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变阵:从PK小米到对标OPPO
文/壹观察
对于2016年的荣耀来说,随着向2500元以上价位冲击和全线布局线下渠道,其目标对手已经不再是小米,而是切换为vivo与OPPO。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DC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手机市场出货量前五位分别是三星(24.5%)、苹果(15.3%)、华为(8.2%)、OPPO(5.5%)和vivo(4.3%)。与去年同期相比,华为份额超过8%,达到近年来中国手机厂商的最高值。而OPPO和vivo则取代小米和联想成为排名前五的手机品牌。
而在中国市场,中国智能手机国内市场前5名分别为华为(16.2%)、OPPO(15.4%)、vivo(13.3%)、苹果(12.8%)和小米(9%)。
从数据上来看,在中国市场,段永平旗下的vivo+OPPO正在快速崛起,在华为向上冲击国际一线品牌,对标三星与苹果的趋势下,荣耀对标小米的战略任务已经完成,接下来能否成功狙击vivo与OPPO,将成为2016年市场一大看点。
荣耀蜕变
在华为内部,一直有着清晰的双品牌战略,荣耀对标小米主打互联网模式和年轻人市场,而华为品牌则可放手一搏,向上攻占高端市场。在去年手机厂商还是混战中厮杀“低端市场”的时候,华为的这一品牌战略获得了亮眼的成效,199亿美元的终端业绩中荣耀可谓功不可没。
“虽然荣耀品牌自独立运作仅仅两年多的时间,但基于华为强大的技术优势已经实现了产品销量的高速增长。在2015年,荣耀手机出货量超4000万台,2015年度整体销售收入约60亿美金,更是诞生了荣耀4X、荣耀4A、荣耀4C等销量过千万的单品。”在5月10日荣耀V8的发布会上,荣耀总裁赵明对去年的成绩做出了总结。
简单计算一下,一年4000万的出货量意味着市场上每1.25秒就会卖出一部荣耀手机,但在过去,这个成绩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脱胎于华为B2B模式,在学习互联网模式的路上,两年前的荣耀也许就算个“小学生”。但现在在业内看来,荣耀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手机崛起的标志性品牌,特别是在欧洲和美国发达成熟市场成功登陆,更是开始将中国互联网手机模式在全球复制。
回顾一下,从2013年12月宣布独立运作之后,荣耀与小米之间的市场竞争就日趋白热化。从产品参数到价格定位、从米粉节到荣耀狂欢节、从千元机到中端机型、从国内到海外,双方同台对垒的火药味越来越足。不过,和小米模式不同,荣耀在“学习”的同时更是努力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
依托华为集团强大的技术平台和营销整合能力,荣耀过去两年在产品质量锻造以及品牌上下了狠功夫。从刚刚诞生的荣耀V系列就可以看出该品牌正在试图摆脱互联网手机的“低价魔咒”,逐渐向高溢价靠拢。荣耀所信奉的理论逻辑是,当下中国乃至全球多数人的生活观念,已从“满足日常需求”升级为“改善生活品质”。另外,随着荣耀的成长,荣耀用户同样也在快速成长,他们消费理念的升级,也促使荣耀品牌的进化。
从这点上,可以说荣耀有了自己明确的产品和品牌定位,并且在互联网手机“风停”的时候及时转身。从荣耀的蜕变,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手机行业中,“拼配置”、“拼性价比”、“搞噱头”不过是昙花一现,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宗旨,为消费者带来更好体验,才是一个品牌赖以生存的长久之计。
新的竞争
在Gartner的数据中,OPPO一季度已窜升至全球第四名的位置,销售量增长145%。而在海外市场,华为智能手机在欧洲、美洲及非洲市场表现亮眼,而小米和OPPO智能手机也在亚太新兴市场分别增长20%和199%。
IDC更是认为OPPO和vivo已经追上了联想和小米,成为全球第四和第五大智能手机生产商。从具体数据看来,一季度中,OPPO所占份额同比增长3.3个百分点至5.5%,vivo所占份额同比增长2.4个百分点至4.3%。
运营商连续三年大幅降低终端补贴导致了传统“中华酷联”阵营解体与分化,但OPPO、vivo没有小米火热的互联网思维,也没有华为多年通信巨头的技术积淀,这两家厂商何以从白热化的战场中杀出重围?
从历史来看,vivo和OPPO都属于“段系”,电子行业无人不知的段永平一手缔造的“小霸王”曾是无数80后的幼时印记。如今掌舵OPPO手机的陈明永,是段永平的师弟,浙江大学信电系92届学生,早年在步步高负责VCD、DVD业务;vivo手机创始人沈炜,也是在“小霸王”时期就跟随段永平创业,负责通信科技业务。2001年,段永平斥资3000万元注册OPPO,次年他移居美国。那之后,陈明永和沈炜先后“独立”。
以OPPO为例,一开始是将重点放在MP3等产品上。2006年底,OPPO开始涉足手机行业,定位为用户年轻、未必富足、追求时尚、女性偏多。一位女顾客回忆她买OPPO的原因:“造型可爱,性价比高,那时还没有智能机,它就有智能输入了。”
2013年10月,正值互联网思维火热之时,OPPO亦请专家支招。但陈明永深思后,反而认为OPPO不能过分强调互联网思维,而要发挥自己的优势。随后两年,在众多手机厂商忙着做电商时,OPPO却花了很大的精力与经销商合作,将分布在全国的5万多家门店扩张到了20多万家。
可以说,如果没有运营商按照国资委要求连续三年大幅降低终端补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格局或许会向着联想和酷派的方向继续演进,现在陷于困境的反而可能是vivo与OPPO。
但市场竞争永远不会关心“如果”,随着运营商补贴模式快速衰弱,以及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向成熟换机市场提前转型,OPPO与vivo花费数年建立起来的线下渠道发挥出了巨大优势。当小米、乐视、360将使用高通处理器配置的手机价格战杀至千元以下之时,OPPO却在2000-3000元价位拿到了销量第一的好成绩,而通过电商完成的销量,不到5000万台全部销量的10%。
随着华为2016年通过“千县计划”全面在公开渠道下探至三四线城市,华为+荣耀与vivo+OPPO的渠道、产品、品牌碰撞将不可避免。
红蓝军“对垒”
所谓“蓝军”,原指在军事模拟对抗演习中专门扮演假想敌的部队,通过模仿对手的作战特征与红军(代表正面部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在华为,“蓝军”的功能也与之类似。按照任正非的解释,“蓝军想尽办法来否定红军”。言下之意,“红军”则是正统部队。
据《壹观察》了解,“红军”代表着现行的战略发展模式,“蓝军”代表主要竞争对手或创新型的战略发展模式。“蓝军”的主要任务是唱反调,虚拟各种对抗性声音,模拟各种可能发生的信号,甚至提出一些危言耸听的警告。通过这样的自我批判,为公司董事会提供决策建议,从而保证华为一直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按照华为顾问田涛和吴春波在其著作《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中的介绍,“蓝军参谋部”主要职责包括:
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公司的战略与技术发展,进行逆向思维,审视、论证“红军”战略/产品/解决方案的漏洞或问题;模拟对手的策略,指出“红军”的漏洞或问题;
建立“红蓝军”的对抗体制和运作平台,在公司高层团队的组织下,采用辩论、模拟实践、战术推演等方式,对当前的战略思想进行反向分析和批判性辩论,在技术层面寻求差异化的颠覆性技术和产品。
2008年之前,华为内部曾讨论过对外出售终端业务,专注于运营商通信设备与服务市场。正是“蓝军”发现了终端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云计算结合终端的“云管端”战略,从而避免了华为“脱手”终端业务。如今,华为终端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仅次于苹果和三星。
正是华为这种组织创新和对“蓝军”的开放扶持,使得荣耀在过去两年可以完全放开手来贴身对标小米,这也是华为过去20年来在电信设备市场击败诺基亚、西门子、北电等巨头企业最擅长的方式。
而现在,随着荣耀V8的发布,在产品差异化设计与定价、品牌传播和渠道布局上,已经明显可以感受到荣耀正在启动全面对标vivo与OPPO的战略和战术转型。有评论人士对《壹观察》表示:渠道是一个重投入的高门槛台阶,华为与荣耀会有一个较长的摸索时间。但《壹观察》分析认为,渠道从来都是一个逐利的商业行为,从当年诺基亚渠道崩盘,再到三星与小米,都在印证这一商业逻辑。
对于华为而言,它从来都是一家谋定而后动的超强执行力企业,这在全球通讯设备市场和智能手机市场都被屡次证明过。而此次荣耀从产品、品牌、渠道上全面升级转型,也已经非常清晰地看到其对标企业在发生切换。
从这一角度来看,只有荣耀完成对vivo与OPPO的狙击,才能成长为真正全渠道一线品牌,才能有力支撑华为向更高的产品和品牌升级,完成消费者业务5年内超越1000亿美元收入的目标和余承东“超越三星与苹果”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