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国际化之路上的用人智慧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联想国际化之路上的用人智慧

   近日有关联想的消息占据了各大头条,先是联想的财报,接着又是芮勇、 Kirk Laura 三位行业顶尖大拿的加入。尽管对于联想财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但整体来看,作为我国科技企业的先锋,以及“中国企业军团”融入世界引领全球的“领头雁”和“样本”,联想交出的答卷还算让人满意,比如在核心业务上,联想保持了稳健的盈利,移动业务业绩得到了改善,数据中心业务也在积极应对挑战。当然,考验也有,尤其是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作为一个活跃在国际舞台和资本市场的高科技企业,联想需要不断讲“新故事”,而这就需要有“本钱”,这“本钱”就是资金、人才、技术等,那联想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又是如何丰富自己的“本钱”呢,今天就聊聊。

   一、 十余年国际化,源于人才吸附和文化熏陶

   时至今日,联想的国际化无疑是中国企业的一面旗帜,其成就斐然:跻身全球 500 强行列,进入全球最具价值品牌 100 强,业务布局覆盖 160 个国家, 70% 营收来自海外,三大业务进入世界前列;已在中美两国建立双总部、形成了以中国、美国、日本三地为支点的全球研发架构,在企业文化、业务分布、管理层构成、员工构成等方面,联想的国际化也都进入了新的阶段,那具体是如何做到的呢?答案之一便是人!

   1 、中西合璧的领导团队 , 得益于联想包容、兼收并蓄的文化

   我们先从这次由杨元庆亲自介绍(这是他第一次)新加入的高管开始说起,这三位新加入的大拿分别是:

联想国际化之路上的用人智慧

   芮勇博士,担任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领导研发与技术团队。芮博士在微软任职 18 年,加入联想前,任微软亚洲研究院 (MRSA) 常务副院长,领导关键的人工智能团队和研究院的所有工程团队。他拥有 60 项美国和国际专利, 2016 年获得 IEEE 计算机学会技术成就奖。简单说,他的强项在智能设备与人工智能领域。

联想国际化之路上的用人智慧

   Laura Quatela ,担任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法务官。曾经供职柯达公司和阿尔卡特朗讯。在柯达期间,她曾担任全球总裁,她是柯达公司历史上第一位首席知识产权官,并于 2011 年被任命为公司的总法律顾问。在阿尔卡特朗讯期间, Laura 担任知识产权执行副总裁一职,专注于实现公司的专利组合变现。也就是她强在国际知识产权方面。

联想国际化之路上的用人智慧

   Kirk Skaugen ,担任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兼数据中心业务集团总裁。他曾在英特尔任职 16 年,任高级副总裁,曾领导客户端计算业务,数据中心和互联系统事业部。 Kirk 是英特尔历史上最年轻的副总裁及高级副总裁。所以,他的强项在数据中心领域。

   这三位大拿在各自的领域都是全球顶尖的高手,却乐意加盟联想就是因为其国际化的视野、兼修并蓄的企业文化和被联想未来战略发展吸引。在采访中,无论是 Laura Quatela ,还是 Kirk Skaugen ,亦或是芮勇,都袒露出是“联想的创新力吸引到我”“联想的管理层团队非常吸引我”。他们三位的加入,无疑补全和强化了联想的核心能力,为联想未来国际化注入“强心剂”。

   事实上,真正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和企业,不仅企业规模要够大,核心竞争力要够强,更需要适应、包容、符合全球化的企业文化。如果只停留在招人上,而不能信任和善用本地人才,尊重本地文化的企业,也很难在国际化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比如微软、谷歌等跨国供公司巨头,不仅普通员工层欢迎各国优秀人才加入, CEO 等领导层也聘请外籍高管,谷歌的伊达尔·皮查伊,微软的萨蒂亚·纳德拉等都是印度籍高管。

   所幸,联想的企业文化及团队班子也是极具国际化视野的。比如联想国际化之后的第一个 LEC 班子(联想执行委员会, Lenovo Executive Committee )在 2009 年正式出炉,这是一个国际化管理团队。 LEC 采用集体决策的机制,所有成员每个月都会聚在一起,就战略、执行计划等进行深入研讨。重大问题集体议事,把战略和执行统筹考虑,这样既保证了战略对头,又能使执行高效,参与者的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

   所以,联想的人才结构和国际化步伐的一个前提就是其极具国际化的企业文化。

联想国际化之路上的用人智慧

   2、 国际化人才团队的搭建是为了联想更好的国际化

   通常情况下,衡量一家企业是否足够国际化有两个标准维度: 1 、企业在国际市场运营、竞争的能力,表现为国际视野的领导力、全球化运营模式、人才、供应链管理、技术、品牌等等; 2 、企业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表现为企业海外收入、海外资产的比重等。

   这些国际人才的加入正好符合联想国际化战略布局,按照联想的战略,是典型的 “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种着田里的。”“碗里的业务”是个人电脑业务,这是联想的核心,目前联想已是市场领导者;“锅里的业务”是指移动和数据中心业务,这是联想正在打造的新引擎,未来要成为联想的盈利支柱;“田里的业务”则是“设备 + 云”,联想要打造下一代智能设备和未来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国际高端人才的不断加入和国际市场的进一步开阔,联想在国际上的企业形象、行业地位、行销范围等不断 提升 ,这也将成为联想在品牌价值上和其他国内品牌的分水岭。

   二、 纵深国际化,以 “中国眼光”式的并购复制成功

   除了对国际性人才的求贤若渴,联想国际化实际上还有一把大 “刷子”――并购。

   2004 联想蛇吞象 似地并购了 IBM 个人电脑部门,真 开始了国际化之 并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 PC 厂商。 2014 年联想以 23 亿美元收购 IBM x86 服务器业务,正式进军轻服务器行业,在 X86 服务器市场份额上从第六攀升至前三。不久之后,联想又斥资 29 亿美元从谷歌手中买下摩托罗拉移动业务。

   借助并购,联想不仅完善了全球业务布局,也一举获得进入欧美成熟市场的通行证。同时也改变了联想过去依靠 PC ,登上了全球个人电脑领域冠军的局面,未来,联想多点开花,构建出全新业务格局: PC 、移动设备和企业级设备成为联想三大业务支柱,软件和服务贯穿其间。

   更为宝贵的是,通过这种滚雪球式的并购,联想获得了全球最顶尖的人才,目前联想在中国、美国、日本、巴西、欧洲、以色列等国已经拥有 9500 多名研发人员和工程师,构建了以中国、美国、日本三地为支点的全球创新研发三角。并且联想创投还已经在硅谷投资了 7 8 家创业公司,这些公司将为联想的技术创新带来很好的补充。

   要知道谷歌、英特尔、亚马逊、三星等众多注重创新的科技企业,都是在自己研发的基础上,开展创投业务。而联想则用可以复制的并购模式完成了国际顶尖人才的储备和创新的延续。

   而且这些并购对象的选择也充分展现出联想独到的战略眼光,通过并购联想显著提升了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

   这次三位专家型国际高端技术人加盟 联想, 又再一次应证了几点:

   1、 联想一直在往深度国际化、朝多元化集团化迈进,尽管它已是国内这方面的翘楚。而且联想的国际化还与大多数世界 500 强不一样,联想更能本土化、兼收并蓄。

   2、 联想对于人才的引进和国际化布局是建立在清晰的愿景和战略之上。联想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组织架构的调整,这包括整合个人电脑和企业级的业务,其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他们在研发、供应链、采购以及前端渠道和客户上面的协同效应,并集中精力专注于移动、云服务、物联网等关联紧密,并且增长潜力更高的新业务上。

   显然,对于未来,联想已是成竹在胸,而且如今联想已经是一家彻彻底底的国际化企业,正释放着属于国际性大企业的号召力,将会吸引越来越多 专家型国际高端技术人才加盟 , 助力 联想 “设备 + 云”战略的 加速 推进。

   响铃 xiangling0815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搜狐科技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联想国际化之路联想智慧医疗联想的国际化联想官网联想服务联想电脑联想驱动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