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元投资领袖圆桌:未来20年市值排名前五的一定是人工智能公司
1 新智元原创
整理:刘小芹、闻菲
【新智元导读】 10月 18日首届 AI WORLD 2016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新智元100论坛,特设“新智元投资领袖圆桌”, 邀请国内主流 AI 创业及投资领袖, 结合创投实例,探讨了人工智能现在为什么这么热?创业公司是否会成为颠覆性的力量?做平台还是做应用等问题,最后还 分享了他们关于创业把握商机、逐鹿市场的见解。
新智元100论坛 · 投资领袖圆桌介绍
2016 AI WORLD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开设了新智元100论坛――新智元100是新智元的子品牌,聚焦人工智能行业投融资与创业。大会主办方表示,新智元100论坛是专为有投融资及创业需求的单位及个人沟通交流特设的论坛,邀请的讲者也都是国内主流投资机构领袖:微软创投加速器CEO罗斌、赛伯乐投资集团总裁王阳、明势资本创始人黄明明。
不仅如此,新智元100论坛还特设“投资领袖圆桌”,由酷我音乐创始人、百度七剑客之一的雷鸣担任主持人,嘉宾包括 小 i 机器人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袁辉 , 梅花创投创始人吴世春, 高榕资本创始合伙人岳斌, 慈星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裁李立军 。
现新智元特为 没能亲临现场的读者 整理圆桌讨论实录并发布如下,看各位 投资领袖如何 剖析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弯道超车的机会和突破口。
主持人:
雷鸣 酷我音乐创始人、百度创始七剑客之一
论坛嘉宾:
袁辉 小i机器人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吴世春 梅花天使创投创始合伙人
岳斌 高榕资本创始合伙儿
李立军 慈星股份 执行 董事、副总裁
新智元投资领袖 圆桌主持人:酷我音乐创始人、百度创始七剑客之一雷鸣
雷鸣: 首先让我们先自我介绍,然后给出自己的一些比较精彩的观点,从袁总开始。
袁辉: 好久不见,大家好,我是小i机器人创始人袁辉,我们在中国乃至全球做人工智能,讲的常规一点就是我们做的时间可能比较早,从2004年我们就首次大规模的做人工智能,发布了一个聊天机器人,比苹果早了7年。很凑巧的,就在今天,Gartner 发布了2017的十大技术趋势,把小i和苹果的Siri、微软的 Cortana 放在一起,认为是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对话系统,来自云端的能力可以以“Conversational+”的形式对接万物,这也说明我们这些年在另外一个领域的深耕是有成效的,所以今天很高兴新智元杨总的邀请,让我们和各位有一个分享,谢谢大家。
李立军: 大家好,我是慈星股份的李立军,我们是一家上市公司,原来做纺织行业自动化的,几年前我们开始把产业链延伸到机器人这个领域。目前在浙江地区我们是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公司之一。2014年我们开始面向未来,未雨绸缪,去考虑做了一些人工智能产业的早期布局,到目前为止慈星及其母公司也陆续投资了行业里面多家服务机器人和核心技术相关企业,在这个行业里面我们还是属于新来者,正在学习的过程中,谢谢。
岳斌: 大家好,我是高榕资本的岳斌,我过去也算是技术背景,但当年我们在读书的时候没有人工智能这么有意思的东西,所以后面做了投资,在过去投资的领域里面,其实我们是投了非常多技术类的公司,这里面从2010年投手机开始,到后面投各种硬件、机器人,有很多很有意思的机器人产品,还投了很多非常好的AI的公司,也希望跟大家多多交流。
吴世春: 大家好,我是梅花天使的吴世春,梅花在人工智能这块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做一些投资,包括像传感器的,还有大疆的无人机。我们做早期投资,投的都是一些偏垂直领域的人工智能的公司。
20年后排名前五的一定是人工智能公司
新智元投资领袖圆桌 嘉宾:小i机器人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袁辉
雷鸣: 大家都认识了一下,我发现有很多跟我还特别有渊源,我们就开始探讨。我想从大往小了去聊。第一,我想聊一下人工智能现在这么热,过去我们也发现过很多热点,像我记得可能两三年前的时候,大家的热点是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但今天就显得有点过去了。2016年全球市值前五的企业全部跟互联网有关,我们大胆的去预测一下,再往后看20年左右,排前五的公司会不会都是人工智能公司?也就是说人工智能到底是一个转瞬即逝的名词,还是一个会对社会,对企业,对方方面面产生根本性变革的一种技术或者是产业?听听各位的想法,从小i机器人开始聊一下。
袁辉: 我想今天这个时间提人工智能,大家对人工智能都有些基本的了解,人工智能到现在已经60年了,前面两次基本上都以失败而告终。很多人确实也在问这个问题,第三次到底是昙花一现,还是会持续改变生活。我个人的观点非常明确,前面两次有非常重要的特点,我今天没有听全所有的演讲,很多投资人或者很多产业人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脉络和方向还是非常迷茫的,前面两次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科学家们在实验中一直想造出一个“变形金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包括今天实际上全球5家大佬,他们在方向上都是非常明确的,还是在选择变形金刚,变形金刚是人类的梦想,但是到今天为止包括这5家在内,没有一家给出了实现变形金刚的可能,所以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果我们今天还是继续沿着变形金刚这个方向往前走的话,很难保证我们是不是在5年之内,10年之内这个方向会再次死掉。因为这是逻辑问题,就好比说今天我们让苹果10万名员工拿出1000亿美金做变形金刚,结果也不一定能做的出来,所以,这是一个巨大的逻辑命题。
今天我可以更明确的说在未来的20年,前5家市值排名最前的公司,我坚信它一定是人工智能的公司。 今天在第三次人工智能的浪潮里面,跟前两次有个根本的区别,因为还有像IBM,还有像小i这种人工智能的公司,正在把人工智能商业化。今天我们已经让人工智能的技术在很多的领域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也许今天大家看到的很多创业团队目前还没有货币化,还没有直接影响我的生活,因为我们一谈机器人就会想说大白,但那个是皇冠上的明珠,这是有问题的。
讲个案例,比如说小i今天在建设银行的客服机器人,去年就帮建设银行省掉了6000名员工。实际上包括IBM的沃森,他们已经在深刻的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如果今天人工智能已经在改变你的生活,而且将会越来越明显的时候,人工智能将不会再回去,它没有机会再回去,所以你只会越来越深入的被卷入到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在5年之后,10年之内一定会像空气里的水一样,逐步让人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李立军: 我个人观点对人工智能还是比较乐观的,我回顾一下我们自己公司的发展历程,以及我们这个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发展,通常人类去看问题都是线性的,以5年为例,最近的5年、后面的5年,再后面的5年,事实上你认真的去想的话,会吓一跳,比如说2010-2015年这5年,跟1990-1995年这5年,社会和技术的发展变化是很大的。我们现在的社会,基础已经很大,就像金字塔的底部,越来越大,越大以后再往上面去成长,包括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可能也是非线性的。我相信,可能用不了20年,可能10年,甚至说更短的时间里面,我们这个社会,人工智能不能说是颠覆,应该说是人工智能跟我们日常生活高度融合,我们10年以后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人工智能了,我们每做一件事情,无论是生活、工作,还是出去旅游,人类对人工智能都会有一定的依赖性。
当然现在也有很多专家担心,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会对人类造成威胁,但是这一块我觉得威胁不会很大。就像传统的武器,或者甚至是一把菜刀,它可以用来杀人,也可以用来切菜,人工智能也是同样的情况,既可以往正面的方向发展,也可以往负面的方向发展,最终肯定会有一个平衡。未来的生活,5-10年以后总的来讲,应该是更美好,谢谢。
岳斌: 放在一个刚才雷鸣提到的那么长的时间维度, 显然到了那个时间点,世界最大的公司应该是人工智能相关的公司 ,因为人工智能多了一个维度,是一个家的概念。但是同时作为我们这样的在行业里面的人,其实也不愿意鼓吹任何泡沫的东西,就估值这个话题我想说我看到的一个现象,其实今天在美国这么多的AI公司,那么多大牛创业也有很多公司卖掉了,但是估值超过5亿美金的公司屈指可数,所以在短期之内我们特别多的去鼓吹这么一个事情也有可能会就像我们今天看过去的O2O,或者行其他业一样,也会让很多人受到伤害。
吴世春: 如果放在一个比较长的维度来看, 所有的公司都会变成人工智能公司 ,你不管做什么职业,做金融,做医疗,甚至媒体写稿,都是人工智能来去辅助你去完成各种各样的工作,所以我觉得从投资人和创业者的角度来看,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投资的方向,我们也希望更多的创业者能够在技术上面做出更多的突破,我觉得人工智能肯定还是未来的最终的方向。
雷鸣: 谢谢。我觉得各位讲的都特别精彩,每个人都坚信再过20年的话,人工智能将会成为一个领导型的,在整个经济领域、社会领域,包括生活中变成一个基础性的服务,对社会造成一个根本性的颠覆性的影响,我个人也特别赞同这个观点。
我和一些朋友沟通,我们觉得互联网解决了一个连接的问题,信息流动的问题,使得从商业形态去中间化,以前我们需要到市场,现在去阿里巴巴、淘宝,替代一般的百货超市,使得供给和消费连接了起来。今天的Uber也是一样,更有效配置了一些资源。
人工智能有可能解决生产端的问题,可能会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举个例子,我们说打车服务,原来的生产者是车和司机共同构成了生产者和消费者,未来车会自己开,会大幅度的提高劳动生产率。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因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导致大量的重复性脑力劳动者会被人工智能替代,而当我们真正看今天社会里面所谓重复性脑袋劳动占总劳动比例的时候,这个比例非常高,比如银行的收银员、司机,包括厨师,包括我们的基础医生,包括刚才讲到的投行的这些初级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人员,他们做的都是重复性脑力劳动,也就是他获得一些技巧之后,其实都是不断产生一些固定结果的东西,所以这些在未来都会逐渐的被人工智能所替代,生产出更高效率,更高质量的一种产品。同时当然也会面临一个失业的问题,但是另外一面这也会大幅度提升社会劳动生产率,任何一个技术最终它能够给社会带来一种发展进步的话,都是因为它对社会的劳动生产率的一个大幅度的提升,作为一个基础来去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也会特别相信过了20年以后,排前5的肯定都是人工智能企业。
创业公司是否会成为颠覆性的力量?
新智元投资领袖圆桌嘉宾:梅花天使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
雷鸣: 下面第二个问题,既然前5都是人工智能企业,这5家企业还会是现在的巨头企业吗?像微软这种财大气粗,有技术积累也可以吸引人才,他们会在新的竞争中继续保持强大的优势吗?还是说 创业公司会打败BAT、打败Google、微软? 我们还记得移动互联网的时候,就讨论这个问题,今天结果已经很明确了。今天人工智能又面临这么一个问题,我们这些创业公司究竟是中间打个酱油,最后又被谷歌这些给拿走,还是说创业公司会成为一个颠覆性的力量,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态,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吴世春: 大家都能够碰撞出来的机会我认为还是巨头性的机会,像现在的无人机、无人驾驶这样的机会,但凡是新技术革命的话,新的公司要能够崛起的话都要从边缘性的机会开始崛起,就像当时微软互联网带来的影响,带来像谷歌这样的机会。但是如果是明确的机会的话,大公司是有明显的优势,他可以在里面投入,他可以以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发展这样的技术。如果让我去看的话, 我更愿意投资那些可能现在垂直或者更加边缘性的这种应用,人工智能的相对冷门一点的领域 ;现在看起来那些非常明星的,或者非常热门的这种领域不仅贵,而且很可能巨头也一样在里面下注,我觉得这里面竞争会更加激烈一些。
岳斌: 这是个好问题,这个问题在2010年的时候其实大家就考虑过,而且在上一波移动互联网的时候我们有幸都投到了这些百亿级别的公司,如果定义成一定做到像BAT、谷歌那么多,就得照着千亿美元去,如果比这个数字少一个数量级,可能性应该还是有。其实刚才大家也都举了很多例子,比如说大疆这样的公司,其实大疆这样的公司今天值一百亿美金吗?肯定是值的,它可能离像腾讯、华为这样的公司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但是像这样的公司算不算是一家巨头公司,我认为还是算的。
那还有没有机会往更大的数量级推进呢?我觉得也还存在一定的可能性,我是怎么来看这个问题的?其实最近也是有一些机会和中国最大的这些大佬们有一些沟通,在某种情况下会有一些感觉,觉得是不是像他们今天所处的状态跟5年前、10年前又不一样了,比如马云已经50多岁了,中国互联网这些大佬们他们也都到了一定的年龄,而且至少在中国这些互联网公司还没有实现传帮带,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可能真的也许是创业公司的一个机会,在美国可能这个相对来说会更难一点。
李立军: 其实这5大公司,既是排名靠前的互联网公司,也都可以定义为人工智能公司,他们在不遗余力的在这方面做投资和布局,而且他们在创新性、原创性,在对新技术的敏感性上,要比一般企业更有经验。以前我在大型国企工作,我有一个非常深刻的感受,就是企业大了,就难管了,规模做到一定程度以后,以前做老二其实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做老大其实是蛮痛苦的,因为他往前面看,看不到到底会是怎么回事,所以要做一些前瞻性的东西,但是这些工作很有可能就踩空了,所以基于这样一个考虑,我认为可能不需要到20年,就会有新的公司冒出来,快速发展,甚至能超越这些大的公司。
袁辉: 比较坦率地讲这实际上不是有很多人花很多时间在人工智能里面做研究的。所以回答你这个问题的话,我觉得要从几个方面来看:
第一个方面中国和美国两个市场,因为现在中国市场跟美国市场,另外一个市场就是叫其他市场,这是第一点。
第二个就是人工智能已经作为了一个展现方式,首先分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所以不能拿这个腿跟这个手去比,比如说以服务机器人来举例,分三大部分,感知、思考、运动,未来我们整个人工智能想要的东西在哪?就是大脑这个层面,但是大脑这个层来讲,第一我们看中国和美国,第二全球所谓的六、七家这个大佬,他们是有方向选择的,打个比方,既然今天我们选择登珠穆朗玛峰,那5家或者其他还有很多创业团队都想登顶,那5家选择南坡,但是那个南坡到现在还没有人登上。如果今天的创业团队你在中国在全世界要做变形金刚,我给你100亿美元1000个员工去做并不代表你有可能去成功,所以并不代表谷歌、苹果这些公司有先进的储备就一定能做到。
中国和美国两大市场上面,我个人有个定论, 中国大脑一定是中国人自己做的 ,因为能把中文讲的很好的老外你几乎找不到几个,这是因为语言、文化、本地化数据很多的问题,还有政治问题,我们就不多讲了。回到中国我们说前面有BAT,实际上说的不好听一点的话,就是历史成功的基础也一定是未来成功的包袱,没有几个人能够说革自己的命,今天你去做搜索可能很难做过百度,你做电商,马云的体系非常强悍,今天做社交估计过不了几天就结束了,但是你今天做的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跟过往甚至还不能拿它跟互联网跟移动互联网比,因为 人工智能未来长期的核心竞争力不在商业模式,也不在用户规模,在哪?在技术 。刚刚黄明明最后讲的话我是非常认可,就是你不要说你是不是第一,你把你的机器人牵出来或者我直接体验,你能满足我的需求你就是最好的。拼的核心就在这儿,而且这个技术是长期发展的,从这个角度来讲,今天你是否能在这个领域选择正确的方向,而且长期的在技术上进行投入和研发,尤其在中国市场,这个机会是巨大的。因为BAT前面这些成功的企业,他现在充其量有一、两百人这样的团队在做人工智能,虽然有些人说我全力拥抱人工智能,但是他过往的东西包袱是巨大的。所以我想说这些东西要分层面,分体系,分选择来看,谁有没有机会,5年之后格局就会形成,这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布局期,谁的方向选对了,谁的资源匹配对了,谁的投入对了,5年之后就是谁的天下,全世界都一样。
雷鸣: 谢谢,我觉得讲得挺精彩,然后我最后也发表一下我的观点,第一我发现做投资的比做创业的更保险,我相对对创业公司还是比较乐观的,其实从历史上来看,互联网早期,微软包括IBM他们不是不知道互联网发生了,他们也做的,但是没做过这些新的,甚至我们说像雅虎本身也是个互联网公司,那谷歌起来之后Facebook又起来了。我觉得不是一次性的,不是一个大脑很强就通吃了,而机会是行业的。你今天看阿里巴巴是零售业,谷歌和百度是信息服务业,腾讯和Facebook属于通讯行业其实它都是替代人以前的一个固定需求,未来我们看一个很大的产业,智能+医疗一定是一个巨大的行业,那这个地方的老大和将来我们说在农业领域的老大,这两个我们认为是不重合的,因为这两个对于专业技能,对于做法完全是不一样的。即便BAT我们以前分析过这几家行业,互相都想抢地盘,但是为什么不成?有时候并不见得人才不优秀,而是有时候当你做一个事情,成功的经验也是你未来失败的原因,怎么讲呢?就BAT三家,他们在整个成功过程中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进而产生了一种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最后就会导致所有人都这么走。
比如典型的百度的文化就叫简单可依赖,信息检索就是要求这一点,快、准。所以百度做什么事情都是说别讲那么多废话,谁的快,谁的准就OK了,我不想让用户浪费时间,我们内部也不要浪费时间,所以这是技术导向。但是看腾讯完全不是这种风格,腾讯产品经理的这种文化,他最简单的就是说解决大家无聊,打发时间。我们对腾讯的感觉,包括用微信,用着用着一小时过去了,腾讯其实最大的优势不是说技术强不强,最重要的是让你消耗时间于无形,游戏也好、聊天也好,所以他的产品就会以用户体验为中心,他觉得你在我这儿玩的高兴,《西部世界》体验为王,所以这是一个。
但是阿里巴巴又不一样了,他是以性价比为导向,用户来就要买便宜的东西,坦白讲阿里巴巴的用户体验,尤其早期的时候速度也不快,布局也不好,我们从互联网的角度来看,但是有一点特别重要,用户说如果我买这个东西能给我便宜10块钱,多点三次鼠标,让我还得学点什么技巧我愿意,因为我省钱了,这10块钱对我很重要。所以每一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强化用户需求,进而导致说整个团队文化发生变化,所以你让百度去做一个社交软件,他做不好,因为他整个团队不是这么想的,他觉得你看我一发消息那边收到最快可能就挺好的,然后至于说里面各种玩法,各种很萌的脸谱,他可能就想不到,想到可能也被上头毙掉。
所以我觉得发展的话更多看中行业导向和需求导向,而技术的话仅仅因为现在这个阶段,这方面人才特别稀缺。互联网早期也是一样的,刚开始什么七层协议,也挺复杂的。我是学计算机的研究生,我学的时候还是网络刚刚开始,那个时候也不简单,跟现在人工智能一样,但是发展了一些年以后,你就会慢慢的发现懂人工智能的很多,人工智能基础的这些东西大家都开源,就跟当时互联网也有很多开源软件。之后大家在上面不断地提高用户体验,我的感觉是这样,从这个角度来说, 如果我们以需求,以用户导向为核心,我们在各行各业都会有超级巨无霸产生 。而技术的领先性,可能未来5-10年,我们储备了充分的一批人,他们对人工智能有充分的研究,也许技术并不是说排第一位的重要。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我相信未来如果20年之后再排前5的话,5个公司里可能跟现在一样,微软还算是留下来了,未来谷歌能不能留下来,我不知道是谁,我相信新的公司会比老的多,所以我还是乐观的。
投资和创业的热点
新智元投资领袖圆桌嘉宾:高榕资本创始合伙人岳斌
雷鸣: 另外谈一点比较务实的,在座我相信很多是投资或者是创业的,我们就问问几位无论是创业还是投资的,你们觉得最近两三年,哪些创业机会你们觉得是比较有可能能够发展起来,特别值得关注,然后哪些可能太难了,比如我做过全人工智能的,能够跟人一起玩,打架,然后一个人跟着你走的,这个我觉得没戏,咱们就看两年内有机会能落地,可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你们觉得 投资和创业的热点到底在哪儿 ,各位都从自己的角度发表一下意见。
袁辉: 实际上小i目前自己也在做投资,我们投了美国和中国的一些团队。很简单,人工智能未来就是要保持自己这样一个位置,一个生态,绝对不可能是只靠一家公司,所以人工智能上下游产业链非常之长。对小i来讲非常简单,我们的定位是大脑,所以大脑之外的所有地方我们都不会自己去做,我们一定会找最强的,最好的,或者最创新的团队去做,我们投资这样的团队基本上是两点, 第一点,你的技术要么是全球的前三 ,我们会非常有兴趣,因为我们自己是一家做了15年的创业团队,人工智能我们做了12年,我们太清楚这样的路有多长,我们不会去想你三到五年之后会带给我们多大的回报。我长期认为人工智能核心竞争力在技术,所以只要是最好的技术之一它的竞争力肯定会有的,而且技术好有一个特点,它就死不掉。 第二点,如果你不是最好的技术,但是你能够跟当前的商业回报。 就是说白了今天我们投了很多的创业团队,但是能够货币化的团队是少之又少的,能够超过一千到两千万收入的人工智能公司少之又少,因为有太多的方向是没有到达商业化或者货币化的状态,所以对我来讲很简单,要么你是很好的技术,要么你就现在已经可以商业化,这样的话我们会非常有兴趣,这是我们的观点。
李立军: 我们更倾向于投资终端的应用,也就是能解决用户具体痛点的东西。 但是,因为现在技术还只是在这个水平上,还没有到什么问题都能解决,所以我们更倾向于明确的,有确切需求点的垂直应用场景,我们尽力把它做好。技术这块,说实话我们并不占优势,所以我们更多采用的是整合资源这样一个模式,我自己提了一个理念,叫串珍珠链。我觉得,没有哪个企业有这个能力能把机器人或者说整个产业链从头到尾吃下来。一个团队、一个公司如果能把一个技术研究透,研究深就非常不容易了,所以我们首先找到这样一个确切的应用场景,比如说我们现在比较看好的,适合目前技术发展阶段的儿童教育陪伴应用。当然,有部分的技术我们自己也在做一些研究,但是更多的是串珍珠链,把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又大又亮的珍珠通过价值认同串成一个价值链,由这个价值链来面对终端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这个产业里面我们所需要的这些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我们可以去跟他们战略合作,深度合作。所以找到这些细分领域前几名的合作伙伴很重要,但不见得最终是跟排第一名的合作,如果我们大家能够混的很好,大家能够相互认可,同时技术我们也认可,我们就可以接受。用他们的技术,我们持续的与他们开展战略合作,我们可以更方便的把产品进行完善,使它更接近于客户的需求。这是我们正在做的,也希望未来通过这样一个模式,实现我们的理想,推动我们整个的产业链的发展,谢谢。
岳斌: 我说一下我们的看法,其实很多时候我并不觉得包括我们或者是说有哪些人特别的聪明,能够看到一些别人完全看不到的方向,就好像今天上午我也大致听了一下咱们这个会议,昨天也翻了一下新智元出的这本书,接下来无非还是那么几个大的方向,做最多的也就是无人驾驶、医疗、金融,基本上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差别,所以在这个大的背景下,我觉得大家很难在这个时间去想,我已经想到一个什么方向或者什么招是大家不知道的,然后我干了一个什么事情,就会很不一样。而且即便是想对了,这件事情也未必就是你的,所以这个里面我觉得不是在这个方向就一定能看到别人看不见的方向。这种事情你怎么找到最好的人,或者说最好的人即便摆在你面前的时候,你怎么样就能判断出他是最好的人,这件事情非常难。说实话现在就包括新智元的评选,包括各种行业的评选也很多,我也看到有很多好的公司实际上是大家看不到的,也包括业内的专家,这是一个很悲哀的事情,而且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正因为这样这个行业才有意思,也有各种各样的机会。说到这个方向上,我认为还有一个机会,即便是过去有很多人做了很多事情,但是这些事情也有可能因为技术的日新月异可能都有从头来做的机会。包括大家做了很多年的视觉、语音,甚至包括刚才袁总提到的聊天机器人等等这一类公司也很多,所以这里面区别于到底谁做得更好,而且这里面其实你去找很多新的东西的时候是按周来计算的。这里面看到了很多新的文章,几乎是在国外可能就是刚刚出来没有两三天,这里面其实就能看到很多最新的报道,然后接下来看到很多技术的脉络,最新的视频,最新的国外的这些论文,这里面其实是有很多很激动人心的东西,这里面如果大家能把这些东西做好了其实就已经相当了不起,再碰到好的团队,好的人的时候你就会有你的判断。其实这个比我们去想还有什么新的方向,我觉得可能有意义的多,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好在国内现在有类似于像新智元这样的一些新媒体出来,不然的话大家靠个人的力量很难去看到这些最新的进展。
雷鸣: 你刚才提到有一些还没被发现但是你发现很牛的企业赶快投。
吴世春: 我判断这个行业的话,其实还处于一个如果用对比来讲,就相当于互联网在1997、1998年的时候,其实还是属于行业的早期,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会先有人把路铺好,然后在上面跑各种各样的车,在路边建各种各样的商业设施,我相信现在还是一个基础建设的阶段,所以看到的很多应用的话,都还没有大量的爆发出来。
我们现在投的一些公司都是垂直类的偏弱人工智能的东西,但是已经是在这个行业里面有成百上千的效率的提高,比如说我们投的一个在电力巡线里面,原来中国电力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场,光电力 巡线 每年是几百亿的需求量,原来完全是靠人工找到这些故障,现在是靠无人机判断螺丝钉是不是松了,它比原来的这种效率提升以千倍的计算,原来可能一条线路的 巡线 需要几十个人一两周的时间,但是现在完全由无人机来做这个事情,这个就由企业的需求来推动着使用人工智能的这种技术,来去大大代替人力。如果你能够比原来的人力成本降低千倍百倍的话,其实它就比较容易使得企业获得订单,获得好的推广,所以我们希望我们投的企业都是用需求来做推动,一开始就能够赚到钱,而不是一开始制造概念。
做平台还是做应用?
新智元投资领袖圆桌嘉宾: 慈星股份执行董事、副总裁李立军
雷鸣: 谢谢各位,讲的非常精彩。我觉得世春也讲到, 现在我们能看到在创业上有两条路,一条路就是所谓做平台 ,咱们现在看到很多企业做一个所谓的比如说语音交互大脑,或者说什么类似于谷歌、百度、IBM都在做大脑,我们也看到是一个趋势,有很多企业希望说通过聚焦技术,然后用技术在各行各业延展,接着把整个价值做起来,把生态做起来。 另外就是做应用,能找到一个需求点,把这个价值释放出来 ,然后不管是用什么技术,不断地去提升这个技术,提高效率就行了。 我觉得确实现在也能看到这两条路,其实我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现在全世界销量最大的机器人是什么机器人?扫地机器人。几千万台了现在应该,所以这个东西大家不会觉得那是个机器人,但其实它确实是个机器人。当然这个话题也许我不知道在座各位愿不愿意说一下,就是我们未来往前看,比如咱们再说还是20年,我们就说远点,前5的公司都是大脑,5个大脑?还是5个方向的东西?比如企事业不管大脑,这是搞医疗,还是搞农业搞什么的,大概这个我不知道大家看看,咱们可以聊一下,现在我看到融资比较大的也都是属于平台级的企业了,因为确实找不到应用,所以一开始都做平台,就是发展个三五年之后,比如应用企业的估值和总盘子,和平台的估值和总盘子到底哪个大,这个路径到底是什么样的,咱们可以探讨一下。
吴世春: 一开始肯定是要先修路,像大脑,人工智能这种基础设施肯定是会先变成包括资本追捧的对象,包括大的企业愿意去铺的方向,因为这个如果能成为人工智能的平台的话,肯定是机会更大,而且商业价值也会更大。但一个平台如果缺乏应用在里面,就比如各种各样的行业应用,个人应用在里面发展的话,它的平台也不行。像现在苹果的iOS的平台,它的系统是乔布斯通过很多年的完善,但是它真正价值得以放大是在苹果系统上面数以百万计的开发者在里面开发各种各样的应用得到放大的,它原来就是一个封闭式的系统,后来各种开发者能够在里面愿意开发应用,他才能够变成一个市值一千亿美金的公司。所以我觉得未来这种平台性的和行业应用肯定会获得不一样的价值,但是从体量上来说,单个的这种平台肯定会更有价值,但是这个我相信对于投资的风险也会更大,如果对于投资人来说,你一开始就追逐这个公司去成为一个平台的话,因为它早期是没办法造血的,需要很长时间的完善,等到它的生态起来以后,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平台型的公司,不管是现在的谷歌还是苹果,都是因为围绕在他周边有大量的开发者和公司上面开发应用,才会变成一个生态型的公司,所以我觉得对于我们来说更好的选择还是先在垂直领域能够先活下来,能够赚到钱。
雷鸣: 你觉得像Facebook、谷歌,到底咱们说是一个垂直领域的巨无霸,还是一个所谓的互联网平台公司?
吴世春: 我觉得他是一个互联网平台公司。
雷鸣: 那他的生态来讲,比如说谷歌有什么生态?
吴世春: 他的安卓系统。
雷鸣: 我们以搜索为例的话。
吴世春: 如果是搜索公司就是垂直公司,但是他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就变成一个生态公司,安卓系统就变成一个连接非常多的开发者,来给他开发各种应用,我觉得生态型公司跟垂直型公司不一样的就在于你下面吸纳所有的计算能力和开发力量来去完善你这个东西。
岳斌: 今天其实听大家说到了好多是扫地机器人,如果大家开这么大的会,这么多人讨论人工智能发展,讨论到最后觉得最大的应用在今天就是扫地机器人,那我觉得这里还是有很大的机会在里面。
雷鸣: 你是觉得它是个平台公司还是应用公司?
岳斌: 应该是平台公司。当然现在最火的扫地机器人你要买还买不着,就是小米做的,我们大概投这个公司有一年半的时间里,当时有非常高的价值,但其实当时我们花那么高的估值去赌一个看起来非常非常垂直的一个产品,其实当时还真是看中了那个团队,所以真的就赌进去了。其实大致在这个领域里面,比如今天能干成什么样子,我觉得在很多这些产品里面的确用到了很多AI和硬件的这些东西,但是它未必用到这里面最先进的东西,这里面还有很多难点,难点也许在技术之外,在生产,在品牌,在客服,在很多很多的这些方面都非常难。
以大疆作为例子,大疆在很多年前在行业里面完全没有名气,他想挣钱但是不想融资,那个时候大家说无人机是一个极其垂直的公司,但是今天大疆的研发团队有五千到六千人,无论他说不说自己是一个平台型公司,我认为他今天已经是一个平台型公司了,因为他除了无人机之外今天还干了很多事情。那就是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可能大家会想的很美好,那我觉得今天可能真的先把一件事情做好,后面怎么样去平台化,后面再慢慢去做,包括做大脑这件事情,什么东西叫大脑?我们在AI领域做了很多事情的人,我不知道这个东西怎么定义。
雷鸣: 我觉得可以定义一下,软件时代叫OS,人工智能时代叫大脑。
岳斌: 我觉得可能很多人有不同的定义,大家都有自己的理解,所以到底所谓人工智能时代的平台型公司长什么样,我觉得今天真的不一样,不过我们也做了很多的思考,我好像开始觉得我也有我的看法了,到后面可能大家也可以一起来探讨,我觉得其实有些人是非常的强,高度非常高,可能这些人也不见得会在这些公开场合出现,但是我的的确确能看到这样一些可能性。
李立军: 从我个人的观点看,平台公司肯定是真正能做大的 ,无论在任何时候,肯定是平台企业大于垂直应用行业,其实一个垂直应用领域的企业发展到后面,他不说自己是平台也是平台公司了,但是话又倒过来说,要做平台不是这么容易的,但是我觉得机会还是很大的。现在我们人工智能的发展,如果我们按照2015年或者2016年这个状态算,我觉得整个产业可能还处在萌芽期,所以这个后面的机会肯定是很多的,包括到我现在为止,计算机的硬件架构和计算性能,远远还达不到这样的水平。但是我觉得应该从自然界的角度来讲,应该存在这种可能性,就是计算架构上的颠覆,这个颠覆有可能是明年,有可能是十年以后,也有可能是百年以后,但是如果在未来出现了,这样一种架构的颠覆,我觉得人类可能会在未来非常快的时间里进入强人工智能的世界。现在,包括欧洲和美国都有一些研究机构,包括一些华人的团队,都在从事一些我们现在看起来很不是很靠谱的强人工智能研究。但是,我觉得在将来一定会有一些变化,这些突破很有可能是由这些小团队完成的。因为有这样的突破,他们非常有可能在20年以后,甚至10年以后,成为全球领先的,非常大的平台性公司,总之,一切皆有可能。
袁辉: 实际上在目前中国的很多创业团队,我们就不讲美国了,中国的很多创业团队大部分在人工智能这个创业时间应该是不超过5年的,所以很多的团队实际上虽然有很多资本支持,但是绝大部分没有经历过真正的创业深刻的洗礼。
第二个关于平台型的公司Siri,在2013年的时候,宣称自己是中国版siri的团队,在两年之后,要么是转型,要么是死掉了,所以如果你今天是模仿谷歌、Facebook等等这些平台的战略,基本上在5年之后,绝大部分这种创业团队会死掉。无论你今天拿了多少钱,如果你走这个方向的话。原因很简单,很多包括谷歌当年是一个搜索公司,他压根儿就没想到要做一个多么伟大的平台,他只不过在后面移动互联网里面,因为整个公司战略,资源的考虑,所以他会考虑有安卓,有移动互联网,最后形成的一种生态,变成了一个伟大的公司。如果你一开始做平台就是一个大公司的战略,创业团队一定是首先要生存下去,有很强的应用或者核心竞争力,到了某一节点有大量的资源,你才有可能变成平台,这是一个逻辑问题,所以在今天来讲,如果你一开始你就说我因为有一个平台,因为美国那几家公司拥有几千亿这样的市值,对资本,对投资来讲听上去很便宜,一旦做成就未来几千亿,这个故事讲了很多遍,所以很多资本投进去,但是过了两年就发现很头疼。所以今天做平台得有基础,你如果没有这个基因,你们家又没有这个底子,你一上来做平台这事儿基本上不靠谱,所以我想说绝大部分做平台像今天的公司基本上都会在5年之内死掉,但是今天你做了垂直应用型的公司,这种公司可能今天看上去可能比较Low,但是这不代表说他没有未来,至于他未来是说100亿人民币,或者500亿人民币,他可能是在发展。这是我的观点。
雷鸣: 这个问题其实大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所谓怎么定义平台和垂直,这个确实也是有很多的想法,现在如果说垂直到大行业,因为国民经济基本上就是划分成十个左右的大行业,这个如果我们定义叫垂直的话,那可能我觉得不会有一个公司能横跨几大产业的,这个难度会超级大,但是如果拿到一个行业的话,在行业内部我们看就是一个平台性企业,如果过去看互联网的发展,基本上这些公司最开始都是一个小的垂直应用,没有人确实一开始就说我要做平台,谷歌就是一个小搜索,Facebook就是校园里的一个大家闹着玩的。
另外一点就是2C、2B,就是你这个公司到底直接面对的是给其他企业提供服务的,从这一点看我们在行业里面看都是2C的,2B的企业也有,但是相对来讲生存的比较安稳一点,因为2B毕竟多一点,所以这个我们因为时间问题就不再展开讨论了,留给大家自己也想一想,就是说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话,将来这到底是说刚才讲我是一个2B的,比如说大脑一般我们理解都是2B,因为大脑对于一个C来讲我实在不知道这是啥东西,但是你说这个C的用户,我就说这些东西得能用,你说你给我扫地我知道,你说你给我提供一个大脑这个东西我能干啥,所以这一块也是值得深思的一个点。
人工智能创业建议
新智元100论坛讲者、投资领袖圆桌主持人及嘉宾与大会联合主办方新智元创始人杨静合影(左起):论坛 讲者赛伯乐投资集团总裁 王阳 , 讲者 明势资本创始合伙人 黄明明 , 圆桌主持人酷我音乐创始人、百度创始七剑客之一 雷鸣 , 嘉宾小 i 机器人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袁辉 , 新智元创始人 杨静 ,嘉宾 慈星股份执行董事、副总裁 李立军 , 嘉宾梅花创投创始人 吴世春 ,以及 嘉宾高榕资本创始合伙人 岳斌
雷鸣: 最后作为结尾,每人一句话,正好咱们都是投资的,也许在座有不少是做创业的,我觉得一定要简短,一分钟给大家在人工智能创业上的一个建议。
袁辉: 现在这个时代,为什么今天包括台上的嘉宾的观点都非常不一致,甚至有很多分歧,因为很简单,现在是一个格局没有形成的时候,没有人现在敢说我做这个是有什么样的结果。反过来说现在是一个最好的机会,意味着对所有人都有可能成为冠军,所以今天如果是创业者来选择人工智能这个方向的,我觉得一定要头脑非常清楚,现在最重要的是方向和路径的选择,而不是其它,因为人工智能这个深渊,这片大海是极其的广袤,但是也极其的危险,如果你不能走到最后的话,你基本上只能看到未来的浪花,但是你却无法享受,所以 对于创业者来说,一定要把人工智能发展的产业、脉络、方向,都是要作为重点考虑的问题,千万不要跟风,因为跟风到最后是没有人可以救你的,这就是我作为一个创业老兵的一个建议 。
李立军: 乱世出英雄,在这样的时代,英雄很容易冒出来。但是怎么出来,我自己的体会是要专注,非常聚焦于能够体现你专长的一个点上。我看到很多创业团队战线拉的太长,什么都去干。但我觉得,一个团队,比如说做服务机器人开发团队,他从头干到尾,啥都是自己干的,这个事情真的不是很靠谱。我们自己也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实事求是的讲,即使是把其中一项技术做好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已经耗费了巨大的心血。我自己感觉,要把创业做好,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聚焦,把自己擅长的事情做好,当然这个刚才袁总讲的方向很重要。我觉得创业必须要有激情,然后就是专注。总结起来就是,既要有激情,同时也要非常聚焦到一个你自己擅长的地方,才能更接近成功,这是我的想法。
岳斌: 其实今天我觉得, 在这个行业里面真的只有很少的人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或者是对最新的东西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如果你很有幸成为那少数的人,你就好好做一把 ,然后用各种方式想到怎么样把事情做成,在大公司做不成就出来做,这件事情本身是激动人心的,就是把事情做成非常重要,如果到现在为止可能大概知道个概念还不完全知道,几乎不怎么知道大家到底在说些什么,对这个事情已经没有自己的判断了,坦率地讲不要干了,因为这个行业发展的太快了,从我们的角度也一样,真的觉得这是个机会就多做一些事情,这里面的认知是非常有价值的,特别懂的人,这件事情本身就特别有价值。
吴世春: 在一个快速成长,快速变化的行业里面创业,要不断地提高你的认知能力,这是创业成功的最关键的因素。 对于创业方向的选择,我的建议是因我也经历了这十几年的工作,你一定要能清晰的说出你前三个为你付钱的客户是谁,这很关键,你如果做做做,总是去不同的领奖台领奖,去不同的媒体上曝光这是没用的,关键是要有客户愿意为你买单,造血能力还是VC去判断一个企业最重要的价值,你可能在A轮之前,或者在B轮之前都可以讲故事,但是到最后还是要能赚钱。
岳斌: 要提高认知能力就要多读新智元。
雷鸣: 说的特别好,我最后给一点小补充,因为现在很多朋友都问我说人工智能这么火,有很多很有成就的企业家,包括高管都问说也不太懂我应该怎么办,我要不要也去介入一下,怎么介入一下等等。我其实就一个建议,如果你认为20年以后排前5的企业都是人工智能企业,如果你现在已经懂人工智能你就太牛了,刚才也说不用谨慎,就是说你得先进来才行,现在好多创业者都是连续创业者所以我觉得你不进来在外面看,和进来完全是两码事,如果你有幸已经是学过计算机、人工智能,在这行业,那就赶快,如果说没有这个基础的话,我觉得也需要创造基础进来,因为总之未来如果说20年以后你看的话,这个行业相关的所有人都必须要懂得,都是在做跟这个相关的事情,你越早进入优势越高。因为我最早在百度的时候,加入百度比较早,当时我苦劝我的同学,结果我们那时候最早,包括前7个人,因为我是更早一点帮着招这些人,招不来的,北大清华人家不愿意来,当然招了一些其他的不是北大清华这么有名的学校,但是可能有激情,或者说去不了微软和IBM然后招过来,但是今天来看这个选择很好,另外有时候我也会讲,像马云的团队现在菜鸟的总裁以前是马云的前台。
现在社会变化这么快,机会这么多,你就以一个点,就你个人来讲选择比努力工作重要太多了,如果你要选择这个领域一定要选择未来,不要选择当下和过去。如果说你选对了,它就是每年100%、50%的增长,只要你别太倒霉,每次加入一个公司都倒闭,那90%的人都会得到一个比你错误选择高很多倍的收益,所以这一点我觉得是我给大家的建议,我觉得你没有优势如果还不进来,以后你就是彻底的劣势了,所以最后我觉得人工智能真正向上,希望大家都能够进来,能够一是说做出贡献,第二是享受人工智能高速发展带来的红利,另外也是 希望大家多关注新智元,因为多过来吸取一些营养,这一块实在变化太快了,无论从算法到产业几乎每天都在变,我觉得多关注这一块的话也会给你很多的信息,让你不断地纠正自己的想法,选择更正确的方向 。
我就主持到这儿,我宣布今天的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2016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主论坛全程回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