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答火了之后,对“内容付费”更大的信心源自何处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分答火了之后,对“内容付费”更大的信心源自何处

   在历经一个多月的赞许,狂欢,争议与揣测之后, 6 27 日,“分答”召开发布会,集中回复了“分答”过去与未来的诸多问题。发布会开始前,舞台中央呈现出巨大的“ 42 ”,这是“分答”上线的时间,当然,姬十三还稍显冷场地介绍了这一平凡数字背后的科幻梗,它代表了《银河系漫游指南》里生命,宇宙和一切终极问题的答案――恍惚间令人觉得“分答”脱胎于果壳网倒也毫无违和感。

   嗯,超过 1000 微信授权用户, 100 万付费用户, 33 万答主页面, 50 万条语音问答, 1800 多万交易额, 43% 复购率……在交出这份成绩单同时,“分答”也阐述了对搭建不同知识服务阶梯的场景期许:撤回,覆盖,追问等功能的上线试图完善“分答” 60 秒的轻质体验;而若想继续追问,只要答主愿意,可进行 15 分钟实时语音通话的中量级知识分享;若依旧难以满足用户求索,还可引至线下一对一约见的重量级服务――如你所料,“分答”将与“在行”打通,实现产品逻辑的自然延续。除此之外,在姬十三的构想中,在自家知识服务的产品矩阵里,理应包括一对多的 MOOC 学院以及公共化传播的果壳网。

   无论你是否愿意,将知识延伸为一种“经济”的趋势不可违。所以,当“在行 & 分答” A 轮融资跟投名单里出现罗辑思维――他们在大望路朗园的邻居――也在情理之中,后者同样将知识服务视作公司立命的重要面相。发布会上,罗辑思维 CEO 脱不花打趣道:“对罗辑思维来说,如果我们要从创业切换到一个更成熟阶段,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志可能就是抛弃掉罗胖这个地基……我们要修炼一套手艺,可以为更多专业的知识服务者来提供服务,所以‘分答’就成为我们特别重要的合作伙伴,因为我们在‘分答’上可以不断发掘好问题和好答主,其中有一个答主他们回答了上千个,上万个问题之后,也许会有念头想要成为专业的知识服务者,没问题,从三号楼下楼再上楼就是罗辑思维。”

   事实上,如姬十三所言,在知识经济这条尚未拉卡总闸的河流上,在刚刚过去的几个月,无论是“分答”,罗辑思维“得到”,还是马东团队的“好好说话”,坦率讲,他们创造的这些流水在整个互联网市场寥寥可数,但将其搁置在多年来从业者对内容付费这件事巨大的期盼之中,也算捕获了三颗微小信心。

   那么问题来了,对于“内容付费”更大的信心源自何处?

   在不少人眼中,知识值得付费只在一夜之间,但事实并非如此,如另一位为“分答”发布会站台的马东所言,“孔子教人读书都要收腊肉……就像贫乏时期有人家里来客人一样,主人通常会说‘就是多一双筷子而已’,但实际上每个人的饭就少了。在我看来这就是免费,就是蹭饭。你也可以用‘边际成本递减’之类的词来概括,但实际上问题是一样的,我们对免费的需求大约是贫乏时代留下的痕迹。既然自古以来知识就是有变现的价值,那付费内容的春天就一定会到来。”

   其实更进一步讲,某种意义上, 互联网语境下的“内容免费”类似于成本置换,信息复制成本趋近于零并不是“免费”的理由,通过付费手段直接获取信息,而非通过其他成本(譬如时间)进行置换似乎是日趋合理和高效的路径。

   当然,这需要与其他社会趋势相配合,其中之一即是个体的“原子化”,你知道,经济繁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分工协作体系的细化,看看专车司机便知,它将致使任何单一技都能直接进行兜售,从而让交易变得简单,知识服务或许也将如此――所以我个人猜测,在可预见的未来,“分答 & 在行”上也许会出现“中 V 级别”的职业知识网红,而非简单利用认知盈余变现。

   嗯,互联网放大了个体价值――相比于面目模糊的“知识机构”,人们越来越倾向于相信个人,姬十三就不断强调“分答 & 在行”是关于“人”的服务。不难理解, 互联网时代,有情感关联的人成为交易核心,知识本身不再高高在上,而变成了个人用来服务他人的资源。

   事实上,“分答”也确实将“知识即服务”视为产品的核心逻辑之一。如你所知,互联网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将权力沉淀至个人的过程,我很喜欢脱不花在“分答”发布会上讲的一个比喻:当一个生活在大城市的普通人可以随时调遣上百名司机,厨师,按摩师或者美甲师时,日常生活与君王何异(当然,妃子除外)?那么在这样一个去中心化的“人人君王”时代,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翰林院”呢?“我们这些做付费知识分享的人,其实就是致力于在为我们的君王打造一个翰林院,对于‘分答’上的很多答主来说可能也是翰林院的一个,通过一个良性付费机制能把这些真正有需要的‘皇上’筛选出来,同时对内容生产者来说,再也不能嚷嚷说中国用户没有好的版权意识,没有付费意识。”

   换个说法,这也是姬十三眼中“消费升级在知识领域的表现”,所以至少在理论上,这一轮即将而来的“内容付费”浪潮似乎只剩下一个大问题:如何制造出用户真正值得付费的内容。

   无论怎样,内容付费这道大门的门缝已经露出,今年下半年也许就将出现各垂直领域的知识付费产品,市场也会进行重新洗牌――嗯,付费内容的春天还没有到来,但也快了。

   李北辰 / 文(知名科技自媒体,致力于为您提供文字优雅的原创科技文章;微信公号:李北辰)

本文被转载2次

首发媒体 搜狐科技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付费语音问答火了火了分答付费付费问答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