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单车要想做成大生意,先解决这六大问题
速途网消息(报道/彭盼盼) 最近,一辆辆样式奇怪的橙色自行车出现在帝都街头。
“这车在哪里买”、“租这车贵吗”、“这车怎么租呢”、“这车租了之后停在哪里”……看到一些年轻人骑着橙色摩拜单车飞驰而过,很多路人发出这样的疑问。
上周,摩拜单车宣布正式投入北京市场。与传统城市公共自行车不同,摩拜单车采用无桩借还模式,人们通过智能手机下载APP、缴纳299元押金、实名认证后就能快速租用一辆摩拜单车。摩拜单车没有固定停放点,除胡同、小区、楼道等区域外,用户可以任意停放在道路两侧的自行车停放区域。关锁即停止计费,关锁后若出现损坏,则与用户无关。
今天上午,笔者下载摩拜单车APP,献出了自己的自行车租赁处女秀。
摩拜单车APP主页
操作步骤很简单,打开摩拜单车APP,系统自动定位,搜索距离自己最近的单车。
点击离你最近的单车,系统将自动规划最佳路径;点击“预约用车”,APP上将出现预约的自行车编号及保留时间。预约车辆将为用户保留15分钟,在靠近车辆时点击“寻车铃”将响起铃声。
找到自行车后,点击“扫码开锁”,扫描车身自带的二维码即能自动解锁骑走。
到达目的地后,将车座下方的车锁锁上,系统自动结算费用。
摩拜单车采用全铝框架、实心轮胎、链条也换成了传动轴,很酷炫也很耐用。不过实际体验三次之后,笔者却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1、定位有误差
摩拜单车和滴滴一样,利用GPS定位将自行车的位置标注在APP上,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依旧存在误差。比如下午笔者搜索地铁车道沟站附近的摩拜单车,APP显示的位置距离车道沟地铁有较长一段距离,但实际上它就在地铁口20米左右的地方。
里程记录也不够精准。同样的路线,笔者两次骑行的记录公里数竟然相差了两倍。
2、找车难
笔者怀着激动的心情预约了一辆自行车,预约成功后,APP上的导航图竟然消失了!跟着APP标识寻找,东拐西拐一直没找到。好不容易看到一辆摩拜单车,激动地扫码,却发现已经被预约了。
和笔者一样“找不到车”的用户大有人在。
目前摩拜单车投放数量有限,在偌大的北京城,单车分布也较为分散。其次,也有部分用户将车“藏”到草丛中、小区里,甚至带回家私用,导致后面使用者找不到车,影响用户体验。
3、配套不完善
扫码解锁后,笔者想把包和手机放到篮筐里,却发现摩拜单车并没有设计载物篮。摩拜单车后面没有车架,前面也没有车篮,就只能将小包挂在车把手上。
车座无法调节也是槽点之一。一位身高超180CM的男性用户告诉笔者,他基本不考虑使用摩拜单车,因为车座是固定高度,对于他来说实在有些矮。
4、人为破坏严重
虽然摩拜单车制定了很多规则,但从目前运营情况看,还面临很多尴尬。比如二维码被撕、座椅被破坏、将自行车“据为己有”、爬树下河等。
据报道,去年7月初到现在,投入到上海的一万辆自行车已约有150辆遭到破坏。最严重时,一周就有13辆单车被损坏。
摩拜单车曾表示,起初二维码贴在单车上,很容易被撕扯掉。于是安装了塑料的保护壳,没想到有人干脆在条形码上喷涂黑漆,甚至用打火机将塑料壳烧化掉。同样不幸的还有坐垫,会被人用尖锐的物品破坏,造成后来者无法使用。
5、无法进行统一调配
笔者上午体验时发现,上班早高峰,大部分用户都将车骑到了办公区,但从办公区骑到地铁的用户却很少。这就出现地铁口找不到车,办公区自行车大量闲置的窘境。
据笔者了解,摩拜单车将自行车投入市场后,并不对其进行统一调配,只是根据后台数据增加车辆。分散投放越长,供需不平衡的矛盾越会凸显。
6、盈利模式未可知
不管是酷炫的外表,还是共享经济的概念,摩拜单车看起来都很美,但它的造血能力却着实令人担忧。
公共自行车前期投入大、后期维护成本高。纵观国内外,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公共自行车项目能够盈利。虽然摩拜单车CEO王晓峰强调现在还没有想赚钱的事,可是生产一辆摩拜单车需要3000元成本,用户在增长,规模在扩大,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盈利模式,公司又以何为续?再者,摩拜单车自出生就自带公益属性,然而公共交通仅仅只靠摩拜单车是无法解决的。如果摩拜单车与政府合作,采用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政府是否出资,以何种形式进入,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小结
作为共享经济在移动出行领域的新尝试,摩拜单车想要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主打共享经济和绿色出行,摩拜单车的概念很好,但想做成一个大生意,恐怕还得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尽快找到可持续的盈利模式。