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告诉你,为什么无人车不能只停留在实验室
当百度在2013年开启无人车研制计划时,就意味着那些曾经萦绕在科幻电影中的梦想,终有一天能够照进现实。
这种梦想,布鲁斯威利斯20年前在《第五元素》驾驶飞行汽车时为我们展示过,詹姆斯邦德用一部爱立信手机遥控宝马逃出生天时也为我们展示过。
伟大的作品在它的开裆裤时代时是受尽冷嘲热讽的,从一个奇怪的想法到雏形被制造出来曾经历过漫长的过程。伟大的作品还不止于空老在实验室里,只有在走入寻常人家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价值。
因此,当X射线走出实验室,广泛应用于医学时,我们才能感受到伦琴的价值;计算机刚出生时还是一个庞然大物,只能为政府和企业所用时,是比尔盖茨将它变成PC,送入千家万户,才改写了我们的科技史。
也因为如此,当一百年前福特T型车进入到百姓车库时,我们才明白卡尔本茨孤独地在大街上驾驶第一部三轮奔驰车的先驱意义。
而下一个时代,改写汽车科技史的,是无人车。
比AlphaGo 更具价值
谷歌AlphaGo战胜围棋冠军后,百度高级副总裁王劲感慨,教会无人驾驶汽车要比教会机器人下棋要难多了,“Google的系统只做了两到三年,就已经能挑战世界最顶尖的人,它的无人车做了七八年,跟普通人比呢?这根本是完全不同的难度。”
考虑到复杂的路况,需要停停走走的红绿灯,身边川流不息的车辆,无人驾驶车需要实现变道、减速、超车、上下匝道、掉头,更重要是完全确保车主人的生命安全,远非AlphaGo纸上谈兵可比拟。
百度之所以没有选择把资源投入到棋盘上,用王劲的话说,“早一天推出无人车就能多救500条人命,有什么游戏和娱乐可以给大家带来的娱乐超过500人生命的价值呢?”
无人车的核心价值,除了能实现更高效率,更加经济外,安全问题是至为关键的因素,这也是无人车应该要实现的社会价值。
一项统计表明,驾驶员反应和液压制动平均需要1.2秒、40米制动距离,其安全视距为50米;在计算机处理和电控制动情况下,只需要0.2秒、6.7米制动距离,而无人车的视距则超过200米,并且没有疲劳驾驶问题。
技术与成本决定无人车的未来
王劲在最近接受采访时说:“决定未来汽车的不再是传统的技术与性能指标,而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软件技术,即软件定义汽车。自动驾驶是汽车行业的未来,代表了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换句话说,以后人们买车,将不会再把排量、马力这些传统参数作为掏钱的唯一标准,人们将会更加关心这辆汽车将配备什么样的软件,如何安全、可靠、高效的把你送到目的地。
显然,将无人车从实验室送到千家万户的车库,是一段荆棘密布的旅程。首先是核心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和完善。基于人工智能的汽车大脑是无人车的核心,想要让大脑充分发挥作用,则需要优秀的算法、海量的数据和极强的计算能力。
至少在百度,人工智能这项先决条件已经实现了大幅度创新。他们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深度神经网络,国内首家三维高精度地图和定位,国际最佳的中文语音识别系统,日处理数据达到PB级别的计算能力,以及已经组建的上百人的来自全球的顶尖研发团队。
另外,制约无人驾驶发展的因素,除了法律制约(这项制约正在逐步放开)外,还有关键的成本因素。激光雷达目前成本极高,达到每个50-70万元。如果能实现量产,单价有望降低到1000-1500美元。
百度也非常有信心将激光雷达的成本降至2万元以下。事实上,2015年百度无人车使用的激光雷达设备的价格目前已经下降了20万元人民币。
走出实验室
百度无人车的谋划可能从五年前已经开始了。当时,曾在谷歌工作七年的James Peng加盟百度,如今担任无人车项目的首席架构师。
而近日,另一位编程界的传奇人物楼天城也转投百度,成为百度最年轻的T10工程师。他是在各方面都能独当一面的编程天才,也曾经在谷歌的无人车项目里有过三年的经验。他的任务就是协助James以及整个无人车团队,迅速高效地将无人车带出实验室,实现王劲去年宣布的“三年商用、五年量产”的计划。
上周,百度与芜湖市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全球首个“全无人驾驶汽车运营区域”。双方将分三个阶段合作,前期将在有限区域范围、简单路况下试运营;然后是3-5年内扩大区域范围;最后将在全市范围内试运营无人车。据了解,百度在未来三年内还将陆续与全国十几个城市合作共建无人车示范区,而芜湖仅是第一站。
所以,试想一下你在不久的无人车时代需要打车的场景:你仅需手机下单,通过智能派单的一辆无人驾驶汽车便能利用准确的定位技术来到你面前。你要做的是发出一个目的地指令,这辆车会帮你选择最优路径,避开路障,自动躲避可能的危险,安全高效地送你到你想去的地方。
你解放出来的双手能做比邦德更多的事,毕竟他还需要一部手机来遥控。至于全程高度紧绷的大脑和对未知风险的担心,那根本与你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