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网约模式不等于分享经济|涂子沛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人民日报:网约模式不等于分享经济|涂子沛

   分享经济不仅不会死,相反,长期来看,它一定会变得更加成熟、在更多的领域出现。

涂子沛(微信公号:涂子沛频道)

   这两年,分享经济在我国多个领域快速兴起,赢得了不少喝彩之声,例如网约车、短租等等。但是,我认为,网约模式并不等同于分享经济。

要准确认识分享经济,必须澄清一个概念。分享,是个人拿出自己的闲置资源给他人使用。滴滴和一些短租平台起家的时候,确实都将分布于不同地域、不同群体的闲置汽车、房屋进行了整合盘活,并向陌生消费者提供服务,这才是分享经济。

分享强调盘活闲置的资源。例如兼职司机运营的网约车,又如顺风车,司机并不以此为主业,他们在上下班路上或闲暇的时间顺路拉数名乘客,让一辆车发挥了两辆车的功能。

分享经济,有其特定的局限性。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兼职司机不大认路的情况。分享还取决于个人意志,想开车开一下,不想开就停下,这种服务不一定能覆盖全时段。同时,分享经济的安全性问题,也一直未得到很好的解决,还缺乏一套成熟、严格的安全措施。

但是,今天绝大部分的网约车,已不属于分享经济范畴了。例如有的网约平台上,大量司机一天工作8小时以上,平台还在北京等5个城市招募10万名司机,免费领取一辆汽车即可成为司机。招募司机、经营自营车辆,这已经接近传统出租车行业的运营模式。

   网约车起于分享,最终在走向专业化、职业化,这些专职化的网约车,并不属于分享经济的范畴,网约平台也并不主要靠分享经济盈利。

因此我们需要思考,什么样的模式才能满足城市生活需要。就发展路径而言,未来所有的出租车可能都会变成网约车,它们都会加入类似的网约平台,为大众提供动态、高效的服务。而就安全保障而言,所有的网约车也应该接受类似出租车的监管。因此,两者不应该是“单向的”谁变成谁,而是两者都应该变,向一个中间点互相靠拢。产业政策如何推动这种转变,需要高超的智慧。

   通过概念划分,我们可以发现,网约只是工具和渠道,它不应该是划分“分享经济”和专业化行业的标准。

回头来看分享经济,由于缺乏真正的专业性、安全性,对于任何一个产业而言,分享经济都无法成为主流,只能是一个补充。未来,随着大量行为数据的产生,我们可以通过“数据识人”建立更好的信用体系,从而让陌生人之间也可以彼此信任,分享彼此的闲置资源。

   (本文刊发于10月28日《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网约模式不等于分享经济|涂子沛

人和人工智能有没有决战?

物互联创新大会

带你赶赴一场科技与人文思辨的超前狂欢

抢购门票,猛戳「阅读原文」

相关阅读:

1 .涂子沛:除了司机户籍,滴滴还应该公开什么?

2.涂子沛:人人皆持达摩克利斯之剑,又皆为剑下之人

3.涂子沛:为什么中国的企业亟需设立首席数据官?

   本文版权归“涂子沛频道”所有

   转载授权及其他商务合作

   请联系邮箱

   datavistaBD@163.com

随意打赏

涂子沛 阿里巴巴大数据 涂子沛人民日报社论人民日报微博人民日报评论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