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数百万美元天使 他要为装修主材店提供线下安装
文/小饭桌新媒体记者 周小燕
编辑/何斌
张海峰是一位连续创业者,在装修行业摸爬滚打近10年,从装饰门户网站,到为装修公司提供信息化服务,十多年来一直为装修公司输送“弹药”。
2014年,第三次创业,他决定换一种姿势,直接去服务装修的客户。
他成立的公司叫户帮户,定位在为天猫、京东等网络上的装饰主材品牌商网店提供配套安装服务,以卫浴切入,进而提供更丰富的服务内容。
张海峰告诉小饭桌, 网上购买家居主材的市场仍在不断增长,而其中的线下安装等服务却十分薄弱,甚至空白 ,“2013年天猫上的主材交易额为700亿元,而到了2015年,这个数字增长到了2050亿元。如果将卫浴这个品类单独拎出来,其在天猫上的月订单总额达6亿多元。”
▲ 户帮户App界面
据了解,户帮户在2015年9月份完成数百万美元天使轮融资。目前正准备进行1000-1500万美元A轮融资。
网店落地之痛
在家居主材电商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存在一个矛盾。
-
一方面,C端用户被网上主材低于线下的价格吸引。 张海峰举例,同一品牌的花洒淋浴,在线下购买需要2000多元,而线上只需要900多元,装饰主材强烈的价格差,是用户选择线上购买的主因。
-
但另一方面,由于存在落地安装的服务空白,C端用户经常担心B端能否提供落地安装服务,进而影响消费决策。
▲ 户帮户创始人张海峰
C端用户的担心不无道理。主材品牌商传统的销售渠道,是寻找代理商,售后服务也一并交给他们处理,而网店渠道在某种程度上,抢了线下代理商的饭碗,因此, 他们并不愿意为网店提供安装等售后服务。
这样的结果是,比如用户在天猫上购买一个法恩莎马桶,天猫旗舰店店主没有安装工人资源,用户潜意识中可能会有这几种选择: 其一,寻找法恩莎品牌售后服务进行线下安装;其二,如果家中正在进行大规模装修,则顺便让装修队进行安装。 如此一来,很多用户的购买渠道可能会从线上转移到线下,这并非是线上店主愿意看到的现象。
张海峰的生意逻辑就是, 让“户帮户”填充B端落地安装的服务空白区域,引导C端购买。 对于网店商家而言,他们既希望能够留住消费者,却又苦于无法顺畅提供线下安装服务,张海峰正是希望从中找到做生意的落足点。
创业路上的“坑”:从与装修公司合作到众包工人
2014年2月,刚开始切入市场的时候,张海峰并没有选择用众包的方式让工人上门安装服务,而是与装修公司合作:在接到需要提供线下安装的单子之后,将其对接给装修公司,由他们派遣工人前去安装。
▲ 户帮户工人培训现场
但是按照这种方式,在报价环节便多了装修公司这一主体,价格和服务质量难以管控,张海峰决定自己招揽工人上门安装。
当时,全国已经有500多家装修公司加盟户帮户,放弃与装修公司合作、启用工人,意味着张海峰需要与这些加盟商一一解释并偿还加盟费。
几经周折成功砍掉加盟商之后,户帮户正式开始招工,主要的招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前两次创业过程中积累的人脉获取工人资源,另一种是通过与当地人力资源合作获取劳动力。最终,户帮户平台得以与一万两千位工人直接进行合作,这些工人分布在全国两千个县区、两万个乡镇。
这一万多名工人采用“众包”的模式,但由于不同家装品类的安装任务对工人的技能要求也各有不同,如何保证安装服务的标准化?户帮户的做法是, 通过对工人进行线上线下的培训、认证、考核来增强工人的专业度。
聚集工人之后,张海峰在选择工人接单模式上也花了点功夫。总体而言,工人接单有两种形式:平台派单和自己抢单。如果类比到打车领域,给司机派单的典型代表是Uber,司机自主抢单的代表则是滴滴。
张海峰说,他与团队曾经用3个月的时间分别研究Uber和滴滴司机接单模式, 最终,决定选择将Uber的派单方式应用到户帮户 。因为张海峰认为,在抢单模式下,可能导致手艺好的师傅接不到单,而手艺不精的师傅却能够接到单的现象,并且,家装行业毕竟不同于打车,在工作过程中工人并没有时间掏出手机抢单。
▲ 户帮户工人合影
确定采用派单模式之后,户帮户与北大统计学教授合作,开发一套智能派单的算法,根据入驻天猫等平台的主材商家以及订单数量,为他们匹配工人。具体而言,在供给端,计算需要落地安装的订单转化率;在需求端,根据服务半径和工人技术等级安排工人接单。
目前,户帮户客单价为70元到80元之间,毛利占比5%到10%,其余部分属于工人的分成,每周结算一次,具体的结算流程是,商家先向户帮户充值,工人完工之后,户帮户每周二根据工人接单及完成情况进行结算。张海峰告诉小饭桌,他们目前的日峰值订单量为一万多单。
户帮户团队有160多人,未来,户帮户会扩张品类,从建材安装扩展到家具及家电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