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对王思聪 万达封杀“潘金莲”是赔本买卖?
《我不是潘金莲》上映第一天,导演冯小刚便以潘金莲口吻写信万达老总王建林,恳求多给电影上映支持,在全国院线平均排片为38.88%,占据全国10%以上银幕数的万达院线仅有11%排片。采用采取圆框拍摄,又是相对敏感的上访题材,冯小刚为此倾注过多心血,万达排片量过少显然刺激着导演的敏感神经。
随后万达小王总发布微博,内容已经流传甚广铁哥就不再重复,但其中透露了两大信息:1.华谊挖走前万达文化集团副总裁叶宁确实令对方不爽,认为违反了禁业协议;2.万达对《我不是潘金莲》少排片并非纯粹义气用事,也是考虑片子整体的经济效益的。
前一问题业内讨论已经许多,自叶宁跳槽华谊之后,万达院线确实封杀了华谊的片子,今年7月上映的《摇滚藏獒》在万达院线甚至为个位数排片,首日票房仅为349.4万元,并引发主创郑钧的微博吐槽。华谊兄弟于7月8日甚至发出内部邮件:由于《摇滚藏獒》发行不利,所以相应高管被降职。作为叶宁在华谊发行的第一部重要电影,万达针对性颇为明显。
但彼时封杀《摇滚藏獒》对万达并未有太大影响,该电影票房相对较差,仅为3961万,且同档期亦有《大鱼海棠》等热门影片,万达封杀《摇滚藏獒》并不会有太大经济损失。
此次封杀《我不是潘金莲》则不同,作为一部被影评人标榜的“现象级影片”,今天上映第一天便占据60%以上票房,排片77000余次,,万达封杀此重量级影片果真不会有经济损失?
倾尽资源的《我不是潘金莲》票房其实并不理想
耀莱影城作为电影的发行方,以5亿保底发行换得20%的电影投资权,这应属于冯小刚近年电影票房相对保守的一部电影了(获得3.9亿元票房的《1942》起初的票房目标是过10亿的)。这一方面是近年日渐追求走心的冯小刚导演不再满足纯商业电影式的票房大卖,开始更侧重电影的艺术性;而另一方面也能折射出随着90以及95后成为观影主力人群,在上个世纪末以及本世纪第一个十年不断创造票房纪录的以冯小刚、张艺谋为代表的50后导演的票房号召力逐渐减弱。
《我不是潘金莲》上映当天排片高达38.88%,根据《艺恩网》数据显示,在上映第一个周末的排期也均在40%左右,显然,发行方希望倾尽发行资源,能够在首个周末获得理想成绩。
截至撰稿,《我不是潘金莲》的首日事实票房为6100万,如无意外,当天票房大概在6500万上下,我们暂以6500万基数,在77389(数据来源艺恩网)个院线排期中,平均单次上映贡献票房839元,而上映已经半个月的《奇异博士》在11月17日,排片占比11.04%,大概为22000个排期,取得了1274万的票房,单次上映贡献票房579元,其首日单次票房贡献大概为941元(45%排片取得8473万票房),以此铁哥大概计算同日上映的大片《勇生之门》,单次贡献票房为146元,。
与同期上映电影相比,《我不是潘金莲》单次票房贡献相对较高,但对比进口大片《奇异博士》数据又有些逊色,但这是否就认为万达封杀《我不是潘金莲》在当下是笔赔钱买卖呢?
根据《娱乐资本论》报导,猫眼作为《我不是金莲》的发行,给院线经理了一份难以拒绝的条款:影院如果在上映首日18号,满足场次超过50%的排片份额,将有可能拿到每张票价10.1元到15.1元不等的补贴。以一张票价35元算,这意味着观众有可能买到19.9元的最低票价。这意味着当日票房的25%左右是靠票补推动而来,6500多万的票房扣除发行成本仅有4800万左右。
今年8月,《我不是潘金莲》的发行方耀莱影城借壳上市,此次5亿保底发行电影的成功关乎资本市场涨跌,这也是耀莱将电影发行工作交给发行经验较为丰富的猫眼,且大手笔进行票补的主要原因。
但铁哥仍发现此中两大问题:1.刨除票补,电影实际票房在4800万左右,单次票房贡献为620元,比上映半个月的《奇异博士》并未太大变化;2.《我不是潘金莲》几乎霸占了影院的最黄金时间,铁哥查询北京双井UME影城,11月18日晚上6点-9点黄金时间的排期为9场之多,但在低票价高投入之下,单次票房贡献仍处于中等水平,10月14日上映半个月同为2D电影的《湄公河行动》单次上映票房贡献为716元,高排期并未换来等量的高票房。如果停止补贴,《我不是潘金莲》与其他影片公平竞争档期,还能否取得38%以上的排期吗?
与《潘金莲》同期上映影片,票房贡献能与《我不是潘金莲》比肩的为《奇异博士》和《勇生之门》(加大黄金场投入),在25号又有包括《柯南》在内的6部影片上映,万达院线影响并不太大。
当然我们不应该将商业电影与有着艺术追求的电影,在票房上同等看待,但有一点相当明确,万达并未为意气用事买单。
线上发行的流量优势呢?
此次耀莱将发行工作交给猫眼,而同期淘票票、微票、格瓦拉在其购票段显要位置均有电影的宣传和购票指引,且格瓦拉和微影还同期举办9元观影活动,淘票票则有15.8元抢票活动。
当线上成为用户购票和观影的主要入口时,售票平台在发行体系中的权重增加,院线经理会依据电影在售票平台的预售情况合理安排排期,以实现理想收益。那么,缘何万达院线在不理会在线售票平台的前提下,并未有太大的收益影响呢?
虽然在线售票可称为院线经理的排片指南,但有一点仍是明确的,即院线经理处于发行的绝对核心地位。在和平岁月,院线经理与售票平台可进行良性互动,但一到战争时期或是两大片抢档时,院线经理的个人喜好对票房有绝对性意义。
此次万达院线封杀事件,院线经理严格执行总部命令,牢牢守住11%的排片率,线上的火热倒显得力不从心了。
而即便是答应猫眼票补的院线经理,也表示“看首日上座率情况,如果上座率不行,补贴再多我们也会调整排片”,这也是发行方联合售票平台通过票补来推动首日上座率的主要原因。院线经理是看盈利指标的,这档138分钟的文艺气息满满的《我不是潘金莲》如若未能达到院线经理心中的上座标准,排片率有急转直下的危险。
在此,售票平台只沦为“售票”平台。
从商业上看此次封杀事件万达固然有泄愤之意,也有以儆效尤深意,但万达并未付出经济代价,反而能够反映出在线售票在发行中的无奈。
关注铁哥可加微信平台:科技说 微信号:kejish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