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讯飞裁员?刘庆峰强势回应:市场不相信眼泪
伴随着一则爆料消息的出现,科大讯飞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裁员引关注,科大讯飞、刘庆峰相继回应
1月14日,备注为科大讯飞员工的网友在脉脉上匿名爆料称,科大讯飞准备优化30%正式员工,但当时并未引发极大的关注。
1月21日,陆续有新的爆料消息出现。在相关评论中,一众科大讯飞员工在不断丰富故事线。
1月22日,自媒体“新芒X”就此事件发布一篇名为《科大讯飞:裁员进行时》的文章。通过对现有爆料信息的分析,文章指出科大讯飞采取了非正规的离职补偿流程,或是通过打擦边球的形式来进行人员的优化。这样也得以最大力度的节省赔偿支出。
今日上午,科大讯飞对此传闻作出回应,称相关传言系不实信息,公司正在进行年末业绩考评及裁员工作,也同步为被优化员工提供转岗等人性化选项。科大讯飞还称,2019年公司整体人数将比2018年稳中略升,目前也正在同步开展招聘工作。
可以看出,科大讯飞试图通过正面回应来平息此事件,但没想到此后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的一席话语却让事件又起波澜。
刘庆峰称:“市场不相信眼泪,面对激烈的竞争格局,对员工的过度宽容是对员工的害;如果,我们不在组织内进行新陈代谢,企业和个人就会被时代和市场新陈代谢掉。因此,大幅度提升组织效能和激发员工积极性,是我们人力资源2019年的重要工作方向。”
如果说科大讯飞的官方回应还在走温情路线来解释自己的行为,那么刘庆峰的强势言论则让外界开始将裁员一事与科大讯飞业绩的发展相挂钩。
对于科大讯飞来说,在这一年里,其股价从最高点的67.4最低跌至过19.8,市值也几近腰斩,这次事件或许是科大讯飞内部问题的一次集中爆发。
科大讯飞的2018,是争议重重
一直以来,科大讯飞便备受质疑,业绩增长缓慢、投资回报低屡被提及。甚至于,长江商学院教授薛云奎还曾用“股市上的大公司,财报上的小公司”来形容科大讯飞。
2018年,对于科大讯飞的质疑声一再被放大,尤其是“同传门”、“拿地门”等风波之后,科大讯飞几乎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反面典型。尽管公司相继作出回应,但这些风波依旧被反映到科大讯飞的股价上。
2018年10月17日收盘,科大讯飞的股价从40元跌至20元左右,市值也从2017年11月22日的最高峰1565亿元缩水到420亿元左右,蒸发超过1000亿元。
科大讯飞对于外界的眼光并非无动于衷, 而财务业绩是拯救自己现状的最佳选择。“光做To B不行,一定要做ToC把想象空间打开。”2017年3月,刘庆峰在湖畔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提到。
此后,一直依赖B端市场的科大讯飞,便有意识的向C端市场倾斜,讯飞翻译机2.0、讯飞听见等产品相继出。2018年7月27日,科大讯飞在互动平台中表示,由讯飞独立开发的酷音短视频将于第三季度内上线。当时,入局短视频被视为是科大讯飞押注C端市场的一根救命稻草。
在赖以生存的B端市场,科大讯飞也不曾放松。1024大会上,科大讯飞还发布了iFLYOS开放平台。
只是对于科大讯飞的质疑声,远大于对其业务的关注度。而这些业务也未对财报做出明显的贡献,腾讯科技此前曾报道,科大讯飞2018年上半年1.3亿元利润中,有1.1亿来自补贴和投资收益,公司只创造了2000万利润。
争议之下,裁员或为“良计”
在外界看来,对于此时的科大讯飞来说,开源是一件需要时间的事情,节流则相对容易。这一点也有迹可循。
2018年中科大讯飞发布半年报,财报显示,科大讯飞上半年净利润达1.3亿。在当天下午的投资者交流会上,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兼董秘江涛称,人员和薪酬费用的压力,一定程度上导致扣非后的利润下降。
江涛还认为,科大讯飞的利润释放,人员是非常关键的:如果人员停止增长,效益就能出现。不管是加大研发投入还是市场布局投入,钱都主要用在人才上。
只是刘庆峰在发表自己的观点时称,科大讯飞2019年人力将保持总体稳定、略有增长,但是绝不是通过裁员把人员变少。
在他看来,裁员之于科大讯飞,是通过组织内部能力提升保持整体的新陈代谢和战斗力,形成更强的自我造血机制。
写在最后:
科大讯飞的裁员已是不争的事实,笔者更关心的是,在裁员后,科大讯飞如何解决其一直存在的争议。“人工智能第一股”的称号,科大讯飞还能否承担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