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的越来越像微信,Facebook凭何建造一个移动生态
今日旧金山召开的TechCrunch Disrupt大会上,Facebook成为了大会的开场戏。Facebook Messenger主管大卫·马库斯(David Marcus)毫不掩饰地谈到了Facebook的野心――成为用户的主要语音和聊天应用,成为用户与商家的主要商业沟通渠道。此外其还宣布Facebook Messenger已经在内测并即将推出支付功能。这些话我们听起来很耳熟,因为这些微信在国内已经全都做过了。
扩张,扩张,最终打造一个移动生态
过去投资者一直在给Facebook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培育Messenger和Whatsapp的用户量,他们始终坚信扎克伯格的策略是对的,那就是先积累用户,到了一定阶段再考虑变现的事,并且由于Facebook广告业务一直在快速增长,这也为Messenger和Whatsapp最终要担负的变现任务赢得了喘息之机。
但最终,Messenger和Whatsapp的变现还是会进行,这来源于Facebook自身业绩多元化的要求以及投资者方面带来的压力。而在思考如何变现的路上,Facebook的决定则是学习微信。
自Facebook在今年的F8开发者大会上提出Chatbot概念以来,Messenger平台上的Chatbot数量已经从7月份的1.8万增加至目前的3.3万个,这也给Messenger的未来增添了诸多美好的想象空间。因为一旦Facebook所期望的用户在Messenger平台上与Chatbot互动的场景活跃起来,变现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无论是在此过程中发生支付行为,还是广告展示,Facebook都能轻而易举地将其变成真实收入。
Chatbot这一概念的诞生灵感正是借鉴了微信的公众号。要由企业用户开设,用于在Messenger平台上更好地与用户互动。Facebook Messenger的Chatbot强调与用户之间通过即时聊天这一通讯形式进行互动。过去两年,Facebook Messenge先后添加了贴纸、企业公众号、媒体内容号等类似微信的功能。而马库斯更是在今天直接表示:“我们要打造一个移动生态平台。”
变现的路上,微信成为了Facebook的好老师
进入2016年以来,Facebook Messenger增速相当迅猛,其活跃用户数每三个月就增加1亿。今年1月,其活跃用户突破8亿,到了4月,这一数字就变成9亿了。此外,数据显示,Messenger已经成了iOS平台上第二火爆的应用,而排在第一的则是Facebook。在安卓平台上,该应用的下载次数已经突破10亿。每个月用户与商家之间的信息数也已突破10亿条。
其他数据方面,每天Messenger用户都会发送2200万个GIF动画,每个月Messenger吞吐的图片数量更是高达170亿张。目前就变现方面来看,无论微信还是Facebook Messenger,其实均处于早期试水阶段,真正来源于这两个平台的收入对Facebook和腾讯这两大社交帝国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某些变现业务的方面,微信确实走在了Messenger的前面,例如朋友圈广告以及公众号内容下方的广点通广告,Messenger平台上至今没有分享内容的朋友圈平台,自然不存在这种形式的变现,另外在微信上出现的付费表情包的变现方式,目前在Messenger上还未出现。此外,在微信上发生的金钱流动的活动,无论是用户与商家之间还是用户与用户之间,已经非常活跃并为广大用户所接受。
庞大的用户和丰富的使用场景,使得微信可以对用户的偏好展开深入的分析。这也加强了微信对广告主的吸引力,他们可以借此提升广告的精准度。微信却在去年实现约18亿美元营收。据汇丰银行测算,按照目前的科技公司的常规估值来看,微信的估值应该已经超过800亿美元。
目前该服务约有半数营收来自网络游戏,这恰恰是身为中国最大游戏公司的腾讯最擅长的领域。电子商务业务则是微信商业模式的另外一大关键支柱。微信平台上共有1000多万拥有官方账号的商家(其中一些是名人开办的),所有的交易费用都需要向微信支付分成。
微信为何能够在社交应用上领先欧美?
腾讯为何能够大幅领先竞争对手?这在一定程度上源自中国市场的独特性。5年前腾讯正式推出了微信,如今已经拥有7亿多用户,甚至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流行的聊天应用之一。
毫无疑问,这得益于中国独特的环境优势,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智能手机用户,它们甚至超过美国、巴西和印度尼西亚的总和。而很多中国人都是直接跳过了PC时代,从没有互联网的时代迈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可谓说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不仅拥有新技术,而且围绕手机构建了商业模式,而最重要的在于,用户也都愿意尝试这些服务。
而在西方,由于基础手机套餐中都捆绑了短信服务,所以聊天应用面对着运营商这个强大的对手。但在中国,短信服务花费不菲,所以消费者更愿意使用免费的聊天应用。而电子邮件在中国大陆始终没有像在其他地方一样广泛普及,主要是因为互联网进入中国过晚,给聊天应用留下了可乘之机。
东西方的移动生态系统存在巨大差异,所以很难将微信的触角和在用户心目中的卓越地位复制到其他地方。早在应用生态系统尚未站稳脚跟前,它便已经在中国崛起。而西方消费者已经习惯于使用很多不同的应用访问互联网。所以,想要让他们大量地使用一款应用,并将其作为自己的核心服务,需要付出很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