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是化学工业品,我都用鸡精蘑菇精!”…Excuse me?!
流言: 听说味精吃多了不好,所以我们家现在完全不吃味精了,我们做饭都用鸡精和蘑菇精的!
真相: 味精在都市传说中具有许多危害,这些“危害”在不同的传说版本中也不尽相同。许多人“相信”味精有害,除了这些都市传说,很重要的原因是认为它是“化学工业品”。――但事实并非如此。
味精是什么东西?人体能够体验到的基本味道之中,有一种叫做“鲜”。亚洲人很早就用各种浓汤作为调味品,来增加食物的“鲜味”,比如鸡汤、骨头汤、海带汤等等。1907年, 日本人蒸发大量海带汤之后得到了谷氨酸钠,发现这个东西尝起来像许多食物中的鲜味 。这个东西就是我们说的味精。
最初的味精是 水解蛋白质然后纯化 得到的。现代工业生产采用 某种 擅长分泌谷氨酸的细菌发酵得到 。发酵的原料可以用淀粉、甜菜、甘蔗乃至于废糖蜜,使得生产成本大为降低。 这个过程跟酒、醋、酱油的生产是类似的。生产过程中并不使用什么“化学原料”。 如果把酒、醋和酱油当作“天然产物”的话,味精就应该也是天然产物。如果因为发酵和纯化是工业过程,而把它当作“化工产品”,那么至少白酒也应该被划为“化工产品”。
白酒……你确定?
谷氨酸是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之一, 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 。但是,被束缚在蛋白质中的谷氨酸不会对味道产生影响,只有游离的谷氨酸才会呈现谷氨酸盐的状态,而产生“鲜”味。在含有水解蛋白的食物中天然存在谷氨酸钠,比如酱油是水解蛋白质得到的,其中的谷氨酸钠含量在1%左右,而奶酪中还要更高一些。有些水解的蛋白质,比如水解蛋白粉,或者酵母提取物,其中的谷氨酸钠含量甚至高达5%以上。还有一些蔬菜水果,也天然含有谷氨酸钠,比如葡萄汁、番茄酱、豌豆,都有百分之零点几的谷氨酸钠。 这样的浓度,比起产生“鲜味”所需的最低浓度要高多了!
当今市场上的味精是高度纯化的发酵产物,我国国家标准要求谷氨酸钠含量至少在80%以上,而高纯度味精则要求99%以上。
味精与“中餐馆并发症”
1968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描述了吃中餐的奇怪经历。大致是说开始吃中餐之后15到20分钟,后颈开始麻木,并开始扩散到双臂和后背,一般持续两个小时左右。
这篇文章引发了世界性的对于味精的恐慌,被称之为“中餐馆并发症”。后来有一些针对“中餐馆并发症”的研究,但是 无法证实它的存在 。不过,基于“没有证实不代表不存在”的莫须有怀疑精神,这个故事很快广为流传,但是针对它的研究也就没有人关注了――
味精的安全性
针对味精安全性的研究很多,没有发现过它能产生危害。只有个别动物实验发现 在“大剂量”下,对于某种非常敏感的老鼠有产生神经毒性的可能。 不过所需要的大剂量远远高于人类食物中可能使用的量,也没有进一步的后续研究。
美国FDA、美国医学协会、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卫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组(JECFA)、欧盟委员会食品科学委员会(EFSA)都进行过评估和审查。JECFA和EFSA都认为 味精没有安全性方面的担心 ,因此在食品中的使用 “没有限制” 。美国FDA的一份报告认可“有未知比例的人群可能对味精有所反应”,但是针对整体上的味精,他们赞同JECFA的结论。
鸡精或者其他精又如何?
“鸡精”这个名字起得非常成功,再配以包装上画的大母鸡,给人感觉鸡精是“鸡的精华”。鸡精的销售,也大有取代味精之势。
其实呢?
鸡精的主要成分还是味精,只是 味精是单一的谷氨酸钠,而鸡精是一种复合调味料 ,其中的谷氨酸钠含量在40%左右。鸡精中除了味精之外,还有淀粉(用来形成颗粒状)、增味核苷酸(增加味精的味道)、糖、其它香料。增味核苷酸本身也能产生鲜味。跟味精混合之后,所得的鲜味会大大超过二者单独的鲜味之和。这就是所谓的“协同作用”。
严格说来,鸡精里还应该有一些来自于鸡的成分比如鸡肉粉、鸡油等等,来产生鸡的味道。但是, 由于来自于鸡的成分比较贵,为了降低成本,厂家可能完全不用鸡的成分 。所以说,你买的鸡精中是否含有来自于鸡的成分,完全取决于生产厂家,消费者基本上不可能从产品来进行判断。
鸡精广告经常宣传自己是“真正含鸡肉”的,然而当禽流感闹起来的时候,他们又改口说根本没有……→_→
味精的成分单一,在食物中主要增加“鲜”味。鸡精、蘑菇精等复合调味料的的成分复杂,一般而言,“香”味更浓郁一些。 不管是那种精,只要它能产生“鲜味”,就都含有味精――谷氨酸钠 。只不过经过仔细的配方,复合香精产生鲜味的效率更高,也可以满足不同的特定需求。
结论:谣言破解。作为味精的化学成分是谷氨酸钠,是能够产生“鲜味”的谷氨酸盐的一种。除了发酵生产的味精, 谷氨酸盐还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 。关于“味精会导致XX”的传言,科学家们努力了很久,也无法证实。在国际权威机构JECFA和美国、欧盟的监管体系里,味精的安全性都不用考虑,在食品中的使用也无限制。鸡精等肉味香精中也含有大量的味精。
一个AI鉴于味精的安全性如此高,我决定连一些“不宜过量”的套路都省掉好了――只要你不嫌腻歪,爱加多少加多少。至于那些劝你把“不健康”的味精换成鸡精蘑菇精的人――爱吃吃,不吃滚!
好嘛,如果你还有“这东西能不能吃”方面的困惑,欢迎翻本文作者 云无心 的牌子直接问(比AI温柔多了):
长按扫描二维码!
本文来自果壳网,谢绝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