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米射电望远镜FAST今日竣工,指标仍需努力
FAST全景
撰文
司空箭冠
今日(2016年9月25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在贵州省黔南州利用当地喀斯特地貌建造的FAST(即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的英文字头缩写)射电望远镜将宣布竣工。
近几年来,特别是今年,作为“世界第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拥有30个标准足球场大的接收面积”的FAST获得了全国上下各路媒体的热情报道,给人一种风景这边独好的感觉。
但实际上,FAST施工过程中出现过不少问题,其中有些重要问题至今仍未得到妥善解决。例如,尽管竣工在即,但其创新设计所要求的 实时跟踪天上射电目标源的功能实际上并不工作 。仅仅让这一天线功能工作运行并且完全符合设计技术指标,就有待时日。
所谓“实时跟踪天上射电目标源的功能”是指,由于地球的自转,天上要被FAST观测的射电源像太阳一样从地平线上升起,划过天空,再落下地平线。而FAST天线设计的一个重要创新点则是要求相关部分的组合天线面板受控随时随刻调节天线的抛物面形,使其指向可以足够精准地跟踪在天上移动的射电源。
事实上,要真正高质量地全面建造好这样一个500米口径的特大型单天线射电望远镜,绝不仅仅是撑起四千多块组合天线面板、主体圈梁合龙以及构建六座高塔等事,还包括许多许多方面的工作,对整体望远镜系统多方面的综合性能要求是非常高的,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和技术挑战是前所未有的。
媒体对于重大科学项目进行热情洋溢的报道固然令人满怀期望,但只谈FAST设计指标和预想,不涉及实质上是否真的高质量技术达标,甚至刻意回避对出现重要问题、困难和挑战的解释和分析,不仅有十分危险的“忽悠”之嫌,更会因长期不够实事求是的宣传态度,而导致很难让公众和领导们充分理解做好大型科学仪器设备项目和用好这些仪器做出前沿科学结果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反之,如果科学家和公众普遍都对如FAST这样的重大科学工程的复杂程度时刻有所意识和警觉,前者一丝不苟地认真对待项目,后者对正常范围内的波折有所理解宽容,耗资巨大的科学工程实施才能够赢得出资机构、科学界和公众的信任和长期支持。这才是正道,更是长久的科学发展大计,包括所有学科领域。只有把事情实在地做好,把仪器、技术、数据分析和解决前沿科学问题做到极致,才能真正令人自豪骄傲,令竞争对手折服,令“世界第一”的名头不落空响。
投稿、授权等请联系: iscientists@126.com
您可回复"年份+月份"(如201510), 获取指定年月文章, 或返回主页点击子菜单获取或搜索往期文章。
赛先生 由百人传媒投资和创办, 文小刚、刘克峰、颜宁 三位国际著名科学家担任主编,告诉你正在发生的科学。 上帝忘了给我们翅膀,于是,科学家带领我们飞翔。
微信号: iscientists
▲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点击“ 阅读原文 ”购买科学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