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对话】物联北京总经理刘静谈智能家居
速途网11月12日消息 (报道 赖江锟)智能家居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人接受并拥抱,也有人怀疑并观望。但家庭智能化作为一种趋势,还是在大步向前发展。作为行业领导者,物联公司(全称 南京物联传感技术有限公司)在2013年的智能家居销量居世界第一。特工就相关话题,采访了物联北京的总经理刘静。以下是采访实录:
特工:请您简单介绍一下物联?
刘静:物联是智能家居设备的供应商和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六年前进入无线智能家居领域。目前用有200多款产品,产品种类是业内最全的。公司拥有出众的研发能力,在智能家居领域共有100多项专利,其中9件是发明专利,在业内来说是最多的。
物联的市场规模现在也比较大,已有1000多家代理商,在国内的主要城市都有体验店和代理商。
我们从一开始就选择使用ZigBee技术,非常看好它优秀的安全性和节能性。在这些多年里,物联对ZigBee技术深入开发和升级,提升了稳定性和功能性,独家退出了更为优秀的SmartRoom技术。
特工:与传统家居相比,智能家居有哪些特点和优势?
刘静:传统家居和智能家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从功能上来讲,智能家居有更多的功能,包括远程控制、智能交互等。此外,智能家居会产生很多有价值的数据,包括用户的行为习惯、使用场景等,将来可以对这些数据做深度挖掘。可以说,智能家居把以前家里各个孤立的点,连成了一个面。产生了互通互容,就可以做一个完整的家居解决方案。
特工:用户对智能家居的态度如何?
刘静:现在很难去下结论,这是一个过程性的东西。我们在智能家居领域耕耘了6年多,也看到了消费者态度的很多变化。一开始,用户对智能家居不了解,采取观望的态度。后来用户的关注度逐渐增大,尤其是近两年,接受度越来越高。但是,由于智能家居的概念还比较新,加之价格也偏高,所以还是有很多用户再三考虑。
特工:您认为所有的中国家庭都能享受到智能家居吗?
刘静:我们对这个问题非常乐观。
物联的产品采取的是平民化的策略。这个平民化是指,第一,产品易于使用。第二,价格优惠。在智能家居这个新兴市场,初期的价格肯定不太实惠。而后随着普及度的增加和行业越来越热,价格会下来。比如我们采取了免费入户等策略,来促进加速普及。平民化也指价格、安装、使用、设置等,会变得越来越亲民。其实,对智能社区和智慧城市来说,智能家居是一个重要的基本单元。可以预见,智能家居的普及度会越来越高。
特工:智能家居的安全性如何?
刘静:安全性是个非常基础的、核心的东西。我们对安全非常重视,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第一,网络的安全性。第二,产品和应用的安全性。正是出于对安全性的高度重视,我们采用了ZigBee技术,相比Wifi等技术,它的加密级别和安全性会好很多。另外,ZigBee是一种窄带宽,这样就限制了一部分攻击数据。此外,在应用层,尤其是在APP的使用上,如有涉及到安防产品,我们会进行二次加密和实时报警。我们不能为了生活的便利而牺牲了安全。
特工:与国外相比,国内用户对智能家居有什么特殊的要求?
刘静:根据过往的经验,我们发现,国内用户对安全的考虑的比较少,一开始他们只会注重功能,比较看重这个,而对安全性的考虑则相对较少。
特工:物联现在主打哪些产品和服务?
刘静:物联目前拥有200多款产品,照明、安防、感应等,家庭使用的90%的产品我们都能够提供。而且,还有一些小众产品。可能你想问我为什么开发这么多产品?因为我们想把物联网的“网”建立起来。另外,从云数据的角度讲,我们已经推出了数据分析的服务,未来,云服务是我们的核心品类。
特工:物联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刘静:核心竞争力是我们对这个行业的理解度比较深吧。比如,为什么从一开始我们就做这么多产品?这是个巨大的挑战。因为想要对环境做出准确的判断,就需要有足够多的传感器。另外,我们也能对物联网的方方面面的做出较为全面的认识和判断。
特工:物联的商业模式是?
刘静:电商或网络渠道的效果还是比较有限,我们觉得不一定是最好的商业模式。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用户亲自去实体店获得体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大量布局线下体验店。现在证明,这个思路是比较正确的,而电商的效果则不那么好。
特工:您认为今后的智能家居的走向或趋势是什么?
刘静:未来变数还是很多,基于现在的情况,有几个方向是比较明确地。第一,用户的接受度会越来越高。国家、企业、媒体、资本市场等的推动作用很大。第二,行业过热,可能会有行业内的整合,或出现泡沫。之后,行业会趋于理性。第三,智能家居的普及尚需过程,这是因为比起互联网的虚拟经济,智能家居或者说物联网,更偏向于实体经济,这是它发展过程不会特别快的原因,而一旦铺开,所形成的用户粘性和产业规模体量,也会是无与伦比的。
特工小结
看来,智能家居给人们将会带来的颠覆性生活方式是很吸引人的,各种各样的智能化交互方式和后台管理,会使得人们享受到生活的乐趣。但这同时也还需要一个过程。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智能家居行业的厂商能否把价格降到消费者能够接受的程度,同样会影响智能家居的普及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