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场景为主要驱动力 腾讯等多方参与共建“以人为中心”的双智城市 | 速途网
速途网3月15日消息(报道:李楠)近日,由腾讯智慧交通、腾讯研究院联合举办了“双智建设专家研讨会“,共同探讨双智建设的新思路、新机遇。
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仁忠、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先进、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兼首席专家张永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院长赵一新、腾讯副总裁、腾讯智慧交通出行总裁钟翔平、腾讯智慧交通副总裁施雪松共同出席研讨会。
面对“双智”未来的发展,与会专家达成共识:双智应秉承“以人为中心”的原则,并通过应用场景驱动建设,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政府、在政策、标准、制度层面牵头,科技企业在技术方面提供支持,多方参与,共同创造双智成果。
以应用场景为主导,推动双智协同发展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是“双智”中的重要一环,其中“基础设施”四个字,在很多人看来属于传统基建的一部分,这意味着双智要率先启动大规模硬件设施铺设,比如在路口安装大量带有传感器的交通信号灯,在道路上密集布置雷达、电子监控等设备。
但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仁忠看来,双智是一个创新的探索,要从理论、技术、工程、应用、政策、标准、规范多个维度去推进这项工作 ,这里面应用是最主要的,是双智建设的终极目标。
郭仁忠强调,不可能把所有基础设施规划好、建设好,然后再来做场景的应用,应该是基础设施和相关应用场景要协同发展、相互成就,现在有什么样的基础设施,就可以开始研究、挖掘、构建什么样的配套应用场景。
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先进提到,交通作为重要的应用场景,来驱动智慧城市创新发展。基于此,在建设当中主要注重软件建设,同时在硬件方面也要更好地利用既有设施,这一理念应当在规划部署、政策标准等层面贯彻始终,从建设到运营要可持续。
结合试点城市的经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院长赵一新指出,在“双智”试点工作推进的过程当中,还是比较强调于场景的驱动。因为现在国内主要城市的基础设施的水平还是不错的,在已经具备了基础条件下,结合不同城市的具体问题,找到特定的应用场景,来进行双智试点,这是双智建设工作比较重要的一个切入点。
赵一新表示,从试点城市的经验来看,还是遵循着“场景驱动、设施跟进”的思路。赵一新以深圳市南山区为例,针对高科技园区上下班潮汐的现象,南山区就重点关注小巴士接驳线路智能化水平,包括编队行驶、多车协同这样一个应用场景,这就是典型的一个以应用为导向,然后研发、设施跟进的案例。
公共交通是“双智”中一项重要的应用场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介绍了厦门和长沙的经验:厦门的BRT系统,通过5G网络进行精准控制,实现BRT公交车和站台之间车辆的精准停泊,保证乘客的安全;长沙智慧公交基于LTE-V2X与红绿灯互联,实现精准引导、公交优先,使公交车的行驶时间优化13%左右,来提升公交车用户的体验。“这些应用场景都是牵引整个双智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驱动力”,王志勤表示。
钟翔平则以腾讯在重庆参与的项目为案例进行了补充。腾讯在重庆参与打造了城市级的MaaS应用,为实时公交、本地特色导航、路况千里眼、车位预约、道路通行预约和交通政务办理等出行服务提供了便捷的统一化入口。“腾讯也是经过了一系列的探索,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只有合适的场景和应用,才能够实现人-车-路-云-图-网的高效协同。”钟翔平总结道。
解决传统交通问题,“以人为中心”才是双智内核
随着数字化大潮的到来,城市里越来越多的元素被赋予了数字、智能的概念,但对于人民群众来说,有些功能感知力不强,甚至被称为“华而不实”。因此,在本次研讨会上,有一句话被专家们反复提及:以人为中心。
对于“以人为中心”在双智中的体现,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仁忠认为,“双智”发展应该主要着重于城市交通,尤其是城市路面交通的问题。
郭仁忠表示,现在很多智慧交通范畴内的应用,比如导航系统、智能化信号灯等,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用户体感也非常好,但并不能从根本解决城市拥堵问题,所以双智给智慧交通的发展,带来一个重要的契机。
提到对“以人为中心”的理解,王先进明确指出:在交通出行领域,就是要让老百姓有幸福感、安全感,在方便性、经济性等多方面都满意。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智慧交通已经是大有所为,而且将来会更有所作为。
充电桩作为电动车最基础的设施,它建设的好与坏对“双智”试点有一个比较直接的影响,因此赵一新也从充电桩的角度,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意见。
赵一新通过调研得出若干结论,比如各个城市密度差异较大、公共充电桩利用效率不理想等,所以赵一新建议,应该通过精准规划和有序建设充电桩的布局,尽量让需求和供应有一个很好的匹配,让充电桩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
腾讯副总裁、腾讯智慧交通出行总裁钟翔平在主题分享中指出,场景的发现,应用的开发,并非存在于产品经理的想象中,而是建立在公众的需求之上。 “双智”建设,体现为汽车、交通和城市建设的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化升级,背后的驱动力,则是人群民众对美好生活和便捷出行不断增长的需求。所以双智建设要想公众之所想,建公众之所需,不断增强普通老百姓的获得感。
施雪松认为,从腾讯的角度看,以人为中心实际上是更多把人纳入到交通大环境里去,然后把腾讯在交通方向做出的改善结果,再反作用于用户。
施雪松结合腾讯在长沙参与的项目指出,腾讯依托多源动静态大数据,挖掘出公众精准的出行需求,结合当地公交线路的负荷度和公交车的分担率,利用智能算法将所有涉及到的站点串联成线,从而实现定制公交、响应式公交的排班、调度和实际运营,解决了城市用户在乘坐公交、运维人员指挥过程中的种种痛点,这就是“以人为中心”的体现。
政府引导政策、标准、制度创新 多方参与共建双智
“双智”建设的背后是一个庞大的链条,跨越了多个产业,每个产业在不同的环节,分工不同,需要紧密配合。因此,如果明确好各个产业的定位与角色,也成为当下双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在张永伟看来,“双智”推动了汽车革命,带来了城市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和产业创新。需要跨领域协同,跨产业融合。现在双智产业处在发展初期,目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把这个产业培育好,把蛋糕做大。不同的参与者如何正确的定位,这对产业能不能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张永伟提出了在双智建设中的五种角色定位:
第一是国家层面,需要解决好方向和顶层设计的问题,做好跨部门、跨行业发展的连接性工作,协调好技术路线、分配好车、路、城市各自承担的功能。此外,双智需要制度创新和统一的标准,智能汽车相关的法规、数据管理制度、标准体系等,让双智快速跑起来,让产业之间能够有效协同。
第二是地方层面,主要是地方政府,“双智”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目标,它早期是要为创新买单和增加投入,地方政府可以为一些双智的智能基础设施分担部分的投资,甚至纳入到地方的基本建设投资。此外,地方政府要为“双智”开放各种场景和数据,让数据能够打通,能够产生价值,能真正的应用起来。
第三是头部企业。头部企业是“双智”能够持续推动的一个最可依靠性的市场力量。把城市真正需要的应用场景作为工作重心,目光长远,投入足够的时间和资源,去解决城市交通管理和居民出行的关键问题。
第四是中小企业,必须依靠大量的有创新精神的中小型的科技企业,让双智生态更加丰富。
第五是漫步在城市各个领域的应用侧,包括城管、环卫等政府部门,以及公交、出租车等行业部门,这些部门一定要真正相信“双智”能够给城市解决问题,真正建立数字化的思维,通过数字化、网联化解决城市发展的问题。
作为科技企业的代表,腾讯已经在多个试点城市参与双智建设。谈到腾讯所担负的责任,钟翔平表示,腾讯会始终以人为中心,利用过去20多年的技术积累,将协同生态伙伴一起不断去打通“双智”建设中的人、车、路、云、图、网等关键要素,促进数实融合,在帮助管理部门提高服务能力,助力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的同时,也为城市中的每一个普通人带来更加优质、更加智慧的服务,提升公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研讨过程中,“标准先行”也成了高频词汇。王志勤强调,5G车联网是实现“双智”发展的重要基础。车联网应用场景要真正实现从盆景到风景的规模化发展,技术标准是非常重要的。依托5G车联网,重点在网联通信、“边缘-区域-中心”多级平台和路侧感知系统等技术领域,以及辅助驾驶、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等应用场景开展标准化工作。
在标准建设的过程中,腾讯也在积极发挥科技企业的作用。据施雪松介绍,腾讯在过去的实践当中,也结合产品研发,尤其是在各地车联网先导区、双智试点的实践中,都不停地提升产品的标准化,比如牵头推动泛V2X标准体系构建和完善,开展制定智能网联公交标准,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促进开放生态的形成。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普及,以及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双智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承担着让人民群众的出行更有幸福感的重要责任。基于这样的责任,双智也对发展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参与方,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越来越多像腾讯这样的科技企业,将不断加入双智建设的大潮中,不断推动“以人为中心”的双智城市可持续发展,让人民群众更有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