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学山眼里的云计算、微信、物联网大数据和互联网
8月13日,“第二届中国行业互联网大会暨阿拉善峰会”在内蒙古阿拉善盟举行,来此企业、政府机构、金融机构等多个行业的CIO汇聚一堂,会议通过行业云平台建设、行业大数据应用、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变革,以及云时代的信息安全等专题的讨论,力图进一步推进中国行业互联网的发展和创新。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前副部长杨学山先生在大会上做了《传承与创新》的专题演讲,干货多多。以下是杨学山演讲的内容节选(根据录音整,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今天为什么要讲“传承与创新”?是因为随着近几年的发展,出现了新的模式和新的业态,使得我们创新不断、激情澎湃,但是我还是有些担心,我们对传承和理性是不是有所缺失?所以我想通过今天我们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的概念与模式,对它的传承及创新的解读,让我们既保持着激情洋溢的冲劲,又hold得住历史的沉淀和发展的理性。
云计算是传承与创新结合的产物
云计算从技术上,它传承了从高性能计算到网格计算,分步式计算到集中式计算,到我们所有利用我们的计算资源来形成磨合技术支撑特征的计算模式的基础之上演变出来的。所以我们说云计算是长期以来对基本资源如何更好地获得和利用,这样一个愿望长期追求的结果。
当然云计算也有创新。其实云计算的创新不是我们今天大家所看到的,在地上建一个超级计算中心或云计算中心,来为大家提供计算能力的服务,如果是这样的话,其实我们的IDC早就已经可以提供了。这些创新,首先是计算资源集中的方式,是动态的。是今天广泛分布的计算资源和宽带的网络,使得我们计算资源的集中,通过这样的网络,能够按照需要结合起来。而不是我们建好了计算资源,然而接着用,那是IDC,那是数据中心。
第二个创新是提供计算资源的分享和优化的使用,展现更高层次的服务。所以我们有了软件就是服务,平台就是服务,有了更深入的、层次更高的、更加和应用贴在一起的服务,变成一种以共享的优化的方式来提供,所以它有继承、有创新。
我们不仅要看到过去的技术,还要看到追求的理想和实现理想的方式。
阿拉善峰会现场
微信是移动互联网最典型的案例
我们来说移动互联,最具体的例子就是微信,今天我们基本上都在用这个。移动互联从技术的角度看,它是对过去所有的通讯技术的传承,是互联网的拓展,是通讯技术的延伸,但它确实有创新,这创新使得我们人与人之间沟通方式、联系交流变得更加方便;从沟通数量的角度看,移动互联在所有创新中可能是最活跃的,我们说今天有400万app,可能还不止。400万app,每个app都是创新。但是,这个创新不是我们脑袋里凭空想出来的,是我们长期以来对人的交往方式,人的交流方式,长期研究的结晶和发现。
所以我们说,讲到移动互联,最具体的例子就是微信。其实微信在实现着我们原来想要的交流通讯方式,但是原来的技术和商业模式不能够提供这种方式,而微信提供了这种方式。所以今天为什么我们谁都离不开微信,原因就是它真的把人的交往和通讯需求满足了,所以我们在讲传统的时候,我们不能仅讲技术的传统,我们还要讲其它学科研究的传统,还需要结合其他学科,社会会、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等都是发展移动互联的基础,凭空想像是不行的。
为什么我们说app有的成功了,有的没成功?就是你究竟和原来的研究成果继承得怎么样,你究竟和人的行为方式结合的程度怎么样。
物联网积累了所有信息传输手段,大数据就是让我们把事物看得更清
我们接下来讲物联网。物联网确实在各个领域改变着它的实现方式和模式,使原来我们看得到看不清的东西,看到了看清了。但它技术从看得到看不清的角度看,它的技术来自于传感技术。尽管虽然随着我们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感技术不断的也在发展,但是技术本身还是传感技术。同时,它的第二个技术来源是信息传输技术。
我们说今天的物联网使用了我们迄今为止积累起来的所有信息传输手段,比互联网和移动互联使用的通信手段要多得多,所以它在技术上有传承技术。但是我们仅讲技术上的传承还不够,它在理论上传承来源于控制论,从系统上来源于自动化系统,但他已经超越了应用领域比较狭窄、对象比较虚拟的自动化控制理论。它已经超越了控制论所描述的,尤其是工程控制论所描述的特定的对象系统,所以它确实是创新了。
但是这个创新来源于人类自诞生以来一直希望能够把问题看清楚的心理基础。那么人为什么会有恐惧感?恐惧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恐惧感的产生是因为对事物的不知道不了解。所以我们要把我们不知道的事情看清楚看透,这是人的本能。
正是这种本能才驱动着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当然与物联网和大数据结合起来,我们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叫大数据。这个大数据从继承角度看,它一方面从数据组织管理角度看,传承着我们关系数据库系统、非结构化数据化系统,和我们的数据仓库这样一系列成果。
其实我们在大数据之前,非结构化数据和结构化数据的研究已经有十好几年的历史了。正是在这种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研究基础之上,才有了新的新一代数据组织和管理的工具。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从数据分析的角度看,是从90年代初期开始,从数据分析、商业智能和其它一些分析软件传承过来。所以大数据本身到今天为止,从技术的角度看,从刚才讲的这几个概念里创新是最少的。当然也有创新,确实是使得我们对来自于不同数据源,尤其是来自于互联网数据如何获取,如何组织分析,在这方面有了新的创意。
但是我们看互联网的大数据,实质上是让我们把事物看清楚,分析清楚,为我们的目的服务,这样一种本源的需求。所以我们保住本源以后,我们的行为就有了理性力度。我们的创新哪怕是理性再高,都有了现实的基础,我们的创新就有了更多成功的可能。
阿拉善峰会现场
互联网和互联网+的关系
互联网+从技术角度说,它基于互联网,没有互联网就没有互联网+。理解好互联网+有三个任务,一个是建设好互联网,没有互联网就没有互联网+;然后才是互联网+和+互联网。但是不管怎么说,互联网+从技术来说,它就是互联网的技术。但是加什么?不管加什么,别的技术都这种+的技术延伸。所以互联网+是互联网和要+的这个领域的技术的传承,但是 这两种技术加起来要有创新,要有新的商业模式、创新模式、业务模式、管理模式,不管什么模式,它都是新的一个创新的方式。
我们理解互联网+,其实最主要的是理解互联网带来的变革或者说是好处。互联网带来的好处,我多次说过,就是三大好处。
第一个好处就是连接。由于互联网把几十亿人连接起来了,物联网又通过互联网再连接,使得我们有相当部分的物体、机器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但是不是所有的物联网都需要通过互联网连接,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第二个好处是信息,互联网有着我们每个人一辈子都用不完的信息(有用的信息),无论你多么年轻,那所你是孩子,一辈子也用不完。互联网带来的获取信息和发布信息的这种方式,是人类从来没有过的。
第三个好处是平台。我说的平台说的是公共平台,你可以用它来完成你想做的各种事情,完成它几乎是免费的。今天我们已经有很多很多的企业和社会机构的行为,构成了微信平台,它已经成为一个公众的平台,一个免费的可以解决你很多很多问题的平台。免费的信息,免费的平台,免费的连接,这是改变了我们经济社会,也是我们各个企业和公共服务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