卖更多产品,但是真正的物联网,事实上它是需要解决一个生活习惯,甚至一个大的形态。所以智能可穿戴,需要有一个相对来说公开的平台,让其他的设备厂商能够更好地把可穿戴的产品做一个相对公开的平台,技术升级的工作去做。目前我们的探索,智能可穿戴将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因为它带来的是大量的数据采集,这些数据采集是跟个人相关的,这些数据跟分析模型其实就是一个大数据模型,那如何引用到商业化的价值,这也是需要有一定的努力去支撑。

   从我们的观点来看,IOT演变的过程,事实上是在做产业链的整合。原来如果说我们只是从事硬件设计的厂商,其实要去做IOT它缺乏非常多的平台跟整体的融合。那传统做软件的公司,它更加没有搜集到整个硬件的底层,其实在过去的两年发生的一个事情非常有趣,今天来的演讲嘉宾都做了很多的探索,大家还是围绕着做硬件,围绕着做平台,或者我去做软件,事实上纯做智能硬件的公司,在市场上已经很难蠢货了,因为智能硬件要出一个爆品就挺难的。哪怕一个互联网公司,以360为例,360做智能硬件也是一个方向,但是爆品很少,可能最有名的就是一个水滴的摄像头和一手表,它最基本的是以卖硬件为主,没有附加值存在。但是当整个产业链整合以后,其实卖硬件已经不是一个核心的问题了,因为硬件到最后很可能是免费的,我送的硬件产生的数据,产生了价值,在整个商业变成模型,我再向你收取其他的增值服务,这种模型是可以持续的,这是适合未来的一个商业模式。因为当整个这个模型打开以后,创新才会打开,而且它一个必然的形态是包含硬件、软件、云、服务、渠道,还有完整的供应链。事实上这个模型,是未来我们认为更关键的一个模型,用最简单的一句话解释这张图,其实就是一个生态。为什么我们说IOT可能在未来需要有一个自己的生态,那从每个IOT的领域要形成一个自己的生态,如果今天要做硬件免费,其实IOT是相对容易达到的硬件免费的事情,因为IOT的硬件成本都蛮便宜的。但是当我送出去的IOT硬件给我带来的价值,对生态的转换,包括做大数据分析的,那硬件免费的事件可能成立。所以整个产业链整合,是我们看到的一个必然趋势。

   这张图就回到了我们整个乐视云现在布局的形态,我们其实想做的是一个开放的IOT云平台,其实我们自己也开发很多IOT的PAS,但是这个行业的PAS都大同小异,相对来说它解决的是连接问题会比较多。那本身而言,客户的选择本身就比较广,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平台。那如何在这个终端层面上,形成一个相对融合的一个模型,我们希望的是他在不同终端或者PAS平台,最终大家形成一个规模,我们希望大家都介入这个PAS平台,形成一个相对融合。核心点,乐视这几年做的是一个定位,就是我们接入的设备,还有我们需要去做跟各个平台对接,那对接不同的IOT的PAS是一项相对烦琐的工作,有很多数据的交换,但本身是分布式的节点如何安全接入的问题,我们要解决的是安全问题,确保在一定的标准模型下通过一个云去连接。那本身承载的IOT PAS,是做更多的上层的模块化的功能,也可以有上层的开发,然后我们会有一个开放平台。这个目的是希望说,如果在未来乐视形成了一个系统,我们开放了这个平台之后,会有其他让帮我们制造硬件,这个在后续我们会提到乐视现在的一个理想化的状态。那从整体来说,整个云的一个形态,它本身应该是开放的,它可以服务于乐视生态里头的各个子行业,包括视频、体育、汽车。

   我觉得这是企业模型当中值得大家探讨的,最早整个企业的商业模型,原来是做温度控制的核心,但是事实上如果单纯只是卖一个NAS的模组或者模块化,那我只是赚了硬件的钱,本身硬件的钱事实上是有限的,我可以出货多少量,存货多少量,这是相对传统的商业模式。但是未来的商业模型,它可以说我给你提供一个节约能源的解决方案,我给你提供一个智能化的模型,云端推送等等,本身可以帮你通过一些峰谷之间的能源差,帮你即便只花同样的价格,或者是你节约了20%的能源,你还能够享受到同等家居的舒适。那事实上这种收费模型是基于后需的服务模型,背后就是大量的数据采集。首先它先有NAS这个模组,去采集温度的数据,那基于数据的采集之后,它有一个大数据模型,分析整个家居环境的使用习惯,再基于整个使用习惯,给出一个能够按照阶梯电价去调整,调整最优的电价环境,既不影响你的日常生活,同时能够让你节约出来能源成本。其实这是真正为什么NAS在美国这个市场,能够有一定的市场份额的原因,因为本身它有刚需驱动的。最早在北美,它跟国内不太一样,在北美绝大部分的家居是不带供暖系统的,所以每年供暖消耗很大一笔额外的开销,那通过NAS节约下来的这些钱,事实上就能够带来整套系统跟整个服务链的价值。

   那其实这个平台,因为今天我没有把核心的很多技术点带过来,因为我是负责商业化的,核心底层大家可以花更多的时间交流。核心理念,其实乐视还是一个比较高效的整合销售跟整合生态型的公司,所以希望通过IOT生态的建设,把整个供应链的生产,到整个数据模型的打通,通过云端的服务,我们能够把整个生态建立起来。那在这种情况之下,大家可以共享一套平台,共同去制造新的智能硬件,可以通过乐视渠道进行销售。这是我们在现在所设计的一套方案,那接下来我们会围绕这个模型打造,共同打造一个行业的生态联盟。

   那本身来说,我们会对接的,这是一张相对来说比较直观的关系图,会对接终端,对接乐视自己的IOT平台,再加上应用服务的一个开发团队,也有一些OEM的厂商会使用我们的原形云服务,事实上他可以包装成自己的产品,用我们的服务都没问题,只要大家都是一个同一个标准,基本上数据就能同一标准采集下来,也能更有效地建立一些数据模型。

   这是目前来说我们所看到的一个未来的商业模型,我们把它叫Made for Lefce。我们不想把自己变成一个纯硬件的生产公司,这可能跟小米的一个模型不太一样,因为小米在做整个商业模型的时候,可能更专注于生产硬件,从硬件再慢慢地延伸到整个互联网的模型。而乐视的模型,原生是一个互联网模型,视频公司,从视频延伸到硬件,本身最大的优势就是我们有内容跟生态。因为本身这个生态是天然形成的,那再去做终端来说,如果说我们自己去做终端,其实今天乐视先做了终端,我觉得是新的终端,我们自己做了,但是在未来并不代表着我们会生产所有智能家居的终端,没必要,因为市场需要一个符合市场的设计者去设计这些产品。我们的核心是开放这个平台,我们会把关注点放在整个连接的安全,在整个联网安全层面上,如何能够打造一个相对来说高效,而且能够保证联网安全的一个标准。基于我们包装好的一些SDK的一些组件,公开出来,跟其他的硬件厂商合作。这里头也可以跟我们的手机、电视、盒子对接,不管是手机、电视,还是盒子,它本身都是为了一个条件,我们会在核心当中,在我们自己的定位当中,会有一定投入去做整个家居的安全,做一个家居大脑指令整个平台,然后再从云平台跟这个对接。包括车也是,每一台车都会装有一台车机,乐视造车本身就是基于汽车是联网的一部分去造的,乐视造的汽车不是一个电子汽车,或者新能源汽车,更确切的是一个互联网化,完完全全联网的两栖车,车里所有的设备都是联网的,这里有非常巨大的解决的就是核心的安全问题,数据的采集如何能够更有效地整合到一个平台上进行数据分析和应用,这本身就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当我们解决了核心的平台模型之后,开放出来跟第三方合作,共同去创造更好的产品,我觉得这才是未来的一个生态模型。如果说今天大家去做硬件本身,解决了硬件的问题,大家解决的是一个背后的生态连接的话,大家可能未来基于一个消费标准开放的云平台,我们如果能够解决,大部分智能硬件本身这些设计厂商,他只需要专著于做好硬件,而我们背后的生态模型是共享的数据,也可以通过乐视的渠道再去做分销,也形成了各个行业领域的解决方案,这是一个理想中的模型。

   这张是我最后一张,只是再说明我相对强大的一张大网。因为乐视云本身就支撑了乐视整个生态,我们做IOT这个行业,我觉得乐视存在一定的优势,是因为乐视今天卖的电视机跟手机,从出货量来说已经很大了,七十从手机的出货量目前是两千万台,电视机到今年年底超过一千万,所以从支撑这些硬件的本身来说,我们需要一张非常强大的网,以及很大的投入。所以在建网的过程,我们已经建成了,那接下来的核心目标就是如何把这张网应用起来,如何开放出来,去连接更多的硬件。所以我们的目标也非常简单,联网这部分我们去解决,但是具体的制造者和IOT的产品化,不管是硬件也好,还是解决方案和模型,我们是希望开放出来跟大家一起合作。

   今天我在这么短的时间就解决了这些,所以跟大家分享,谢谢。

无穷空间:物联网也许将掀起互联网后的下一波浪潮

Sensoro CTO赵东炜

   赵东炜:谢谢大家,最后一个可能有点晚了,大家有点疲惫,在这个时间我希望跟大家分享一下这沿事情的缘起。上个礼拜我碰到一个微软的人员,他提出一个问题说为什么IOT会爆发,这个问题把我问住了,它为什么会在现在这个时候爆发,它其实已经出现了很长时间,它以前叫智能家居,它以前叫做嵌入式,它以前叫做联网传感器。那为什么这个时候会出现关于IOT的一些评论,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重新再被大家提起,变成一个炙手可热的词。实际上我们国家首先提物联网这个词应该是在2011年左右,其实核心就在于它的价值。我仔细思考了之后,认为它的价值已经发生了,这是我思考的一个大致的情况,跟大家分享。

   我们首先看一下,这是一个很典型的农业互联网的IOT的应用,这个应用非常了解它是怎么做的,在农业设备里面装各种传感器,可以搜集到这些数据,通过整个的GPRS,3G、4G把这个数据传到云端,再在云端有一个系统把整个的数据连起来,并且做一些相关的控制,非常典型,大概是从2011年左右,这个东西就已经在跑。

   那么我们来说,它其实提供了一个什么样的价值呢?它满足了一个简单的东西,它实际上是一个固有的数据需求。那么对于农业的场景之前就是看天吃饭,那我们要想更好的预测的话就要有一个数据支撑,前面几位都讲到了数据的应用,那么很棒的一个数据的应用就在我们眼前。第一步就是拿到数据,如果没有拿到数据这些应用都无从谈起。在2011年开始,就有了很多农业物联网的方案,而且非常成熟,那我们要问一个问题,为什么它没有被大规模应用起来呢?就是我下面那一行小字,它没有满足收益大于成本这个前提。

   我们重新来审视一下这个场景,这个场景只需要列举几个数据就知道这是一个伪命题。在中国大量的农业场景里面,大概每个人一年的收入大概是要到5000块钱以上,是一个基本的能够养活自己的基本收入。那么这么一套系统,能够做下来,在当时的量级大概要2万以上。那这个系统的收入和投入成本是严重不对等,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原因,基本上可以认为是一个伪需求。那么在现在被大量提及的IOT,有没有可能仍然是一个伪需求呢?这可能真的是一个值得大家警醒的问题,大家可能都在相关的领域做创业,或者做一些相关的项目也好,那有没有可能在做一个伪需求呢,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大家警醒的问题。

   我们要说,现在被大量提及的这一波IOT的浪潮,大部分情况下这件事情已经发生了一个变化。现在我们可以基本上得出一个结论,现在是先说结论再说我们结论支持的点,大量的固有的数据需求,就是我原来要搜集一个数据可能需要花非常昂贵的钱,因此只能在非常要命的事情上花这么多钱搜集。那现在搜集的数据成本已经大幅降低的情况下,以前非常痛的,金字塔塔尖的事情我们可以再往下走一点,因此我们可以有更多的事情在收益大于成本的前提下得到满足。比如说市政、交通、物流、智能制造,这些领域已经出现了很多机会,也就是在IOT领域掘金的机会。

   那这些机会来自于哪?中国人讲天时地利人和,从天时这个角度来说,摩尔定律,我从刚刚开始进入大学的时候,PC机的运算量,我记得很清楚,最近把比尔盖茨写的一个系统英特尔的系统拿出来,他当时写的一个解析器,当时能做的这台MCU,当时只有4K的内存,那是在36年以前,目前再一个蓝牙的芯片里面就有128K的内存,这两个东西的价格,当时的PC机很可能是好几万块钱的一个天价的东西,现在蓝牙芯片价格可能在10块钱人民币亦能。所以摩尔定律带来了一个非常强大的计算能力,而且这个计算能力在不断地向下沉,以至于我们的运算能力相当于之前的PC机,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点,没有这些点这些成本不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第二个是LP1,这个词大家比较陌生,实际上是低功耗的广域网。那么在LP1的前提下,它能够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呢?我以前的设备可能需要很多的电才能够让我的传感数据传回来,也许我的运算本身就要消耗那么多的能量,也许我的传输就要消耗那么多的能量,现在可以做到我的电池能供电的情况下就可以把数据传回来,而且我的数据可以运行两年到三年的时间。那前面我们说的农业场景,我可能需要布线,再一个大棚里面布线需要五千到一万块钱,而且需要专业人士施工,那么在LP1的情况下,可以做到的是把这个传感器一扔就不用管了,谁都可以布,而且没有限,我的部署成本被大大地降低了。所以在技术这两个因素的推动下,它其实都指向了一个成本。

   天时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我们的客户是谁,我们的客户脑洞都被打开,所以大家都纷纷去上物联,这次对我们行业创业的人来说是非常非常好的一个时机。

   地立,我们中国目前就是世界的工厂,中国人没有做出来这个东西,那世界上恐怕也没有人能做到这个东西。如果中国能做到很便宜,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可以做得比中国更便宜。最近我去了一趟美国,我特别郁闷的一点是很多地方不能够微信支付,我特别欣慰的是滴滴可以在美国用,这林点体现出来我们的移动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已经非常得领先于全球。乃至于我们的农民伯伯,都开始使用智能手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热度,让我们能够把IOT的东西用起来。

   再然后就是人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人口发展已经经过了一个拐点,人口红利已经支持不下去了。下面就要讲技术红利,没有技术红利我们这个国家就要陷入拉美化的程度,那么就要创新。很简单的道理,这个地方可以分享一个客户的场景,就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用到的物业公司,每个人每一年的成本大概是10万块钱人民币,这是一个在北京、上海、广州10万块钱一年其实是很低的收入水平。对于这些物业公司来说,主要成本就是人,比如有一百个人,通过技术能够帮它减少一个人,那就是10万块钱的收益,这个事情在以前是不可能的,甚至于在农业的场景里面仍然不可能,因为我们的农民一五千块钱就能搞定,那他没有必要上一套五千块钱以上的系统。另外一,农民方面的素质不能够从事更高水平的工作,所以他们还有一个解决就业的问题,所以因此在这个逻辑上面,我们拿着这个东西当做一个过滤器去看,会发现IOT领域里面的很多场景都是伪需求。我希望今天跟大家较的点就是说,哪些东西我们可能需要哪一个什么样的方法去看它是伪需求,什么样的才是真正的刚需。我们能够通过成本的降低,才能解决过去金字塔塔尖不能解决的问题,什么时候这个塔尖的问题能够走到基座,在一两年时间里很难做到,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做到,但是是不是说IOT不能往那个方面走呢?它绝对往那个方向走,但是不那么容易。一个新技术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大家会过高地估计它的价值,但是当它过气了之后就低估了它的价值。

   另外一个就是人才,从高校角度来讲,开放物联网专业很可能已经有10年以上的市场了,这么多的人其实是足够的。那我们是不是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我们就可以去做了,放手一干了呢?这个地方有一个But,刚才乐视讲到了,它有一个非常强大的产业纵深在这个领域里面,最开始可能需要模块的嵌入,我需要一个设备做数据的采集。既然IOT一定是联网的,那么就一定需要解决通信问题,再然后才会涉及到云端的管理系统。在最后,可能是最坑人的,就是这个方案要怎么样去试试。这整个东西下来,是一个纵深的领域,从硬件到软件,然后再到云。我们现在说物联网能够解决的,比如说市政,比如说智慧城市这样的场景,实际上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非常巨大的智能家居的场景。现在IOT可以解决到非常好的数据采集,智能家居是需要一个大脑,AI也好,或者人工智能也好,但是目前在智能城市可以是人脑,你把这个数据放上去,有人脑,那就可以人工发现报警,当成是这个地方发生积水的时候就可以去处理。那在市政的这个场景里面,以及要去采集每个桥洞的水深,要部署一个很庞大的队伍,每一个桥洞下面派一个人守着,如果发现问题给指挥中心打电话,都是仁柔完成这个工作。但是现在在IOT的场景里面,可以很低功耗地解决这个问题,放一个传感器,这个传感器可能几年都不需要放一块电池,那么当发现问题的时候就会发信息给指挥中心,说这里有积水。按照科幻的方式来做,会有一个水泵来把水抽走,现在没有那么科幻,就派一个人去把水抽走,现在这个系统通过一半智能一半人工的方式,已经很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而且成本足够低的话他也愿意这么做。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要做这件事情,要解决所有这些问题,因为你的客户只会找到你,你要找到硬件侧的,软件侧的,以及应用这一侧的相关问题都要解决。硬件这一侧你很可能需要面对芯片商、模块商、硬件开发团队、生产,等等这些问题会让一个团队筋疲力尽。那么这是一个绝对苦逼的历程,因为我们的团队就是做这样的事情,我们很清楚,我们团队80个人,随时都会有人不够用的感觉。

   所以大家如果在这个里面创业的话,一定要聚焦核心的业务,所谓的核心业务就是用户离不开你的业务。这里面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你要去了解他的业务是什么,疼点在哪里,用什么系统,什么算法去解决,这个部分是无可替代的,整个产业里面没有人能替代你的位置,因为你是行业的专家,你了解这个东西,可能其他的人有技术,可能其他人有网络,但是他并不了解这个业务需,这是最关键的,不可替代的部分,也是最有价值的部分。

   那如果要做到聚焦关键问题要实现非核心部分的成本最小化,刚才Ruff的同事讲了这部分,我不太同意他的观点,这个技术成本可能很难避免。我认为大家应该尽量把时间放在需求的核心点上,比如刚才分享的物业管理的这个场景,实际上物业管理的这些公司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才知道他们花了很多成本解决人员的问题,你不跟他长时间的聊他没法告诉你,他实际上自己都不知道这个逻辑。很多层次上,是一个财务模型,而不是一个技术问题。我自己是搞技术的,但是这一点是必须要承认的。

   另外我们Sensoro是一个垂直在做这个领域的公司,我们推出了一个智慧物联的合作伙伴计划,我们帮助大家在非核心的问题上去解决问题,我们自己做了一些东西,然后把这个东西开放出来给大家。因为我们发现物联网的领域,乃至于仅仅说智慧城市,智能大厦这种小场景里面,也有非常多的东西需要大家去做,一个公司不可能做完。所以我们提供了我们的核心技术给到大家,包括有开发者低能耗的中站,还有开发者套件,还有云端的管理系统,这些东西是一整套产业链里的一部分,我们给到的是一个Demo,根据这个Demo大家可以做自己的商业。另外我们会建一张一百万功耗的节点网络,这个网络可以和所有的合作伙伴一起分享。另外我们面对很多智慧城市和智慧大厦对接给各位,如果大家的方案能够解决他们的需求。

   刚才那个是我们能提供什么,现在是我们为什么样的人提供什么,简单来说我们会提供标准的行业技术解决方案,比如说我们正在做的这些行业,当然我们没有做的行业没有办法提供标准的解决方案。比如说智慧城市,我们有做一些智慧城市的传感项目,这些项目我们可以提供给有商务能力的公司,可能都不需要有技术能力,他就可以赚钱了,他把这个东西复制到其他的城市就可以。往前再进一步,如果他有云端的开发能力,没有硬件端的开发能力,他可以用我们的标准传感器解决他的问题,我们的标准传感器,比如温度、湿度、PM2.5,我们可能会用它来解决城市中的IEQ的防控数据,但是他完全可以解决其他的问题,而且这个东西是完全可以分享的,而且我们会有很多标准的产品,你拿过来就可以用,用标准的接口,你可以来对应自己的厨房或者某一种生产环境下的问题。真正核心在云端,也许是报警,也是要联动什么样的东西,这个东西只有开发者才知道,其他的人并不知道,因为这是客户的需求。所以在这个层面上,如果有云端的能力,以及很好的客户服务的能力,它可以直接使用,可以套东西。

   再往下一个深度,他要的传感器市面上没有人做过,那么我们也可以提供一个标准的模块和一整套基站,这就意味着需要基于这个模块,去做一个新的,市面上没有的模块,这样对技术团队要求有硬件开发能力和云端的开发能力,这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高的要求。再往下,我们知道中国或者说有些大客户,会有非常非常奇葩的一些要求,那么比如说我们这边的在座各位有做军队的项目,有做银行的项目,有做国有大型企业的项目,他们就一定会提出一个解决方案,就是圈套私有化。这一整套都是我们做的,我们可以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这是我们公司跟其他公司很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可以这套东西给你,我们不屈讲生态、云、大数据的故事,我们只是在讲如何满足客户的需求,只要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我们可以提供,就这么简单。

   讲了这么多我们可以提供什么东西,我们再讲一讲关于我们会成立微软的加速器,我们最开始是6个人,现在是83个人,基本是纯技术的团队,所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愿意把这些技术提供出来,就是因为我们意识到只有技术是不行的。另外我们在IOT的领域已经耕耘了三年,我们公司的名字叫Sensoro,实际上就是Sensor加个O,O就是一个闭环,我们希望能够提供一个闭环的东西。

   我们目前的主要产品是蓝牙产品,目前已经覆盖了65个国家和地区,我们在全球化方面做得很不错,主要是背靠中国的制造优势,在市场上比我们漂亮的东西很多,但是比我们便宜的没有。我们投资的青云,是比较强大的资本,另外一个就是Nokia OVI,另外还有博士,博士是在全球范围内传感器最领先的公司,我们会跟他们有很强大的资本合作,也是我们非常看中博士在这个方面的资源。另外就是一个日本的住友公司,另外我们有天津、上海、南京的多个应用项目,大部分是室内的应用项目在推进,这些项目里面会需要有很多场景,目前仍然有很多的场景不能被满足,这就是大家能往前看得见的,直接能拿得到的利益。

   这是我们的Logo墙,我们的产品是非常少的历史,这里只是一小部分。这是我自己的一个二维码,如果大家有兴趣交流的话可以和我取得联系。我们自己的使命是用数据的方式来看待这个产业,所有的东西都是跟数据相关的。目前我们认为IOT处于采集数据的阶段,至于怎么把数据用好,其实这是一个商业的逻辑。另外我们会深根我们的技术,我们的一些基本逻辑是围绕着需求走,这个需求需要我们做到那些技术我们就做到哪些技术。另外我们用我们的技术哪怕是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希望看到的。谢谢大家!

随意打赏

物联网应用技术物联网智能家居物联网和互联网互联网 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浪潮物联网是什么中国物联网农业物联网物联网公司浪潮之巅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