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晒双十一业绩单,看看魔术师马云究竟在玩什么?
截止2016年11月11日上午7点,天猫晒出的销售额是574亿元人民币。
年年双十一,进入第8个年头的人造购物节弄了个帽子戏法,改名狂欢节,但这只是投鼠忌器,昨晚热闹喧天的天猫双十一狂欢晚会,主题依旧是8年前的那三个字:买买买!
亲爱的朋友,这一天你为阿里捐献了多少上市公司业绩呢?
双十一对于中国人来说,最大的改变是自然季候。我的一位在大学任教的老师说:以往过年,收到的是所有亲朋好友的问候,而双十一,你收到的都是所有你曾经光顾过的网店老板的问候:亲,你下单了吗?
春节的年味开始被双十一的钱味代替,你感觉到季候的变化了吗?
双十一前一天,一位媒体请我预测2016年天猫双十一的销售额。说实话,虽然我预测的数据和天猫公布的或许有些许差异,但应该不会有太多的惊喜。
不妨先看看下面这张图表。
由于天猫每年的双十一销售额都和运动营销相关,是几个月来“堆垛效应”的数据表现,因此每年三季度阿里财报(截止每年的12月31日)中的销售额都是最高的,但比照这个三年来比较稳定的数据模型,我们大约可以推算出阿里2016年核心电商业务的增长情况。
从上表中,不难发现阿里的增长奥秘。过去两年中阿里的双十一同期数据都是上一季度销售额的166%,而因为双十一的提前收割,阿里在每年开春的四季度财报(每年1月1日到3月31)中的销售额数据都比较难看,比前一季度减少了36%-39%左右。
以此推算,2016年阿里第三季度核心电商业务的销售额应该不会超过473亿元人民币,而第四季度电商销售额同样会下跌至297亿元。而双十一天猫的销售额应该不会超过2015年同期912亿元人民币的50%,应该为1300亿元人民币(且不论其中可能含有的退货和刷单之类的水分)。
明白了这个逻辑,就知道为什么阿里热衷于双十一这个人造节日了。这个每年热闹非凡的日子完全是为华尔街的投资者们准备的,和消费者的节日没什么关系。这种数字大跃进的运动营销背后,本质上恰恰是阿里在经营模式上的软肋。
阿里内部流转出来的一份文件,也披露了这个事实。
原来天猫每年的双十一筹备和营销真正提前了三个月,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筹备期(8月24日-9月30日),第二阶段的蓄水期(10月1日-10月20日),第三阶段预售期(10月21日-10月31日),第四阶段预热期(11月1日-11月10日),最后才是双十一那一天24小时之内的“收割期”(引爆及总结复盘,11月11日00:00至23:59)。
说白了,原来你早就是被阿里捕获在蓄水缸里的那条小白鱼啊。
马云作为阿里的战略设计者和魔术师,并非不知道双十一难以为继的窘境。就在不久前,马云在给股东的一封信中曾经这样畅想阿里的未来:阿里巴巴思考和构建了作为未来商业文明筑基的五大基础设施:交易市场、支付、物流、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于全世界中小企业和普通消费者的全球化。
天花板就在眼前。2016年阿里前三个季度披露的电商业务用户数据为4.23亿,4.27亿,4.5亿,不难看出,阿里最核心的电商业务(占总营收的70%)营收及利润贡献大户――消费者用户的增长已经触及天花板。
在阿里近20年的发展历史上,马云的确是最神奇精灵的魔术大师。不信请看,阿里的业务已经从当年的B2B、淘宝、天猫到今天的娱乐和在线金融,从爷爷型业务(最早的B2B中国黄页)到今天的重孙型业务(娱乐和在线金融),第四代都已经孵化出来了。
蚂蚁金服因为政策限制,只能瞄准国内资本市场。如果阿里的业绩今后不想因为太过难看从美国纽交所资本市场再次退市(就像当年阿里B2B业务从香港股交所退市那样),那么阿里的转型步伐已经是火烧眉毛,急不容辞。
2016年,阿里的转型步伐愈见加速。待哺育成长的两大新业务云计算和数字传媒娱乐分别增长了130%和302%,分别为业务的营收为人民币15亿元和 36.08亿元人民币,而核心电商业务的比重已经从过去的80%下降到了70%。
2020年将是阿里转型是否成功的分水岭。阿里眼下的云计算业务收入实在太小,需要更多的成长时间,而数字传媒娱乐又太新,而且是阿里不熟悉的高风险业务(看看阿里影业成立2年来已经累计亏损10多亿人民币),不知道华尔街打算还能留给马云多少时间?
(网上流传的一名阿里工号为105751、名叫潘洋的控告信)
富有意味的是,就在天猫双十一再次凯旋高歌业绩猛增长的同时,一种不和谐的声音开始传来,网上开始流转着阿里员工的一份内部控告信:《工号105751实名投诉阿里巴巴,终于我被你们逼死了》。对于阿里来说,业绩增长遇到天花板的压力,同样会经过层层分解之后,传递到每一个阿里员工的身上。
看到这里,亲,你是打算继续为阿里上市公司多捐献一点业绩,然后惶惶不安等着下个月的信用卡账单呢?还是先摩拳擦掌,等待几年后再去观赏马云导演执导的阿里4D+VR+AR大片呢?
还得三思而后行啊!
---------------------------------------------------------------------------------
欢迎订阅本人的微信公众订阅服务号“人在网络”:
“站在科技和人文的十字路口,我看见了数字新娘。”
本公众服务号关注最新的互联网商业动态、数字媒介和媒介融合。 感谢您的订阅,如有任何反馈意见,请反馈至:sunrise200032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