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腾了台VR摄影机 建千平VR体验馆 他创业想做啥?
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文 | 四月
导语:不知是机缘巧合,还是火热的VR浪潮孵化了过多的创业项目,笔者最近接触的创业者仍多集中在VR领域。所以,今天的话题仍逃不开“VR”主题。
与单纯的硬件/内容创业有所不同,下面要谈的雪炭项目覆盖面更广,业务从硬件研发、内容孵化跨度到了商用体验馆、联合实验室甚至是双创孵化器。
从术业有专攻的角度来看,网铺得太广不太靠谱。但无论是从3D全景VR摄影机的研发、还是从笔者走访了解到的商业体验馆进度,雪炭仍属于VR领域少有的兼具创新性与执行力的团队。
此外,更为重要的是,雪炭的试错与转型案例或许能为VR领域的相关创业者提供思路与借鉴。
本想做内容孵化器 却倒腾了台VR摄影机
雪炭项目转型于去年五月,最初是想做一家VR影视众创平台,类似于内容孵化器。服务内容包括为拍摄团队提供针对VR题材的技术培训、相应的拍摄器材;此外,雪炭将介入到剧本制作与筛选过程,挑取优秀题材进入制片流程。
在成片销售环节,雪炭将按三成比例收取分成。
但在搭建内容孵化平台的过程中,雪炭团队发现,现有的VR拍摄设备无论在适用性还是价格方面,均不适合从业者规模化应用。
在走访了多家ODM方案商未果的情况下,雪炭决定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采用了传统的攒相机方案。最终确定的方案名为“猛蚁”:由七台小蚁相机组成,五目环绕四周,上下方各一目,拍摄素材拼接后分辨率最高达 4.6K,帧率为 60 fps。
攒VR摄影机:为何不用GoPro 要用小蚁?
相比3000元以上的GoPro,399的小蚁在性能与品质如何保证?小蚁本身的最高视频帧率仅为1080P/60fps,如何做到最终成4.6K/60fps的成像?
面对上述质疑,韩冰解释道,小蚁在图像传感器、芯片组和镜头方面采用了与GoPro相似的方案。在拼接过程中由于画面叠加重合,实际分辨率可达到4.8K,但考虑到目前手机的解码能力、屏幕分辨率和网络传输等瓶颈,最高体验效果也仅能达到4K。“要在成像和价格间取得平衡的话,小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集成不止于攒机这么简单,针对小蚁运动相机先天缺陷,比如缺少手动曝光功能,低效的素材管理等,雪炭团队重写了运动相机的BIOS,进行了底层开发。
七目方案的猛蚁相机于去年10月正式成型,除用作团队拍摄,雪炭也发售了约20台给行业用户。此外,后续产品也有幸跟随军媒参与到了西沙、珠峰等极端环境的拍摄。
2015年十月底,当雪炭的VR影视平台下第一部剧情短片新鲜出炉,影片被如约送达合作分发平台,但残酷的事实却几乎浇灭了团队所有的期待。
“平台竞争却远未达到重金购买初级版权的阶段。这几乎打乱了我初定的商业模式(即孵化内容 ,通过发行获利)。”韩冰回忆道。
大年初三研发二代摄影机 同时酝酿商业体验馆
意识到需要寻找新机遇后,雪炭团队作出了相应调整,包括开展商业合作行内容囤积,等待VR内容爆发点,这其中包括红牛沸雪、奥索卡慢跑、珠峰登顶等VR项目。
另一方面,针对全景内容的局限性,团队开始布局更贴近VR定义,具有3D效果的全景拍摄软硬件。
第二代专业级摄影机“枭”于今年六月正式完成,雪炭将其定义为“第一台可以采集720°,带有3D景深视频素材的专业级VR摄影机”。
枭配备了可采集左右眼3D视差的12目镜头,可续航4小时的超大容量电池。采用铝镁合金外壳、防干扰斗篷、隐形三脚架、专用航空箱等全套方案。这里的隐形三脚架即透明塑料柱,透光给底部摄像头采样。枭采用12目光机电模组(光=镜头、机=内骨架和外壳、电=电路板和软件,即小蚁运动相机),水平10目,形成5个左右眼,上下各一目,并能实现一键开机和录制。
此外,枭还外置了可控指向的声场拾音话筒,具有手动/记忆/同步/自动曝光功能及强大的素材管理系统。在续航方面,枭内置更换设计的3300毫安的高性能锂电池,续航时间长达4小时,基本能满足室外拍摄作业。采访现场,智东西并未体验到枭的实际拍摄效果。
韩冰介绍,3D效果的素材近两天正在拍摄当中。枭的售价定位5.8万元,但现阶段仍主要用于团队自身拍摄或租用。
而与此同时,一个规模更大的VR商业生态体验项目也正在极力推进。
体验馆找来了哪些合作 靠什么盈利?
这是由雪炭与北京尚东数字山谷合作的VR商业生态体验项目,主要指占地约1000�的核心商用体验馆,不同于一般的蛋椅类体验设施,雪炭设计的体验馆更注重商业案例的体验,其中包括硬创先锋早期报道过的柳叶刀VR医疗培训项目,网龙数字课堂VR教育项目、美屋365家装项目,以及户外集装箱海陆空全沉浸式体验项目(珠峰极寒缺氧、深海水下泳池和真正的高空行走)、KAT跑步机、塔防游戏、盗墓密室、蚁视全息甲板等泛娱乐体验。
此外,其中还包括占地约300�VR影视馆,从720度全景绿幕摄影棚、迷你VR影院、影视后期工作站等全方位还原VR内容制作流程。
体验馆采用暗环境+特效灯光设计,虽然还处在装修施工阶段,但在韩冰的一路解说与陪同下,置身于其中仍能感受到浓厚的科技神秘感。
可以想象,项目开放后,攒动的人群,在此得以亲身体验和感受各类前沿的VR技术落地项目,紧张而兴奋。体验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商业区小角落,体验者戴着笨重的头盔挥舞,然后被来往的人群用异样或好奇的眼光注视。在这里或许才能够获取完全意义上的沉浸感。 据韩冰介绍,该商业项目将于7月底8月初正式落成。
由于与地产商合作,在场地租用方面雪炭团队可节省大量支出。但项目的前期装备与后期运营都需要投入相当的人力与物力,这些经费从何而来?
韩冰给出的解释,体验馆的用途很多,除了工作日按门票、体验次数收取游客费用外,周末也将租用作为线下活动或交流场地。现阶段的展出项目均为雪炭团队筹集而来,将来更明确发展方向仍在探索当中。
总体看来,雪炭的这套VR体验馆项目的商业模式仍有些模糊,这是首创性项目难以回避的影响。至少现在看来,这套方案仍是国内最贴近VR科技定义的体验馆。
结语
“与1980年的大疆汪韬同年龄,多次创业者”,韩冰层曾这样介绍自己,话语间透露出浓厚的创业者情怀。2002年开始做电商、开发手机浏览器的自适应技术、玩摄影、环驾中国、六次出入青藏高原和无人区……年轻时韩冰的经历更多属于野路子闯荡。
到了36岁的年龄,大多数人会认为该走条更靠谱的正道了。但韩冰对于当下的选择仍泛定义为顺势而为,虽然并未融资进度或计划,但他表示能够保证收支平衡,“坚持的同时不断调整方向”。
硬创先锋
挖掘全球最具潜力的硬件创业项目
项目投递:微信添加hawkren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