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金所19.538亿美元全资控股平安普惠
速途网8月21日消息 (报道 吕佩) 8月20日,中国平安发布关联交易公告称,中国平安保险海外(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平安海外控股”)拟将其所持有的平安普惠100%的股权转让给陆金所控股,股权转让完成后,平安普惠100%的股权将由陆金所控股持有。
陆金所控股向平安海外控股发行面值为19.538亿美元可转换本票作为股权转让对价。因此,平安普惠将成为陆金所控股的全资子公司,而中国平安通过陆金所控股间接持有平安普惠。此次,陆金所与平安普惠“共结连理”,上市指日可待。
据悉,这是继陆金所剥离P2P业务,转型纯平台,与前海征信合作打造P2P行业“人民公社”之后的又一次变局。剥离出去的业务如今又合并进来,故事背后,陆金所在酝酿什么?
据财经分析师江南愤青分析称,其实,从本质上来说P2P是金融脱媒,原先个人的借款都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一般都是银行,个人将存款汇集到银行,然后银行作为媒介统一放款,P2P则改变了这种方式。
通过P2P的平台,出借人可以自行将钱出借给在平台上的其他人,而平台则通过制定各种交易制度来确保放款人更好的将钱借给借款人,同时还会提供一系列服务性质的工作,帮助更好的进行借款管理,降低交易风险是P2P最重要的核心要素,平台的风险控制能力直接影响到用户对平台的信心,而风控一直是阻碍P2P平台发展的因素。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火了,P2P平台进入了一段野蛮生长时期,但,平台跑路,倒闭等问题层出不穷,不少投资者深受其害。因此,很多人因为它的高风险望而却步。
此次陆金所与平安普惠联姻,平安惠普无形之中附加了陆金所更多的信用。或许陆金所的模式并不是单纯的P2P.
在资深财经分析师江南愤青看来,判断一个平台是不是P2P,主要是看一个P2P平台是否具备脱媒的条件,如果一个平台还是需要一个媒介来促成双方交易,出资人出资的时候,这个媒介的信用有所附加,那么P2P就必然是不成立的。
江南愤青分析道:“我们看陆金所的交易实在,虽然陆金所一再声称自己是中介方,但是事实上,这个中介方其实是让体系内的另外一家机构(平安融资担保)参与到交易中来,这个构成了陆金所跟所有P2P最大的区别,离开了这个平安融资担保,所有的交易链都无法形成,陆金所的核心其实是一个担保行为。而不是交易行为。”
在这种模式下,平台需要对借款人行为进行担保的话,就必然使得平台对借款人进行严格的风险认定,这种风险认定不是信息审核,而且是一种将自身信用加入的评价机制,一旦评价机制出现问题,受损的并不是出资人而是平台自身。
其实,陆金所是平安集团利用自身信誉募集资金用于自身放贷的业务实质,平安很聪明,利用所谓的P2P绕开了金融监管,彻底成了金融资产表外化的一个方式。
平安与陆金所的这种模式好不好,我们不知道。只要平安对自身的风控能力有充分的把握,那么平安其实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大量的低廉的资金,形成了庞大的吸储功能,如果下一步放开一对一,我想平安的这种模式可能比平安银行更有市场。未来,陆金所和平安到底会如何走下去?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