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阿里系最有B格的机器人创业项目:"神灯"Rokid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文 | 四月

导语:两年前,阿里里巴的两位员工先后离职,一位转入IDG投资,一位白手起家创业。基于此前的认同与信任,转入IDG的同事为说服董事会投资后者,甚至愿意以个人名义投资。

两年后,二者的决意和一意孤行在今天初见成果――Rokid(中文名为“若琪”)蛋形机器人终于落地。而前文里提到的故事主角,分别是IDG现任副总裁楼军,以及Rokid创始人兼CEOMisa。近日,智东西与Rokid的主创团队、背后的重要投资者进行对话,共同梳理了近两年团队与产品的重要进展,其间的一些有趣故事也得以展现。

从阿里离职,如何拿到前同事的投资和持续信赖。自诩“流浪汉”的Misa在投资人眼中有着怎样的靠谱和不靠谱?沉寂两年打磨的这款“蛋形灯”凭什么能成为机器人,体验和设计有何独到之处?此前颇为低调的Misa和Rokid将在下面的故事中更加具体。

   一、Rokid和智能音箱不一样

揭秘阿里系最有B格的机器人创业项目:"神灯"Rokid

先见其产品,再谈团队。

从外形结构上看,很难对Rokid进行准确定义。她基本由三部分构成,一扇DLP(Digital Light Processing,数字光处理技术)投影曲面屏,前置摄像头,一套设有麦克风和音响的底座。蛋形的主体配以托盘底座的结构很新颖。

在功能方面,Rokid最初具备声纹、面部和动作识别等智能化功能。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最后落地产品中,摄像头并没有加入面部、动作识别的功能,仅作为视频对话或拍照使用。但保留有声纹识别功能。

此外,Rokid可实时感知外界声音和灯光,可语音控制家中的智能电器。具备远场语音识别功能,最大范围为8-10米。基于深度学习技术,Rokid可针对用户定制音乐、电台等音频内容进行智能化推送,与用户进行多轮对话和个性化内容交流。

Rokid团队在近两年的工作,“主要就是产品的边界和技术融合进行打磨”,Misa说道。据他介绍,因为结构和设计的创新衍生出许多新兴的技术问题,很难找到成熟的技术能够直接解决,需要团队一个一个攻破。比较典型的包括,底座大面积的音箱震动如何不干扰麦克风工作,针对家庭使用场景的语音内容优化,远场识别的噪音与信号处理等。

Rokid底座上分布有八个高灵敏度的麦克风阵列,负责寻声采集和声纹识别。记者现场体验,2-3米内可清晰识别命令。据工作人员介绍,最远识别距离可达到8-10米。

之所以称Rokid的造型优雅,主要在于其独特的投影曲面设计,在暗环境下效果很出众。Rokid采用的DLP技术与微型投影基本相同,但与曲面屏结合后形成了独有的美感,很适合摆放家中。对此,Misa颇为自豪地介绍,“Rokid采用的DLP显示方案已经被TI列为经典案例,听说模仿者已经不少”。

底座采用音箱和麦克风相连的设计,据Misa介绍,原有设计中,音箱工作时将产生剧烈的震动会影响麦克风等零部件的工作。最终的解决方案是通过调整机械设计,将震动尽量控制在水平方向,保证垂直方向的震动很小。

此外,据Misa介绍,要实现语音的远场识别,团队在识别算法和噪音信号处理进行了诸多优化。在实际使用场景中,Rokid还需要将语音、语义的理解与用户习惯结合理解。Misa将其定义为“技术边界的打磨”。

比如,用户下达播放《Let It Go》的命令,机器可能识别到中文曲库里的《癞皮狗》。“两者在声学相似度的打分很接近”,Misa介绍,这时就需要结合对用户使用习惯的深度学习进行判断。

在技术层面上,Misa表示并不是全权包揽,“比如,视频通讯、自由聊天采用的就是外包技术。但在麦克风阵列、识音技术、语义识别等,比较关键的技术是自己做”,其主要原因在于,要实现技术的融合,单纯依靠第三方,合作深度和节奏上都无法保证。

在与Misa针对技术的交流中,他多次强调“边界融合”二字。他认为,各类技术间的边界融合是与同类产品拉开距离的最好方式。“在单点的技术上实现突破,离准确率可能只差1―2%;但产品中的技术如果没有做好融合,误差叠加后被放大可能是10%以上的误差率”。

   二、两年打磨 产品满意度达到85%

揭秘阿里系最有B格的机器人创业项目:"神灯"Rokid

回顾Rokid的创业历程,时间节点十分清晰。2014年7月,Misa从阿里的无线事业部M工作室辞职;9月组建创业团队,11月15号原型完成Rokid原型机,“这就是一款能跑得动的机器”,Misa表示。但真正开始小批量生产,已是今年4月份的事,随后发送至第一批用户手中。

这中间长达两年的跨度,Rokid一直在做的,也就是前文中多次提及的“边界技术在产品中的融合”。

据介绍,在产品发送至近千名种子用户手中后,近半年的时间里团队保证两周一次用户升级,数十次的用户反馈和互动。“后期考验的是团队跟市场整体互动的能力”,Misa强调。根据第一批用户的复购率和满意度调查,达到85%以后,Rokid团队才计划真正推出产品。

“等待市场被教育”,Misa表示这是另一个没有急于推产品的重要原因。他表示,现在已经是比较合适的时机。他表示在近期将聚合国内大批的C端渠道商资源。言语间,是有意要大量铺设渠道,进攻市场的意味。

   三、凭一张草稿图 怎样搞定了IDG的投资?

揭秘阿里系最有B格的机器人创业项目:"神灯"Rokid

除了Misa本人,我们也接触到了IDG楼军、华登国际王林、尚�资本张顺等Rokid的背后投资人。在他们看来,最初大多是被Misa的一张蛋形设计图和愿景给“忽悠”了,其间不乏有趣的段子,但也让我们有机会从侧面认识Misa和其团队。

值得说明的是,在Rokid的早期投资人中,不少基于前校友、前同事的关系,对于他本人的认可。

此前,楼军在阿里投资部时主要针对快的打车、丽人丽妆等电商服务类项目,较少涉及硬件。2014年,恰逢楼军离开阿里来到IDG,得知Misa也要离职创业需要融资。他找到Misa仔细了解项目。

“当时Misa急着下周一要去上海见投资人。我约他礼拜五晚上,直到夜里12点多聊完”,据楼军回忆,“当天半夜两三点,我就电话跟IDG总部讨论了这个项目,周六早上就拿到投资授权。很快,几乎只有半天时间”。

“他在桌上给我画一个蛋,说这个蛋是一个灯,下面可以放音箱,你说什么它可以听得懂”,Misa创业之初给楼军介绍项目的场景,楼军至今还历历在目。他表示,当时项目还非常早起,投资Rokid完全是因为看中Misa的人。

据楼军介绍,初次认识Misa是在2012年底,当时他在做快的打车项目的技术净值调查,找到Misa帮忙。当时的印象是“他桌上全是咖啡”、“Misa对产品的要求很苛刻”。在楼军眼中,Misa是一个很懂生活的人,不会做出反人性的产品。

不过当时为了说服IDG投委会,楼军也下来一番功夫。据他回忆,曾表示如果IDG不投这个项目,就要以个人名义投资。后来IDG跟进Rokid的项目有一年之久才真正注入A轮。在这个过程中,类似楼军等投资人的认可给予了Rokid项目很大的支持。

此外,Rokid的天使轮投资人吴泳铭,也曾是Misa在阿里工作时的顶头上司。虽称“当时对Rokid的投资仅因Misa欠钱还没还,索性把欠款当作投资”,但言语间还是透露了对于Misa的认可,“能把技术、产品、需求三者做到很好的兼顾和平衡”。

最近一轮B轮进来的尚�资本,张顺对于Misa的认识更偏向客观的教育背景,“Misa在中国和美国都有求学经历,整合了中国跟美国智力上和文化上的长处”。他并不认可拿投资人的钱去做实验室的事情,表示,“要做到从无到有的创新太难,更愿意投’从有到有’的项目,即对世界来说是很新的事,但对创业者自己来说是已经存在很久”。

投资虽然看似顺利,但Misa表示,“资本市场本身存在季节性,创业公司要一直考虑生存问题”。在此前的个人撰文中,Misa也曾表示,自己和合伙人Eric都抵押过房产维持公司运营。

   四、内部风格太开放?为发展预留空间

揭秘阿里系最有B格的机器人创业项目:"神灯"Rokid

Rokid现有团队约90余人,其中博士学历约20人。在北京和美国分设有两支研究团队,北京团队关注语音智能,如语义研究领域;美国的实验室更偏向前沿技术领域。杭州团队关注在产品研发与落地层面。

在交流中,Misa表示公司十分强调开放和自由的公司文化,团队内部依靠“自驱动”模式工作。但偏向西方公司的管理风格是否也适用中国?团队过于散漫是否不便于管理?

对此,Misa回应,“我宁可保留公司的创造性,而牺牲一定的效率”,他表示,与很多创业公司强调的快速执行力不同,Rokid更希望保留创造性。

在选择团队管理方式,Misa给出了更具体的考量,主要在两个方面:

1)行业在剧烈变革,需要不断调整方向前进。老板的思路有可能对,也有可能错,但员工在最前线理解更深刻。

2)人员和团队不断在变化,在早期就建立过于固定的管理机制不便于引进大牛。保留团队架构的灵活性有利于后期调整。

“虽然有时也可能会牺牲工作效率,看上去局面有些混乱,但这是为了实现更大空间的创造性而作出的牺牲。希望能保持团队的活力与自由度”,Misa坦诚说道,他表示自己在团队里更多时候扮演着“麻烦制造者”的角色。

   五、用严肃的态度做“娱乐”产品

揭秘阿里系最有B格的机器人创业项目:"神灯"Rokid

现阶段,消费级机器人主要应用在陪护、娱乐等生活场景。但作为厂商和产品的创造者,Misa表示,需要用“严肃和认真地对待”。强调这一点,与此前市面上一些语音对话和产品体验过差不无关。

Misa表示,用严肃的态度去做一个“智能新品类”才能换取用户的信赖。当产品真正能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或者提升体验的时,用户才可能慢慢建立信任,然后是稳固的联系。由一种连接,近阶到陪伴,然后是依赖,最后走到信赖。这是Misa对于Rokid的期望,也是Rokid类产品发展的重要逻辑。

在市场定位上,Misa表示Rokid将扮演一个“智能服务者”的角色,他强调不会干自己职责以外的事,如内容、智能家居等领域的事。这样的说法主要为避免同类竞争,但他同时也表示后续仍将依靠硬件产品营收。

在围绕智能家居为主题的市场里,海尔、美的等传统家电厂商纷纷布局,谷歌、苹果等互联网巨头也陆续推出了相应服务和布局,要形成围绕自身产品的合作与服务体系并非易事。

“用户的黏度越来越高,它才有可能成为为平台,这是我们的一个理念”,Misa补充。

面对海外市场与品牌的竞争,Misa表示,在美国设有研究分部,并且他和Eric每人轮流每月都会去到美国跟进研究最新进展,确保美国分部有高管在统筹事项。

   六、Rokid未来的想象空间

在产品发展路径方向上,Rokid的计划是,从家庭式的AI场景过渡到便携式的AI场景、再到基于个人化的AI场景,个人化的场景更开放,将在两年内实现。

在近期,“后期将会推出价格更加亲民的爆款产品,一定有惊喜”,Misa谈及此时神采奕奕。在内容方面,Rokid将会新增新闻版块、生活本地服务等内容,并且也会引入智能化推送技术。在合作品牌方面,Misa表示现已经与欧瑞博,Broadlink、小米达成合作意向。

说了未来要做什么,Misa也提到B端业务、纯软件等产品近期不会尝试。Misa表示,一开始没有从B端业务切入,主要是考虑到toB 方向不能第一时间接触到用户,toC市场更有想象力。

此外,由于用户容易对软件/技术类的产品产生过高预期。“做硬件产品可以缩小应用场景,降低用户期望值”。出于对用户预期管理的考虑,Misa表示近期仍将集中在硬件产品类别中。

   七、结语

揭秘阿里系最有B格的机器人创业项目:"神灯"Rokid

通过与Rokid团队、背后投资者近四小时的接触与交流,思维发散、活力持久、足够开放,是这只团队留给我的几个关键词。恰逢B轮融资完成,产品即将上市,沉寂两年的Rokid正值全力以赴的关键节点,能够体会到成员的满腔士气。

从产品来看,Rokid外形新颖优雅,产品完成度和体验超出部分市场同类产品,能够在高端用户群形成一定市场,但5280元的价格仍将形成一定的消费门槛。从已透露的产品迭代和推新计划,可见团队在市场策略上已经进行调整。

就团队而言,阿里系的背景与人脉在创业早期具备一定的IP效应,但要建立长期的口碑品牌,仍需团队在产品和服务层面落到实处,多方面的推进和成长。

聊完过去的段子,憧憬未来新品和市场,在IDG北京暖气十足的办公室里大家一派和气,几乎感受不到室外刺骨的寒意和北风。在这样的场合谈资本寒冬似乎有些扫兴,但这仍是机器人公司们需要面对的现实,应用场景过于狭窄,体验参差不齐,玩具化同质化严重,缺少消费习惯等,导致出货量整体不高,年销量均不超过十万台。

如何依靠现有技术实现更大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仍值得不断探索。

揭秘阿里系最有B格的机器人创业项目:"神灯"Rokid

随意打赏

机器人创业公司揭秘莆田系阿里机器人机器人创业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