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笔”:把孩子的信笔涂鸦变成动画?
创造性增强现实(Creative AR)采用"儿童视角",让计算机像孩子一样通过分析物体基本属性实现物体识别,从而理解和支持孩子的创造力。
小小牛创始人曹翔在钛媒体 2016 T-EDGE 上演讲
如何培养孩子的 “创造力”? 小小牛创始人曹翔办法是,给孩子一支 “神笔”,把孩子笔下的世界变"活",让孩子成为"神笔马良"。 在钛媒体 2016T-EDGE 年度盛典上,曹翔演示了这支“神笔”,讲述了如何运用自然人机交互、计算机识别和增强现实技术,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人工智能威胁论由来已久,但曹翔认为,有一样东西机器永远无法取代人,那就是创造力。
今天这个时代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加需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但市面上多数常见的AR产品无法支持孩子的创造力,目前多数AR产品是通过扫描图片或AR信息的方式实现信息的增强展示,显示的信息都是事先定义好的,无法支持孩子的创造力,因为孩子的创造行为是不可能事先被定义的。
孩子进行创造有一个很大的门槛,就是好的创意如何表达和实现。孩子有了一个很好的想法,却往往由于缺乏专业技能,无法把它变成一个大家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小小牛在做的,就是通过技术的方式降低孩子的创造门槛。
曹翔说道,要想支持孩子的创造力,就要求AR(增强现实)能够理解孩子身边的一切东西,包括孩子凭空想象出来的、创造出来的东西,想做到这一点,只有两种方式。第一种即所谓的"上帝视角",这是大部分AR产品采用的方式,这需要无比庞大的数据库,实际上几乎不可能做到;另一种方式是"儿童视角",像孩子一样,学会从物体的基本属性出发认识完全陌生的事物。
创造性增强现实( Creative AR)就是基于"儿童视角",让计算机能够像孩子一样,从基本物理属性出发,识别不同物体,进而理解和支持孩子的创造力。 Creative AR 用虚拟和现实结合的方式,降低孩子的创造门槛,帮助孩子创造出好玩有趣的东西。例如,运用该技术,孩子能在几秒内,通过在纸上画画就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动画。
不仅如此,小小牛还把创造性增强现实的应用在3D中,孩子画的不同颜色的线条,都可以被理解为不同的景观,如蓝色代表湖水,绿色代表树木,黑色代表房屋,孩子通过线条的勾画和设计,就可以创造一个3D的世界,不必事先学习复杂的动画软件或者3D建模软件。
最后,曹翔说道,人工智能是一个势能,会帮助人类创造出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伟大的东西,而未来的创造者正是孩子。
以下为曹翔在2016 钛媒体 T-EDGE年度盛典上的演讲实录:
我演讲的题目是《Creative AR 帮孩子创造》。今天很多演讲都提到了AI威胁论,等我们的孩子长大后,现在的很多职业可能都被机器代替了。但我相信有一样东西人类永远不会被机器代替,那就是创造力。我认为今天这个时代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加需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我们公司在做的事就是帮孩子培养创造力。我们的定位是用自然人机交互技术、计算机识别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帮孩子把他们的创意变成现实。今天非常荣幸和王坚博士同台演讲,15年前我在微软实习的时候,他是我的导师,他也是带领我进入人机交互这个领域的启蒙老师。
我们所有面向儿童创造力的技术,有一个统称的名字,叫做创造性增强现实(Creative AR)。该技术将虚拟和现实结合,帮助孩子创造出在单纯的现实环境中创造不出来的东西。
AR怎么能够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呢?
我们不妨先看看我们现在熟悉的AR产品是什么样子的。把一张印好的图片放在桌上,用手机或者iPad拍摄图片,就会识别出这张图片,并且在图片上叠加显示一个跟这个图片相关的二维或者三维信息。图片和叠加显示的信息都是事先定义好的。这类AR产品无法支持孩子的创造力,因为孩子的创造元素可能来自身边任何东西,任何AR产品不可能把孩子身边的一切都事先在产品中定义好,更不可能事先定义孩子可能创造出来的东西。
想要用AR支持孩子的创造力,就要求我们的AR能够应对孩子身边的一切东西,包括孩子凭空想象出来的、创造出来的东西,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只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采用所谓的上帝视角,试图让机器变得像上帝一般"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也是大部分人工智能产品采用的方式,但难点是这需要无比庞大的数据库做支撑,实际上几乎不可能做到。即使机器能够认识世界上每一个现实存在的东西,也不可能认识孩子脑袋里想象出来的世界。
另外一种方式是采用"儿童视角",让机器学会像孩子一样分析和思考,而不是像上帝一样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孩子怎么去认识世界呢?对于孩子来说整个世界是全新的、陌生的,但他能够慢慢理解那些全新的陌生的事物,原因是他理解了事物的基本原则和属性,
比如说形状、颜色、运动、大小、结构等等。孩子理解了事物的基本属性以后,当他见到一个东西,无论这个东西他以前有没有见过,他都知道怎么跟它相处,跟它互动。
我们的 Creative AR 正是基于第二种思路,像孩子一样去学习事物的基本属性,用计算机识别技术分析并试图理解真实的物体和孩子的创造物,用这种方式支持孩子的创造力。
刚才给大家看了几个例子,其中的共性是我们的产品只是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框架,孩子可以在这个框架里创造任何的东西,我们的产品能够理解孩子在该框架下的任何创造。
刚刚展示的几个产品是 " 为孩子提供开放性创造框架 " 在一个维度上的应用。实际上我们正在把这种思路应用在不同的维度上。
下一个例子是把这个思路跟逻辑思考结合起来。在这张实体的地图上,小汽车会自动行驶,在地图上摆的每一样东西都会成为障碍,帮助它寻找目标。无论是画线,还是实物拼摆,都会帮助我解决这道迷题。
把提供开放性框架的思路从物理的维度延伸到下一个维度,动画的维度。
咱们很多人小时候都听过神笔马良的故事,这款产品展示的就是一个现实版的神笔马良。孩子画的人物也好,动物也好,产品都会分析所画图案的结构,并把图案变成一个有趣的动画。动画形式可以是产品定义好的,也可以是孩子自己创作的。一个孩子在几秒钟之内,就可以通过在纸上画画,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动画世界。与市面上的涂色游戏不同,在这里,孩子所画图案的角色、形状、颜色是完全开放的,甚至是用橡皮泥捏出来的东西都可以。
在另一个维度,3D的维度上,孩子画的每一样东西,我们都可以加以理解,把孩子勾画的线条变成一个3D的世界,孩子不必学习复杂的动画软件或者3D建模软件就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
我们的产品不止可以在桌面上使用,因为我们的输入是开放的,只需要通过摄像头去捕捉任何即可,所以可以扩展到多种设备上,比如手机,大屏。如果有一天AR眼镜普及了,刚才大家看到的例子就转变成一个体感游戏,游戏的目标也好,得分也好,都可以自己设计。孩子可以自己设计出一个投篮游戏,也可能是世界上不存在的游戏,只要能想象得到。
刚才,给大家看了一些我们具体的例子,其实,我们做这件事的几个理念,最初来自创造这个词。“创”是创意,是脑子里的想法,“造”是把创意变成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我们帮助孩子同时做到了这两件事。
怎么帮助“创”?对绝大部分人来说,想法不是凭空产生的,英文的灵感是来自于启发(inspire),启发来自哪里?其实大部分的灵感,尤其对孩子来说,是来自身边的现实世界。所以我们要用虚拟跟现实结合的方式,用AR把孩子身边任意的现实物体融入进来,就像刚才看到的一样。
有了“创”,造怎么办?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最难的一个门槛在于,有了很好的想法,但没有专业的技能,无法把创意变成一个大家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所以我们要通过技术的手段降低把创意变成现实的门槛。要做到这些,我们需要开放的理解孩子的画,或者任何其他东西。就像我刚才提到的,我们分析孩子创意的基本结构,把它翻译成可以呈现给大家看到的东西,比如动画,比如3D。融进现实,开放理解,两者结合起来,就是我们所说的创造性增强现实,用虚拟和现实结合的方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我相信这件事儿一定不是我们一家公司能够做到的,所以我们会把我们所有的核心技术和体验,以平台的方式跟整个业界结合。不管你是一个产品团队还是一个内容团队还是教育团队,不管你有没有技术开发的人员,都可以通过我们的SDK(软件开发工具包),通过我们的内容编辑器,通过我们的云服务等技术设计儿童创造力产品。
就像开头所说的,我相信,人工智能不是威胁,就像历史上所有的技术革命一样,人工智能是一个势能,会让我们的下一代创造出历史上从来没有创造出的伟大的东西。所以让我们一起来迎接未来的创造者――孩子,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