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阿里碳中和战略具备使命感、系统性和指导性 | 速途网
速途网12月19日消息(报道:李楠)从年初沙尘暴肆虐到白银马拉松突遇寒潮,从河南创纪录暴雨到陕西洪涝灾害,过去一年,日渐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提醒我们,气候变化问题已经从科学理论变为严峻现实。为保障人类的长期生存和未来福祉,各国政府已就巴黎协定升温1.5度目标达成一致,共同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遏制气候变化进一步恶化。中国政府也已在今年郑重做出碳中和、碳达峰的承诺。
全球企业也在行动。以SBTi(科学碳目标倡议)为例,目前《财富》500强中已经有100家领先企业承诺加入,其中就包括日前(12月17日)宣布其2030碳中和目标的阿里巴巴。
在此背景下,阿里巴巴罗汉堂在线上举办《双碳形式下的的企业绿色发展研讨会》,会议邀请了近20位政府、专业机构、学术界和企业界专家,围绕企业自身如何减碳以及科技企业如何助力碳中和等话题进行了讨论,为企业乃至整个社会早日实现碳中和建言献策。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可持续发展管理委员会主席陈龙博士在会议中介绍了阿里刚刚发布的3大减碳目标以及《碳中和行动报告》(下称报告):1做好绿色阿里巴巴(范围1和范围2):不晚于2030年,阿里巴巴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2做强绿色价值链(范围3):不晚于2030年,阿里巴巴协同上下游价值链实现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降低50%;其中,阿里云率先实现价值链的碳中和,成为一朵“绿色的云”。3做大绿色生态(范围3+):在自身运营和供应链之外,阿里承诺用平台的方式,通过助力消费者和企业,激发更大的社会参与,到2035年15年间,带动生态累计减碳15亿吨。
值得一提的是,范围3+是阿里巴巴开创性提出的全新减碳范围,它用平台视角识别和明确了价值链以外的减碳责任。阿里巴巴希望通过范围3+的提出,联合生态伙伴,结合广大消费者的力量,共同实现减碳15亿吨的愿景。阿里巴巴可持续发展管理委员会委员、ESG部门负责人杨灵叶表示,为保证碳中和目标的顺利落地,阿里巴巴特别设置了从董事会到各业务单元的三层治理架构,并将在未来加大信息披露力度和对新技术及创新模式的资源资金投入;核心是发展中减碳,碳中和战略跟阿里巴巴的业务会深度融合,走得扎实、稳健。
能源转型是国家和企业实现碳中和战略的关键支柱之一。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博士在会议中用“六化”归纳了对中国能源转型的步骤思考:即能源系统电力化;电力系统低碳化;低碳系统分布化;分布系统多元化;多元系统联网化;系统联网智能化;对于阿里巴巴的碳中和战略,吴吟评价道:“《报告》具备较强的使命感、系统性和指导性,完整全面地贯彻了新发展理念,目标清晰且可执行。”他还特别提出,阿里巴巴带动生态减碳潜力巨大,减少小小的快递面单纸的面积,就可为1000亿个快递包装箱节省4000亿张纸。最后他希望阿里巴巴能加大能源科技创新投入,带动相关行业领域进行重大技术变革。
无论是碳达峰还是碳中和,节能提效都是重要抓手,国家气侯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在会议上指出,节能提效应作为中国能源战略之首。目前中国能源强度是世界平均水平1.3倍,生产一个单位GDP需要能耗要比世界平均水平高30%-40%。背后原因是产业结构偏重,管理水平不高。因此,杜院士高度认可《报告》中关于云计算减碳的部分,他认为,通过云计算替代传统IT提升能效、数字化助力企业和城市管理和削减碳足迹,可以帮助实现降低整体单位碳强度的发展目标。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江亿教授则从有序充电桩网络出发,为新能源消纳问题提出新的解题思路。他指出,中国未来规划总发电量60%以上是风电和广电,与传统人工电源的区别是“只听老天爷的”,不可调控。负载侧的需求与发电测变化不同步是发展风光电的最大难题。如果未来每年有8万亿度电来自于风电、光电,每天大概就是300亿度电。未来保守估计中国会有3亿辆私家车,全部实现电气化后每天至少有150亿度的蓄电能力。只要解决了充电桩问题,也就解开了新能源消纳的难题。具体而言,江亿建议,可在北京、杭州这些车辆密集地区普遍铺设双向充放电网络,不但满足了电动车充电,还可以实现建筑的柔性用电以及电网的主动调峰,一举三得。
2001年经济学诺奖得主,罗汉堂学术委员迈克尔·斯宾塞近年来一直关注数字技术与气候变化问题。他认为,数字平台将在碳中和中发挥巨大作用,这与《报告》的范围3+部分不谋而合。平台将在三个方面助力减碳:一是平台企业自身运营和价值链的碳中和将对整个社会的碳中和做出贡献。二是平台的连接作用,可以潜移默化地促进人们的消费、沟通和购买行为的正向改变,塑造更加绿色低碳的行为模式。第三,平台是信息的传播者,可以促进气候应对相关的信息、数据和技术的自由流通。他表示,很高兴阿里巴巴可以设定碳中和目标,用技术和模式创新帮助更多人加入减碳之旅。
美国金融学会前主席、中国金融40人论坛国际顾问帕特里克·博尔顿教授则通过对金融市场研究发现:相对于没有做出减碳承诺的公司,公司做出承诺确实对减少排放有重大影响。且当公司减少排放时,市场对其市盈率给出更小的折扣率(市盈率较高)。而高排放公司,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相对的市盈率更低。可见作为金融系统的一部分,投资者正在采取行动。对于做出减碳承诺的公司,资本市场将会给予更大回报。他认为,除了承诺到2030年实现碳中和,阿里巴巴还可以承担其他三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是数字技术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测量和报告碳排放,其中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可以发挥巨大作用。第二是帮助设计一个有效的碳抵消市场,因为这个市场的关键部分是测量有效的减碳量。最后,数字技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前景就是帮助循环经济实现更大规模、更有效的资源重复利用,从而在生产和消费中实现减碳目标。
上海环境和能源交易所副总裁李谨对《报告》进行较高的评价:“从碳排放标准的选择、国际化核算方法,包括内部组织架构的搭建,技术和管理路径的选择,都显现出高度专业性,可称为企业碳中和行动方案的范本。”她进而建议,阿里作为生态圈引领者,应加大激励低碳行为和低碳生产方式。例如基于全场景个人消费,可建立个人碳帐户体系,把更多消费和生活场景和碳排放体系打通。从而为碳普惠体系建设打好基础,另一方面也提供更丰富的应用场景。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的院长李迪华教授非常欣喜地看到, 《报告》把增进社会的信任和员工参与作为减碳行动的原则之一。他表示,维系社会健康最重要的力量就是建立在人和人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人和企业之间的相互信任基础上。如同范围1、2到范围3、3+,企业的减碳职责不断扩大,相互信任协作的必要性也不断加大。最后他总结道:“这是一个迄今为止国内企业最完善的绿色减碳的行动计划,我非常期待这样的行动计划能够真正得到落实,并且能够影响到更多企业肩负同样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