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uteX 2016观察:长尾理论适用PC市场
图文/苏野 搜狐数码
从移动互联网兴起,关于PC已死的观点和评论就不绝于耳,以致于很多外行人也跟着凑热闹说一嘴,而且每当这种场景出现,就会显得说话的人很有见地。然而一直以来我却并不这么认为,表象上的传统产品并不再带来红利,并不意味着人们不再需要这类产品,恰恰相反,需求一直在,产品创新没有跟上需求。
作为全球唯一一个专门针对PC的产业峰会,台北电脑展十年前深受关注。在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之下,台北电脑展则颇有失意。然而我更愿意把PC称之为成熟产业,而非夕阳产业。台北电脑展上可以看出,PC接下来会有多种形态继续存在,填补细分市场。
最受关注的是VR主机。曾经的移动办公浪潮让笔记本电脑蚕食了DIY主机,而早早被“判刑”的DIY市场,则默默走向高端,游戏玩家成为主力军团。由于没有强力的增量,所以一直以来只能作为细分市场交由有能力的品牌进行耕耘。而最近两年开始火热的VR产品,可以说预示着DIY市场回春的可能性。包括华硕、微星、索泰等在内的传统DIY市场耳熟能详的品牌,他们的展台都少不了VR设备。除了华硕与Oculus合作之外,其余的品牌基本都与HTC Vive合作,根据HTC给出的推荐配置,也就是英特尔酷睿i5+GTX970――当然,更高当然更好――不过这已经属于高端游戏电脑的配置,这也难怪众多曾经DIY领域的巨头,甚至就连Acer这种半路出家推出Predator游戏子品牌的厂商,也没有缺席这场VR盛宴。
索泰的背包式VR主机
VR对电脑的运算性能要求较高,对带宽有一定要求,挽救了此前失意多年的3D技术,与4K有结合,甚至还能推高房地产市场。不仅仅是投资高端游戏PC业务的品牌乐开了花,全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都不会轻易放弃成为“风口的猪”的机会。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是因为VR不仅吃掉了此前多年以来桌面平台过剩的性能,还对运算能力产生了更高的要求。而并不凑巧的是,英特尔基本上已经将基于硅的处理器技术挖掘殆尽。英特尔年内公布第七代酷睿处理器,制程依旧为14nm,在同一个制程上推出了三代处理器,这是十年前从未发生的事情(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工艺提升已经到了非常艰难的地步,几乎可以称为天花板了),这就表示摩尔定律已经失效,处理器的性能并不会在18个月内翻倍,购置成本也不会减半。说白了,VR短时间内不会普及,这场狂欢尽管让人兴奋,却并没有真正开始。
原本的笔记本和平板会让位于二合一PC,这才真正带来移动办公才的时代。此前尽管笔记本电脑的热度已经被手机市场取代很多年,然而随着性能、续航以及便携性(衡量指标就是重量)的逐渐改善,二合一设备也会逐渐成为笔记本电脑的新常态。想要性能强一点的,可以选择Yoga形态的产品,对性能要求不高的,则可以选择Surface形态的产品。
长尾理论中的多种其它形态的细分市场,目前没有某一家来完成这其中的全部,然而市场总量是可观的。比如曾经被平板击溃的上网本市场,目前被ChromeOS救起,成为一种低成本PC的新选择,不仅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也深受青睐。此外,以下这种场景会越来越多见:家中摆放一台电视,或者书房摆放一台较大尺寸的显示器,通过接驳电视棒形态的PC来完成在线观影,以及视频通话,甚至是游戏串流。
重新说一说DIY台式机,此次台北电脑展我看到一个有一个名为Termaltake的品牌,将散热管、主机外壳、电源、风扇等配件做到了极致,让发烧友得以利自行设计组装水冷散热系统。现场展示的各类诡异的DIY主机都是来自全球各地的作品,比Alienware酷得多,并且已经在京东可以买到了。不错的产品,不错的生意。
在刚需产品的普及阶段,极容易产生“爆款”单品,然而产生“爆款”单品却恰恰可以证明市场正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除了VR可以制造新的“刚需”,二合一在转化现有的“刚需”之外,后面提到的这些PC的新形态,都属于市场走向成熟之后向细分领域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不太容易产生此前那些高销量的单品,却容易产生多种细分市场组成的“长尾”,这才是PC产业以及产品接下来升级与进化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