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合法化了,滴滴却为何更加提心吊胆?
钛媒体 TMTPost.com
�
�
不管怎样,暂行办法已经给了网约车至今为止最宽松的政策支持,而滴滴需要解决的,是如何熬过这场寒冷的资本冬天,用服务和体验留住忠诚度本就不高的用户。
钛媒体作者�李云蝶
网约车的一只靴子终于落地了,这大概是北京暴雨后出行领域的第一场彩虹今天。
昨日下午3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正式公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网约车的合法地位。
紧接着,滴滴、中国优步、神州专车均发表声明,称将“支持新政,要依法运营”,然而,各方的措辞却很微妙。
其中,滴滴的声明最长,在感谢国家对分享经济支持的同时,把重点落在了地方政府身上,“诚恳希望”各级地方政府在落实中央政策的过程中,“鼓励创新,简政放权”;中国优步表示“有信心”第一时间取得地方政府颁发的运营许可”;而神州专车只对文件的出台“表示欢迎”。
三种表达的背后,各方的处境显露无疑。
究其原因,神州不同于二者的B2C模式,使其主业“租车服务”受政策影响不大,因此只是象征性地表达支持;来自美国的优步稍稍缓解了水土不服,像是松了一口气的转学生;而作为中国专车市场的老大的滴滴,拥有最庞大的网约车数量和用户规模,在政策利好面前,反而表现得像个提心吊胆的小学生。
这不禁让人好奇,滴滴怎么了?
一、滴滴生病了吗?
最近一个月,滴滴简直陷入了多事之秋。
21日,有消息称,Uber(优步)中国与滴滴“双方股东正磋商合并,止战于中国”,随后消息遭到了滴滴和uber的双双否认。
尽管合并传言暂时风平浪静,但却透露出双方资本层面的焦灼。
一方面,在一直以“融资”和“补贴”来争夺市场的专车大战中,高估值掩盖下的高亏损让资本层面也开始力不从心,盈利模式依然无解,即便作为中国专车市场的老大、老二的滴滴和Uber,除了并购和上市两条路径,似乎再想不到分出胜负、终止烧钱的办法。
另一方面,专车第二梯队攻势凶猛。在传言合并的第二天,神州优车正式在新三板挂牌,开盘首日涨幅13%,市值达到418亿元,成为新三板挂牌企业仅次于九鼎集团的第二大公司。这让Uber和滴滴越发焦虑,只是滴滴的焦虑更深。
愈加激烈的竞争环境背后,是滴滴自身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麻烦。
其中,最严重的莫过于接连不断的滴滴司机性骚扰事件。
7月21日,17岁女孩小美(化名)在微博爆料,称3日晚在浙江东阳乘坐滴滴快车时遭司机性骚扰40分钟。尽管快车司机杨某已被警方处以拘留10天的处罚,并被滴滴进行罚款和永久封禁,但此前小美向滴滴方面投诉此事时,对方负责人竟称赔偿50元了结此事。
仅仅过了一天,就有济南网友爆料称乘坐滴滴快车时遇到色狼司机,多次收到短信骚扰。直到24日,该司机仍处于电话失联状态,滴滴官方也未公布对此事的调查处理结果。
除此之外,绕路和乱收费问题层出不穷。23日早上,武汉市民张女士乘坐“滴滴”快车,从天河机场上车前往武泰闸,在现金支付120元车费后不久,支付宝上又被扣除150元打车费,随即拨打“滴滴”司机的电话,但对方已经关机,向“滴滴”客服投诉两天无果,仍未收到回复。
而与这些“特殊情况”相比,滴滴的变相加价更是激起了民愤。20日北京暴雨当天,有多人反映滴滴专车变相加价、打不到车,“被淋了个透,滴滴专车加2、3倍才能有人接单,而且还是远距离接单”。
对于这种“动态加价”行为,滴滴出行相关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动态加价仅仅只是一个选择,用户如果不想加价的话依然可以选择不加费,可以选择等待,继续发送原价请求。这不意味着一定不成交,只是在概率上低一些。当然在北京20日大雨这这样的极端天气情况下,概率会非常低。”
在朋友圈中,“现在滴滴是不是已经智能到会自动切换到绕好大一个圈子骗你打车费模式了?”这样的吐槽似乎成了乘坐滴滴乘客的日常。
另外,自从5月26日“北京交警”APP上线试运行后,截至六月末,网上办理电子进京证近170万笔,占进京证业务总量的61%,网约车平台上的外地车辆越来越多。有乘客表示,“通过滴滴呼叫快车五次,三次派来的都是外地车”。
在接连不断的负面新闻中,“独角兽”滴滴已经无法保持冷静了。
二、早有隐患
滴滴的隐患,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深深埋下了伏笔,直到今天终于爆发。
一方面,由“共享经济”鼻祖Uber衍生而来的滴滴,其本质上并不符合“共享经济原则”。
共享经济的本质是整合线下的闲置资源或服务者,让他们以较低的价格提供产品或服务。其关键在于如何进行最优匹配,实现零边际成本,解决技术和制度的问题。
然而,长期以来,滴滴靠补贴拉拢用户和司机,不仅没有实现“实现零边际成本”,反而由于疯狂的补贴大战扩大了开支,导致盈利模式不清。而由于没有服务体系和体验体系的支撑,培养起用户“一味依赖补贴”的习惯,一旦失去补贴,后果不堪设想。
另一方面,滴滴的本质其实是类淘宝式平台。
和淘宝的策略类似,滴滴打造了一个开放式平台,为自己创造了巨大的流量。这也使得滴滴在过去的2015年,完成14.3亿的订单量,仅从这个维度来讲,滴滴已成为中国第二大互联网交易平台。
但是,这样的交易量却是建立在不断开辟新业务的基础上。去年2月,滴滴快的合并后,增速放缓,为使用户下载量提升回攀升轨道,滴滴相继推出快车、顺风车、代驾等业务,其旗下巴士业务“滴滴巴士”也于2015年7月正式上线,通过产品迭代,丰富产品矩阵。
这些看似充足的产品线,表面上为滴滴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和大数据资源,但实际上也为滴滴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熟悉滴滴的业内人士分析称,滴滴的每条产品线都拓展不深,在政策没有保障的条件下,极易产生隐形成本。
如果说前两者都是滴滴的先天性风险,政策便是第三大原因。
在专车合法化的背后,是新政中关于网约车的具体管理标准和营运要求都下放给了各级地方政府,“合法”并不能保证滴滴的“安全”。
除此之外,还多了很多限制性条件,如驾驶员准入条件、车辆准入条件。举个例子,具备运营资质的专车必须符合“7座及以下乘用车”,“使用性质登记为出租客运,即必须取得《道路运输证》,在交运管理部门进行出租车运营备案”,以及,“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车辆卫星定位装置等设施设备”。仅仅最后一条,就将为专车增加一笔巨大的成本。
按理来说,政策应该是影响各大网约车平台的普遍原因,然而,滴滴与其它平台相比的特殊性决定,它受到的影响尤甚。
三、滴滴过冬
为什么网约车的冰雪都在融化,滴滴却好像还在寒冬里没有解冻的迹象?
和刚刚上市的神州与体量较小的易到相比,滴滴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随着滴滴体量越来越大,拿到融资已不像小公司那样简单,缓解压力只有上市一条道路。
然而上个月,在刚刚完成一笔巨额融资之后,滴滴创始人程维却明确表示,“滴滴没有上市计划”。并称,“所融资金将主要用于新业务,不再进行大规模补贴”,其中透露出了强烈的不安全感。
要知道,滴滴并不是没有上市的打算,今年五月份,就有传言称滴滴将在两年内赴美上市。“没有上市计划”的背后,其实是美国的经济环境使滴滴不得不延迟上市计划。
今年美国的一份IPO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下半年只有51家公司完成IPO,是自2012年以来数量最少的一个半年。而直到今年四月份,美国才迎来2016年首个科技IPO,结束了美国科技行业7年来最长的IPO枯竭期,然而,这家上市公司的股价在第一天就表现得不十分理想。
这也是为什么从6月底开始,滴滴开始在不同的城市开展幅度不一的价格调整,乘客端普遍涨价。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已上涨30%。同时,滴滴对司机的补贴也下调了70%。这也就意味着,滴滴打车与正规出租相比的低价优势已在悄然流失。
一直靠“强补贴”来笼络司机和用户的滴滴,并未给自己造出一条护城河,目前专车司机和打车平台关系松散,使得很多专车司机同时用多个打车软件进行抢单,且更中意补贴高的平台,一旦终止补贴,并没有鲜明特点的滴滴很难留住用户。
与之相比,神州的上市将一定程度上化解资金压力。值得注意的是,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张君毅表示,神州专车以“神州优车”之名上市,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它还会在原本基于B2C的租车模式上,拓展出更多的业务。一旦神州也开始平台化,难免会对滴滴形成挑战。
再看来自美国的出行鼻祖Uber,作为滴滴最主要竞争对手之一,尽管滴滴出行在中国本土市场占据领导者地位,但在海外市场份额不大,而前者已经进入全球70个国家400多个城市,并不完全依仗中国市场。并且,相比Uber接近680亿美元的估值,滴滴的最新估值仅为280亿美元,随时有被第二梯队超过的危险。
甚至,体量尚小、产品形态单一的易到,也因为乐视的入股解决了资金压力,凭借100%充返的活动,短时间内积累了大量用户,在小范围地区有反超滴滴的势头。
在这样的情况下,滴滴的谨慎也就不难理解。在短期内无法获得更多资金的情况下,政策的支持就显得尤为关键。
不管怎样,暂行办法已经给了网约车至今为止最宽松的政策支持,而滴滴需要解决的,是如何熬过这场寒冷的资本冬天,用服务和体验留住忠诚度本就不高的用户。
相关阅读 |点击图片
又是针对专车?太原封杀滴滴并实行举报奖励
/ “阅”读“阅”痛快/
�
�
�
*钛媒体微信文章太少不过瘾,
快来下载APP收获更多惊喜吧!
你是勇敢、野心、毅力的人吗,
欢迎加入钛媒体。
点击 阅读原文 ,
看看钛媒体正在开启的大招聘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