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影像卷到头?AI能否助力手机行业“回春” | 速途网
图源:魅族
就在农历龙年的首个工作日(2月18日),魅族宣布了其战略重心调整,全面拥抱AI技术,并决定暂停传统智能手机新项目的开发,将资源全部倾注于打造“明日设备”——AI For New Generations,以积极拥抱AI科技的新浪潮。
图源:OPPO
与此同时,OPPO的首席执行官陈明永在内部通信中明确指出:“2024年将是AI手机的元年,我们必须加速资源向AI领域的集中。”在随后的AI战略发布会上,他深入阐述了新一代AI手机的四大核心特性,并展望了AI技术如何引领手机行业的全栈创新和生态重塑。
图源:荣耀
而在昨晚的2024年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荣耀也正式公布了全新的AI使能的全场景战略,推出平台级AI赋能,以人为中心的跨操作系统体验和基于意图识别的全新人机交互。
如果我们在将时间略微回溯到2023年的下半年,小米、华为、vivo等手机企业也率先公开了自家的大模型相关计划。
手机行业如此同步发力AI领域,上一轮还要追溯到以Siri为代表的语音助手,以及主打手机智能识别场景的智慧视觉领域。但很快,随着移动影像时代的全面到来,厂商们纷纷将更多精力,集中到了影像领域。
而如今厂商们再度齐聚AI赛道,可见对于手机行业而言,人工智能毫无疑问地成为了刺激手机市场增长的新动能。
AI手机市场同比增3倍,远超传统智能机普及速度
在以AI大模型技术重构千行百业的背景下,为手机厂商们提供了新的方向。目前,手机上的大模型功能多样,可以实现实时翻译、智能语音助手、图像识别等,为用户提供了更便捷的交流和信息获取方式。此外,大模型还在自然语言处理、个性化推荐和情感分析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手机用户带来更加智能和个性化的体验。
AI手机不仅具备了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学习能力,还能根据用户的需求和习惯进行智能推荐和优化,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服务。这种全新的交互方式和用户体验,使得AI手机成为了市场上的新宠。不仅如此,在设备上运行AI,通过学习用户的行为方式,还可以提高响应速度、隐私保护和安全性。
然而,在大模型之家看来,想要让AI技术成为手机行业“回春”的良药,相较于优化系统调度规则、提供算法识别等相对隐性的功能提升,更为重要的还是要提供更加显性的能够对生活和工作方式产生影响的软件。
令人欣慰的是,手机厂商似乎已经开始注意到这一点,并推出了一些基于大模型技术的功能。
图源:大模型之家
例如在OPPO Find X7系列上首次亮相的“AIGC消除”功能,便是超级端侧大模型的引入,支持超过120种主体的识别与分割,通过相册中的 AIGC 按钮,用户可以手动圈住要消除的画面,能够有效消除传统处理的痕迹,实现了更真实、更清晰的画质,成为用户的“废片拯救者”。
图源:大模型之家
此外,利用AI大模型摘要功能,能够直接识别当前页面的文章,并准确对于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并提炼要点与金句,大幅节约了用户的阅读时间。
IDC预测,到2024年,全球新一代AI手机出货量将猛增,达到1.7亿部,占智能手机市场总量的近15%,销量相比2023年将超过三倍。中国市场将更为显著,预计2027年将有1.5亿台新一代AI手机,占手机市场的50%,这一速度远超过传统智能手机的普及率。
促进软件服务付费意愿,反哺大模型技术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手机厂商而言,AI功能作为一类软件服务,也让能够通过为用户带来便利,加深用户黏性的同时,提升用户为软件与服务方面的营收。不仅能够提高手机厂商的的收入,更能够有效提升业务的整体的利润水平。
大模型之家在《2024人工智能产业趋势预测》中曾指出,物联网技术为AI提供了海量的数据和应用场景。在2024年,AI与物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将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之一,推动智能化物联网的发展和应用。同时,智能化物联网也将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加便捷、智能的服务体验。
作为与人们日常关系最为紧密的移动设备之一,手机巨大的用户覆盖率,不仅对于手机厂商自己,也对于合作伙伴而言,通过接入大模型,其产品或服务能更快速触达更多用户,扩大市场份额。手机厂商积累的用户数据也为合作伙伴提供了丰富的训练资源,提升了大模型的质量和效果。完整的生态系统如应用商店和云服务为合作伙伴提供了更多曝光和用户流量,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共同发展。
同时,手机大模型与用户的频繁交互与反馈中持续进化。这种交互与反馈不仅为用户带来了更加智能、个性化的体验,也为大模型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例如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的建议以及对模型性能的评价,都成为了模型优化的重要依据。手机厂商和合作伙伴可以根据用户的反馈,不断调整模型参数、优化算法,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性能,为大模型技术的改进提供了方向。
在大模型之家看来,手机行业同步发力AI领域,是顺应科技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手机厂商需要抓住机遇,迎接AI浪潮之下对于市场格局的全面洗牌,只有不断优化和改进技术,实现技术与市场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