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网络布局快 信息安全隐患多
速途网1月12日消息(报道 王晓菲)顺德的余先生自己开卡不到3小时,里面的2万元就不翼而飞,被他人通过网上银行转走。对此,银行方表示,此种情况可能是客户个人信息遭到泄露,但余先生坚持称,开卡不到4小时,自己的个人信息不可能泄露。对此,该银行方称,这与银行无关,应该是余先生本身泄露信息,不然,对方在没有卡号、密码的情况下,不可能通过网上银行成功转走钱。
据余先生反映,去年年底的一天,他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南国营业厅办理开户,且当时开通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至上午11时许,余先生从某银行往该储蓄银行新开户头通过手机转入两万元整。但让余先生吃惊的是,至14时09分,余先生手机收到银行的相关提醒信息,该组信息显示余先生上午转入新卡的2万元“无缘无故”被他人通过网上银行转入一个叫陈某某的工商银行账户中。后经余先生核实,卡中的2万元确实已被他人转走。网络银行的风险之大。
近日连续出现了一些有关银行的问题,这不得不让人无奈,老百姓最信任的银行频频发生真假“孙悟空”的事儿,这辨来辨去也不是回事儿。更重要的是客户信息安全问题令人担忧。银行的网络业务大兴发展的时刻,不禁迟疑,快速发展的互联网背后,是不是有强大的技术实力来保证各种信息的安全。网络银行能不能给用户足够的安全感。
近期又有许多报道爆出有多人收到95588发来的短信,称网银密码过期,或者可提高信用度,只要听了他的卡上的钱就全部被骗走了。360安全专家万仁国表示,假冒网银升级类的诈骗短信一直都有,但是以“95588”这类银行官方号码发送的诈骗短信,还是“新鲜事物”。由于人们对银行官方号码一般都比较熟悉,很容易轻信由银行号码发来的短信,按照短信中的钓鱼网址去登入网银,就会造成银行卡号和密码泄露,因此这类诈骗短信的危害也格外严重。
其实要说只有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多是对的,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技术在发展无论是网络安全技术还是黑客和信息偷取者的技术都在马不停蹄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不断浮现是必然的,但是我们再回头仔细探究网络信息安全的问题的时候会发现,其实除了网络,多方面运行环节的信息泄露促使网络安全众多隐患也是网络安全问题更加严重的充分不必要因素。
前几日有人收到自称来自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的电话,该号码前面有区号,看起来像是一个普通居民电话号码,记者回拨电话后发现,自称信用卡中心的工作人员,还带着浓郁方音,询问详细情况时,工作人员也是支支吾吾的,而此号码在百度里也被多次标注为诈骗,但是记者又联系了交通银行信用卡服务中心,经过繁复的程序确认这些号码均属于交通银行信用卡服务部门的外包机构,确实属实。不禁像许多人一样冒出冷汗,这样详细的信息交给这样不专业的外包机构,是不是又增加了信息的安全隐患。
了解当前的银行外包业务后发现,现在银行业纷纷采用IT外包支持信息化建设,外包服务对中小银行的科技发展的确发挥了巨大推动作用,但在应用系统托管、数据中心服务等银行业非驻场集中式外包领域形成了较高的外包服务集中度和行业依赖。由于外包企业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管约束,管理成熟度不高,风险控制能力薄弱,对银行信息系统安全和可持续服务能力产生了影响。业务程序开发、款包押运、网点安保、对账单寄送、个人贷款催收、诉讼等业务。想想这些外包的业务实在让人捏一把冷汗,这么多环节如果真的交给不安全不专业的机构,那么客户的信息还真的是岌岌可危。【本文作者王晓菲 联系方式 微博:宸霏观点 微信:7293749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