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互联网金融真不给力
速途网2月10日特稿(主笔 张宁)日前,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表示:互联网金融在农业现代化中大有可为。其依据就是今年中央下发的一号文件,据黄震解释,虽然一号文件对农村金融的阐述不多,但通篇都渗透着改革创新和强化农村普惠金融的精神。
农业从广义上来说,不仅仅限于农、林、牧、副、渔这五类生产端,更是深入到物流、加工、原材料的供应,但是通常意义上我们都将其划分为二产和三产。因此本文所说的农业是狭义范围上的。
作为国民经济的第一产业,不但吸收了占中国总人口近半数的劳动力、为工业提供原料、而且它更是整个经济和社会稳定运行的基石。所以我国的农业问题不仅仅局限于三农,更是整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但就目前的生产现状来看,生产效率低、现代化严重不足是我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据笔者了解,美国一个农民的生产能力相当于50个中国农民。
而互联网金融一直被认为是服务大众的普惠金融,它能够解决中小企业或者创业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两难问题,但是对于农业现代化,笔者认为助力不大,原因有两点,一是农业本身的属于就决定着它高投入的行业,二是互联网金融平台在农业领域的活动尚未看到很好的持续盈利。
农业由于其本身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就决定着它属于高投入、低产出的行业。一方面现代化的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技术设备以及化肥原料的使用,目前一台普通农机的价格足以比拼奔驰宝马这样的A级车,而在2006年,高盛曾经在国内投资现代化的养猪场,据了解,一个养殖能力在500只生猪的猪场,其投资金额就高达500万。而另一方面,由于农产品极低的价格需求弹性,使得政府对其价格必定某种程度上的调控,以确保民生。这就决定着农业不会是一个暴利行业。
如何破除这一魔咒 ?与任何低利润率行业一样,规模化经营是其唯一的正解,规模化经营的好处无外乎在于能够使各个生产要素的效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降低成本,从理论上来看,当边际成本为零时,生产要素的组合达到最优。当农业规模化经营之后,它就不再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行业,而是属于资本密集型。这样的资本供应量,绝不会是普通的P2P平台能够给予的。
而政府对农产品价格的调控,使得其产品的利润率较低,这对于以逐利为目的的P2P平台来说也明显缺乏服务于农业生产端的动力。笔者个人是很反感普惠金融这套说辞,因为不论是P2P平台,还是其他的互联网金融形态,它的属性还是企业身份的经济组织,所以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不但是不能持续的,更是不科学的。当然在行业的初期,“赔本赚吆喝”努力扩展用户群体还是一定要做的。
互联网金融对于农业在生产端的现代化上,基本效用不大。但是它却可以扩延到资金额度比较小的流通端,不过这又属于三产的服务业。
(本文作者张宁:资深财经观察人士、速途网互联网金融中心主笔,欢迎关注张宁的微信:zn1182373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